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顶洒落在一排排整齐排列的作物上,我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叶片。它们比普通小麦更加挺拔,叶脉间流转着一层淡淡的光晕。顾柏舟站在我身后,目光温和地注视着这一切。
“真的要送去星际博览会了?”他轻声问。
我点点头,站起身来,望向远方那艘正在准备启程的运输飞船:“是啊,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林婶在一旁忙碌地整理最后一批样本,嘴里念叨着:“这可是大事儿,得仔细检查每一株,不能出岔子。”
小张抱着记录仪跑过来,兴奋地说:“云姐,一切都准备好了!运输舱已经完成最后一次环境模拟测试,温度、湿度、辐射值全部达标。”
我接过记录仪翻看数据,心中涌起一阵激动。从最初的实验设想,到如今成功培育出高产、具备抗辐射特性的超级作物,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而现在,我们将站在星际舞台的中央,向整个宇宙展示我们的成果。
运输飞船启动,我们目送它升空,直到化作天边一点光芒。
几天后,星际农业博览会主会场内人头攒动,来自不同星球的代表和媒体早已聚集在展厅外。我的展台设在中心区域,四周布满了全息投影装置,用于实时展示作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长状态。
飞船准时抵达,我和团队迅速将作物转移至展区内,并启动系统提供的临时屏障,防止未授权人员靠近。就在我们布置展区时,一名外星记者悄悄溜进角落,留下了一枚微型探测器。
我没有察觉,只是专注地调整全息投影的角度,确保能清晰展现作物的根系结构等独特优势。
开幕式很快开始,各国代表陆续入场。我站在台上,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介绍。
“各位来宾,今天我要向大家展示的,是我们团队经过无数次实验,最终培育出的超级太空作物。”我挥手调出全息影像,“它们不仅产量提升了40%-60%,更具备极强的抗辐射能力,在模拟火星表面环境下仍能稳定生长。”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几位资源星的专家皱起了眉头。
果然,一位来自资源星的官员站了起来,语气中带着质疑:“这些数据是否真实?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生态平衡问题?贸然推广这样的作物,会不会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我早有准备,立即调出系统提供的生长模拟图谱与辐射测试报告,投射在大屏幕上:“这是我们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的长期观察结果。作物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的适应性,并未发现对其他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随后,我亲自操作现场演示,将一株作物放入模拟强辐射环境中。所有人屏息以待。
起初一切正常,但就在几分钟后,那株作物的叶片突然泛出一丝奇异的蓝光,随即恢复正常。观众席中有人低声惊呼。
我心中一紧,却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解:“正如大家所见,作物不仅存活了下来,还展现出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短暂的沉默后,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接下来的联合采访环节,各大媒体纷纷提问,场面热烈而有序。
“云女士,您认为这项技术未来最大的应用方向是什么?”一名地球记者率先发问。
我微笑回答:“我认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帮助那些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星球改善农业条件,提升粮食安全。”
“那么,您是否愿意将技术转让给军事组织,用于战地补给?”一名身穿军装的采访者突然开口,眼神锐利。
我毫不犹豫地摇头:“这项技术诞生于和平与发展之中,也应当服务于和平与发展。我不会允许它被用于战争。”
采访室内气氛微凝,片刻后,另一名记者打圆场:“听说您正计划设立一个‘星际农业共享基金’?”
我点头:“是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落后的星球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改变。”
采访结束,我走出会场,迎面而来的是无数闪光灯与镜头。人群簇拥着我,各种语言的提问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不远处,一名陌生的外星记者在人群中悄然离去,手中握着一枚小巧的仪器——正是之前留在展台角落的探测器。
我心头一沉,隐隐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回到展区,我悄悄调出系统的监控日志,果然发现有一段数据被非法读取。虽然时间很短,但已经足够泄露部分关键信息。
我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顾柏舟:“回去之后,我们要重新评估安全防护措施。”
他点头,神情认真:“你怀疑有人想利用这些作物做别的事?”
“我只是不想让我们的努力,变成别人手中的武器。”我说。
夜幕降临,博览会仍在热闹进行,但我已经决定,必须更加谨慎地守护这份成果。
这不仅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考验。
此刻,我深知守护成果之路充满挑战,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