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浴血拼杀,孙权终于从太史慈的军阵中突围而出,回顾跟在身后的人马,仅余6000余人。
十一万大军,要么陷在山阴城中根本出不来,要么没于军阵之中,最后竟然只剩六千人马跟在身边!
想到这里,孙权忍不住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然而,此时却并非悲伤痛哭的时候。因为就在身后不远处,太史慈的追兵正在赶来。
好在鲁肃机灵,看到前面有条河流,在过了河之后,让军士们毁掉桥梁,才算是在短期内阻断了追兵。
……
此时,天已大亮。
孙权不敢久留,带着人马向西狂奔。
然而,没多久,前出的斥候又来禀报:“有一支骑兵挡在前面数里处的路口,骑兵人数约三千,看那旗号,将旗上写的是“张四百”!”
“张四百”!
孙权大惊。
张辽在逍遥津以四百破五万,阵斩孙权胞弟孙诩的战绩,早已名动天下。王通亲赐张辽一幅“张四百”的将旗,而是传为天下佳话。
而现在,挡在前面路口的,正是张辽,而且,还带着三千并州狼骑!
“这可如何是好!”
孙权惶然无主。
身边的鲁肃,则举目四望,然后,指着北边数里处的一座山,对孙权道:“主公,你看那边!”
孙权展眼望去,但见北边数里处,有一座高山突兀而起,如同骆驼的一个驼峰一般,耸立在一条河边。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山阴(绍兴)骆峰山。)
……
看到这座山,孙权便立即明白了鲁肃的意思。
此时,麾下数千人马奋战一夜,早已人困马乏。后有追兵,前有骑兵挡路。
莫说六千步兵打不过张辽的三千狼骑,就算是想跑,步兵也跑不过骑兵。
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块利于防守的地方,先让将士们休养体力,待到天黑之后,再想办法突围。
想到这里,便果断下令道:“迅速抢占那座山,在山上建营立寨!”
说罢,便一马当先朝山上跑去。
……
经过一番狂奔,途中又破坏了两条小河的桥梁,终于在被张辽的骑兵追上之前,登上了驼峰山。
孙权总算是吁了一口气,命人在山顶险要处砍伐树木,立下营寨。再令将士们一部分据险而守,另一部分轮流休息。
此时,天上下起了小雪。
不用担心断水,直接将冰雪化开了饮用便是。也不用担心乾军放火烧山。一方面山顶树木较少,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天气,山上的树木潮湿,不易着火,根本就点不燃。
然而,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没多久,张辽的三千骑兵就追到了山下。张辽也不上山进攻,只是将三千骑兵分成四队,分别屯扎于驼峰山的东西南北,截断孙权逃跑的道路。
又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南边数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人数足有六万以上,看那帅旗,正是王通。
……
王通到了驼峰山下之后,也没有下令攻山。
而是将六万大军分散开来,将驼峰山团团围住,不给孙权任何逃跑的机会。
正常情况下。
此时应该派人上山劝降。
但王通却懒得这样做。
因为此时的孙权,对于王通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
在这世上,任何人都是因为“有价值”而存在,没有“价值”的人活在这世上,只是浪费粮食。
(备注:这种价值,其中也包括着亲情之间的情感价值。所以,老人、残疾人对于其亲人或曾经受过他们恩惠的人来说,也是有着特殊的价值的。)
早在秣陵之战之前,王通劝降孙权,是因为孙权手握江东六郡。江东六郡就是孙权的价值。如果那个时候孙权很痛快地投降,王通不会让他再掌军,但至少会给他在未来的朝堂上一个二品大臣的职位。
兵围山阴城时,王通也劝过孙权投降。
那时候的孙权,在城内还有十一万大军。那十一万大军,便是孙权的价值。如果当时孙权很痛快地投降,王通不会让他掌军,也不会让他做文官,但却可以让他做一个富家翁。
孙权突围时,王通也劝孙权投降。
那时候孙权的价值,是他身后的一万精锐和城中尚未出城的十万吴军。如果当时孙权投降,王通能饶孙权不死。
而现在!
孙权身边只剩六千残兵。在王通眼中,这六千残兵根本就不堪一击。与孙权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孙权已经失去了被招降的“价值”。
所以,王通在山下扎下营寨,布置好防御之后,就没有再去理睬山上的孙权。
……
驼峰山上,寒风呼啸,雪花纷飞。
草草结成营帐,四面漏风,显得格外的寒冷。孙权坐在刚垒好的火塘边,脸色灰败,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同样围在火塘边的,还有鲁肃、张昭、张纮、张温、严峻、张承、孙邵、吕范、程普、董袭、贺齐等十余人。
在此前的一场突围战中,很多文武官员没跟上来。有的死于乱军之中,有的被乾军俘虏。
这些人因为紧跟在孙权身边,有丹阳精锐和家将亲兵们护着,才侥幸突围了出来。
大家都没有说话。
实际上,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在等王通劝降的使者过来。
现在已是身处绝境,如果此时王通派人劝降,只要能够活命,孙权也是会答应投降的。
但是,却没想到山下如此平静。
既不攻山,也不劝降。
好像将山上的这群人给彻底忘记了似的。王通的这种做法,不免让大家都有些心慌。
因为这种无视,正好说明自己这帮人,在王通心中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突围?
之前,还想着突围。
可是现在一看,山下6万大军围得严严实实,并且在这六万大军中,还有一万多名骑兵。如此形势之下,要想突围出去,势比登天还难。
众人苦思良久,皆无对策。
转眼到了天黑,仍然不见王通劝降的使者。
孙权站起身来。
叹了口气,对众人道:“大家先去睡觉休息吧,待到明天,如果仍未有使者上来,我们就自己下山请降吧!”
……
主动投降,与被劝降之间。
差的就是一个面子。
既然王通不愿给这个面子,为了活命,那就不要这个面子,主动投降好了。
然而,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到了半夜之时,山下忽然传来了乾军唱歌的声音。唱的并非是北方的歌曲。
而是用吴越软语,唱出的是吴地的民歌。
细听之下,竟然是:
“丝布涩难缝,今侬十指穿。黄牛细犊车,游戏出泽津,江中白布帆,乌布礼中帷。
掸如陌上鼓,许是侬欢归。内心百际起,外形空殷勤。既就颓城感,敢言浮花言
寡妇哭城颓,此情非虚假。相乐不相得,抱恨黄泉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