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监控室的灯光映照着我略显疲惫的脸。顾柏舟站在一旁,目光沉稳地望着我,等待我的下一步指令。
“任务已经接下。”我轻声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他点头:“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我定了定神,调出系统中的生态调研模块。全息投影中浮现出多个星球的名称和初步数据,每一条都标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异常。绿源星、赤壤星、蓝月星……这些都是我们最先推广超级作物的地方。
“先从最严重的几个点开始。”我指向绿源星的位置,“那里原本生态系统稳定,但现在植被覆盖率下降了近四成,我们必须弄清楚原因。”
会议室内,团队成员陆续到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情。我将任务分配下去,分头行动:一组前往绿源星建立监测站,一组负责采集赤壤星的水样,另一组则专注于蓝月星的大气层分析。
我亲自带队前往绿源星。
飞船降落在一片干枯的林区边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味。这里曾经是绿意盎然的原始森林,如今却只剩下一排排光秃秃的树桩,像是无声的控诉。
“这地方……变化太大了。”小周低声说。
我点头,打开系统界面,调出快速搭建功能型观测塔的选项。随着一道蓝光闪过,一座高达十五米的金属结构拔地而起,顶端旋转着各种探测装置。
“防护罩程序启动。”我输入三组密码,能量屏障瞬间展开,形成一个半透明的穹形罩子,将整个观测塔笼罩其中。
就在这时,终端传回第一条数据——
【检测到异常生物活动轨迹,坐标:北纬41°23’,东经179°56’】
“这片区域地图上没有标注。”我皱眉,“派人过去看看。”
两名队员应声而出,穿戴好防护装备,朝目标方向前进。我留在观测塔内,继续调试设备,同时远程操控无人机进行辅助侦察。
画面中,树林深处隐约有东西在移动,速度很快,几乎无法捕捉。正当我想放大图像进一步观察时,系统突然弹出警告:
【信号干扰增强,建议调整接收频率】
我立刻操作切换频段,但信号依旧断断续续。最终,只留下一段模糊的画面——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生物轮廓,体型庞大,动作敏捷,似乎对我们的存在极为敏感。
“这不是普通的动物。”我低声自语,“它们可能是在躲避人类活动。”
这一发现让我心头一紧。超级作物的种植是否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这些生物是否因此被迫迁移甚至濒临灭绝?
我记录下所有信息,准备带回主基地进一步分析。
与此同时,赤壤星那边也传来消息。
“水源采集成功。”通讯器里传来李商人的声音,“但我们遇到了一点麻烦。”
“什么麻烦?”我问。
“采集点附近有大量机械残骸,每隔三十分钟就会释放一次电磁脉冲。我们只能手动取样,避开干扰。”
我听着他的描述,心中隐隐觉得不对劲。
“把样本尽快送回来,我们需要做详细检测。”
挂断通讯后,我回头望向窗外。沙尘暴刚刚过去,天空恢复了短暂的平静。但在这种表面的宁静之下,隐藏的危机正悄然浮现。
赤壤星的水资源污染究竟来自何处?那些机械残骸又是谁留下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一个本不该有人类涉足的星球上?
我还没来得及细想,蓝月星的数据也传了过来。
“大气层氧气浓度出现周期性波动。”技术员小周指着图表,“每十二小时下降一次,幅度不小。”
“有没有找到原因?”我问。
“还在分析。”他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种波动不是自然形成的。”
我盯着屏幕,眉头越皱越紧。三个星球,三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背后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我调出系统内置的《生态管理指南》,尝试从中寻找类似的案例参考。然而,翻阅一圈后却发现,这些情况都不属于已知的任何一种生态失衡模式。
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不能再等了。”我站起身,走向控制台,“通知所有人,加快数据收集进度,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线索。”
顾柏舟走过来,轻轻按住我的肩膀:“你太紧张了。”
我苦笑了一下:“我能不紧张吗?我们以为自己在帮助这些星球,结果却可能在无意中毁掉它们。”
他沉默片刻,然后低声说:“那就找出真相,然后去弥补。”
我抬头看他,眼中浮现出一丝坚定。
“嗯,我会的。”
就在这时,系统界面再次亮起,一条新的提示跳了出来:
【异常金属粒子检测完成,与超级作物所用能量晶体存在相似波动频率】
我的心猛地一跳。
“这是什么意思?”我喃喃自语。
难道,这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源于我们自己?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些许凉意。我站在观测塔前,望着远方那片死寂的森林,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