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的士子依旧很多,现在的风气变了很多,对外更强硬,希望收回燕云十六州。
讨论时政,是太学士子除了逛青楼外最大的趣事。
许多的士子聚在一起,讨论朝堂会怎么施政,对外的作战会怎么安排?以至于键政的人很多,一个个指点江山很是自信。
尤其陈东等人入仕为官,在朝中担任要职,让很多人看到了榜样。
赵桓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等所有的议论声停止,高声说道:“朕许久没来太学,却时常听到太学的事情。”
“朝野上下,都说太学士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有志气有骨气。”
“你们嫉恶如仇,一腔热血,这是好事情。可是,朕更希望你们还要有志气。”
“百余年前,燕云十六州没拿回来,大宋残缺一角,不算华夏大一统的王朝。”
“不论是辽国、金国,包括蕞尔小国的西夏,都敢称我们为南蛮。”
“百余年后,燕云十六州还没有拿回来,是大宋的耻辱,是朕的耻辱,更是你们这些太学士子的耻辱。”
“知耻而后勇,我们勠力同心,大宋正在迅速的强盛起来。现在有了实力有了机会,自当一雪前耻,夺回燕云十六州。”
赵桓声音中带着蛊惑。
这是故意为之,要营造必须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氛围,使得坊间舆论的声势更大,不能有人在后方拖后腿。
你要发表求和论,就得靠边站,就会被抨击。
夺回燕云十六州,是现阶段赵桓故意营造的政治正确,从而达到上下一心的作用。
太学生本就热血,在赵桓的影响下,更是高呼着夺回燕云十六州。
经由这些人去议论,沸腾的舆论会进一步影响到更多人。
赵桓任由太学士子议论喊话,过了许久所有的喊声平息,赵桓继续道:“大宋要雪耻,要夺回燕云十六州,机会已经来了。”
“朕,即将御驾亲征。”
“此次北伐金国,不夺回燕云十六州,绝不班师回朝。”
“你们都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的国之重臣。都说响鼓不用重锤,朕也不愿意重复的多说。只是出征之际,朕希望你们记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燕云十六州。”
赵桓右手握拳,在空中重重的一挥,高声道:“未来的大宋,谁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谁能治理好燕云十六州,谁能开疆拓土,谁就能封侯拜相。”
一番话后,赵桓不再多说,因为舆论已经挑动。
这就足够了。
赵桓任由太学生议论,带着周瑾及随行的内殿直士兵离开。在赵桓即将走出太学的时候,一个年近二十的青年追上来,行礼道:“陛下!”
赵桓笑道:“你有什么事?”
青年神色激动,高声道:“士子虞允文,愿意投笔从戎,追随陛下征讨金国。我愿意上阵杀敌,请陛下准许。”
赵桓听得眼前一亮。
虞允文出身名门望族,先祖虞世南,父亲和何栗是同一年的进士出身,家境很好。
虞允文自幼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是天才少年出身。历史上,虞允文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后世教员点评说,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相比教员对虞允文的评价,同为宋朝的车神,《宋史》记载“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教员的评价仅为三个字——‘但无能!’
这是南宋的中兴之臣。
可惜在南宋时,屡屡遭到排挤打压,受到主和派的攻讦,导致功业未就。
赵桓没想到来了趟太学,竟然遇到虞允文。
捡到宝了。
虞允文的年纪不算大,心智早已经成熟,早就不是小孩子,这是可以培养的年纪了。
只是赵桓没有急躁,因为周围一双双目光都看着,都想看虞允文以太学士子的身份投笔从戎,赵桓会怎么安排?
如果士子投笔从戎,有不一样的晋升渠道,乃至于晋升更容易,士子也不介意走武将的路子。
赵桓淡淡道:“虞允文,你可知道投笔从戎,去军中上阵杀敌,没有任何的优待,只能从小兵做起。”
哗!!
周围大部分的太学士子皱眉。
投笔从戎去当兵,没有任何优待,这就不合适啊。他们读了几十年的书,和泥腿子显然不一样。
虞允文却目光灿然,回答道:“陛下,我愿意从一个小兵做起。”
“都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不经历磨练,如何知道带兵?如何知道打仗呢?”
“我有这个思想准备。”
虞允文自信道:“我自小读书的同时,也曾习武,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赵桓赞许道:“有这个斗志和想法,非常不错。”
目光一转,赵桓看向其他的太学生,说道:“虞允文要进入军中担任小兵,还有其他人要跟着一起的吗?”
周围顿时噤声。
一个个太学士子的目光岔开,或者有人低下头,亦或者干脆悄悄的离开了。
投笔从戎说得简单,实际上要做却不容易。
寒窗苦读十年,只为一朝高中。读书再苦,也是干干净净的读书人。抛却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跑去做泥腿子,让太学士子迟疑。
赵桓见一个人都不愿意站出来,倒也不意外。
不是谁都有虞允文的魄力。
赵桓继续道:“投笔从戎杀敌,是为大宋效力。留在太学读书,将来治理地方,也是为大宋效力。你们留在后方的士子,好好读书求学,好好发奋图强。”
“陛下圣明!”
周围顿时响起了无数的喊声。
一个个士子没有站出来,原本担心皇帝不高兴。如今皇帝没有怪罪,都觉得皇帝圣明,不愧是圣明君主。
赵桓收回目光,看向虞允文道:“虞允文,北上迎战金国,朕的身边缺少一个亲兵,你暂时充做亲兵。”
亲兵也是兵,可是皇帝的亲兵却不一样,周围太学生顿时惊讶。一个个看虞允文的眼神,满是羡慕。
无数人,更是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