我站在观测塔的主控台前,指尖轻轻滑过全息投影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绿源星、赤壤星、蓝月星……每一个星球的生态异常都像是一道未解的谜题,等待我们去揭开。
“所有数据已经导入系统。”小周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但整理起来确实有点麻烦。”
我点头:“先分类,把植被、水源、大气、土壤这四个大项分开处理。”
顾柏舟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纸质报告——在这个几乎全面数字化的时代,他依旧喜欢用纸笔记录一些关键信息。他翻到一页,皱眉道:“我在老家那片田地里,曾经见过一种草,它会在夜里‘呼吸’,根系会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还能净化土壤。”
我转头看他:“你说的是什么草?”
“就是很普通的野草,小时候在田埂边常见。”他回忆着,“那时候不懂,现在想想,或许它对环境有某种调节作用。”
我心中一动,立刻调出系统数据库,搜索相关关键词。果然,在植物修复模块中,有一类被称为“生物调节型植物”的条目,它们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影响周围环境,比如改善土壤酸碱度、提升地下水循环效率等。
“这可能是个突破口。”我说,“你能不能详细描述一下那种草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他点点头,开始画图示意,一边画一边解释:“叶子细长,边缘带锯齿,根茎发达,最喜欢长在潮湿又排水不畅的地方。”
我将他的描述录入系统,并标记为“重点观察对象”。
与此同时,技术组那边也完成了初步的数据整合。
“绿源星的植被覆盖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超级作物的根系过于密集,导致原有植物群落无法竞争生存空间。”小周指着图表说,“而赤壤星的水体污染,则与种植区附近的金属粒子释放有关,这些粒子来自我们用于能量供给的晶体残留。”
我眉头紧锁:“也就是说,我们的种植方式,正在无意间破坏这些星球原有的生态系统。”
“是的。”小周点头,“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缓解这个问题。”
“怎么做?”
“轮作制度。”他说,“不同作物交替种植,可以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同时引入本地植物进行共生栽培,也许能恢复部分生态平衡。”
我沉思片刻,随后打开系统中的“农业种植管理”模块,调出轮作模拟模型。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个动态变化的种植周期表,显示不同作物搭配下的土壤健康指数变化趋势。
“这个模型不错。”我赞许道,“我们可以先在绿源星的小范围区域做试点。”
接下来,我们将水资源利用与废物处理的问题提上议程。
“赤壤星的水源采集点附近存在电磁干扰,说明那里曾经有人类活动痕迹。”我看着地图分析道,“我们必须弄清楚是谁留下的设备,以及它们是否仍在运行。”
“但眼下更紧迫的是如何合理分配水资源。”一位负责资源调配的技术员提出建议,“目前三颗星球的用水需求都在上升,而某些区域的地下水位已经低于安全线。”
“有没有可行的节水方案?”我问。
“有。”另一位专家插话,“我们可以在干旱区域推广滴灌技术,并结合回收雨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点头:“这个方向是对的。另外,我刚刚收到一条来自林婶的消息——她说她家祖传了一种灌溉方法,适合在干旱地区使用。”
顾柏舟听了,露出一丝笑意:“林婶这个人,虽然嘴碎了点,但经验确实不少。”
“那就把她的方法也纳入参考。”我说,“我们可以找一个类似条件的星球做实验。”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与数据验证,我们终于整理出了第一份初步方案。
方案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农业种植优化:引入轮作制度,尝试本地植物与超级作物共生栽培;推广低耗水作物,减少对高需水品种的依赖。
资源管理策略: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包括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再利用等措施;对能源使用进行重新评估,尽量减少晶体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辅助:在受影响严重的区域,优先引入具备环境调节能力的植物种类,如顾柏舟提到的那种“会呼吸的草”;设立长期监测站,实时追踪生态变化情况。
“这份方案只是一个起点。”我看着团队成员们,“我们需要更多的实地测试数据,才能确定它是否真正有效。”
“我已经安排第一批测试小组前往绿源星北部平原。”小周说,“那里是我们最早推广超级作物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失衡最明显的地带。”
“很好。”我点头,“另外,我想请你们每个人都提出至少一个创新性的环保建议,作为备选补充。”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我有个想法。”顾柏舟忽然开口,“如果那种草真的能调节土壤湿度,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种植区周边开辟一个缓冲带,让它们自然扩散?”
“这个思路很有价值。”我立刻记下,“可以考虑作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
“还有一点。”一位年轻的女研究员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们在推广超级作物时,是否应该考虑星球本身的承载力?有些地方,也许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我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想着产量最大化,而忽略了生态承载极限。”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我们敲定了一个初步的实施计划,并设定了五个优先测试区域。
“明天就开始执行。”我合上手中的文件夹,“每三天一次汇报进度,有问题随时反馈。”
散会后,我独自留在控制室,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发呆。
顾柏舟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我轻声说,“原本只是想帮助这些星球发展农业,结果却可能给它们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但我们现在发现问题还不晚,不是吗?只要愿意改正,就不算错得太远。”
我抬头看他,嘴角微微扬起:“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他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陪我坐在控制台前,一起看着窗外那片死寂的森林。
夜色深沉,风穿过金属穹顶,发出轻微的嗡鸣。
我再次调出系统界面,输入了新的任务指令:
【启动生态修复试点计划】
【目标星球:绿源星、赤壤星、蓝月星】
【初始阶段:设置缓冲区、引入调节型植物、建立监测网络】
系统确认提示音响起,任务正式进入执行阶段。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落在键盘上,准备撰写明日的行动日志。
这一刻,我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