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卓山的山道上便响起急促的马蹄声。卓青麟骑着黑云马,在蜿蜒的山路上疾驰,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却丝毫不减他急切的心情。
在剑门的休沐的几天,卓青麟也没浪费宝贵的机会,每日清晨,早早前往弈云观向师傅卓一航请教武学。
远处,弈云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当黑云马停在弈云观山门前时,第一缕阳光正穿透云层,洒在观前的石阶上。
卓青麟翻身下马,轻轻拍了拍马的脖颈,便大步向观内走去。观中银杏叶簌簌作响,金黄的叶片随风飘落,有的粘在他玄色劲装的肩头,为他增添了几分诗意。
穿过幽静的回廊,卓青麟来到练武场。只见道师卓一航身着道袍,正手持拂尘,在晨光中演练新创的功法。道袍随风翻飞,与他仙风道骨的气质相得益彰。
卓一航见卓青麟到来,微微颔首,手中拂尘轻挥,指尖真气凝成的太极图忽明忽暗,将两卷秘籍虚影托于半空。
“青麟,你来的正好。”卓一航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混着山风传来,“你这《紫阳神功》与《无极纯阳功》,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看似截然不同,实则同源。”他屈指轻弹,两道真气如灵蛇缠绕,在虚空中勾勒出崭新的功法脉络,“你看,紫阳的刚猛如烈日当空,纯阳的醇厚似月光柔和,若能将二者融合,必能开创武学新境界。”
卓青麟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卓一航,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卓一航的讲解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他心中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每一句话都像晨钟暮鼓一般,在他耳边回荡,让他恍然大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卓青麟的额头渐渐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要将两门截然不同的神功融合在一起,绝非易事。然而,多年来在战场上厮杀所锤炼出的坚韧意志,让他毫不畏惧眼前的困难。
突然,卓青麟猛地挥出一掌,体内的两股内力如脱缰野马一般,轰然相撞。刹那间,练武场地上的青石发出一声清脆的巨响,竟被震出了蛛网般的裂纹。
“好!”卓一航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就是这样,不要畏惧内力的冲突,要勇敢地引导它们相互交融。”
在卓一航的悉心指导下,卓青麟开始了这段艰难的融合之路。每天,他都在练武场上挥汗如雨,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虎虎生风。强大的气劲在空气中激荡,仿佛能撕裂虚空,周围的树木都被这股气劲震得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助威。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武力值已达87点,紫阳内力熟练度已是\/,纯阳内力亦已达7896\/。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他离突破先天境更近一步。
练武之余,卓青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族责任,他深知家族的繁荣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于是,他决定将自己在军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观中有习武天赋的晚辈们。
每天,卓青麟都会抽出时间来指导这些晚辈们练武。他耐心地纠正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详细地讲解着每一个要点,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武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十余名身着粗布道袍的少年簇拥在廊下,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卓青麟的讲解。其中,最伶俐的小道士捧着一本《阵图精要》,小心翼翼地凑到卓青麟身边,问道:“师叔,这七星北斗阵的变招……”
卓青麟微笑着接过书卷,仔细地看了看,然后用指尖在图上点出了三处关键的位置,说道:“此处可借风势,此处需留暗门。”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这些阵法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接着,卓青麟随手折下一根竹枝,在沙地上开始推演起七星北斗阵的变招。他的动作迅速而准确,将战场上的排兵布阵之法化作了浅显易懂的武学要义。少年们都被他的演示吸引住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卓青麟的讲解生动有趣,他不仅让少年们理解了阵法的原理,还让他们明白了如何在实际战斗中灵活运用。少年们听得如痴如醉,眼中充满了对卓青麟的敬佩之情。
然而,在弈云观,最让卓青麟意外的是族中女婿黄讽的变化。曾经的黄讽只是个普通青年,如今却身着法师长袍,手持法杖,专注地研究着各类法术。他的身边时常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让人充满好奇。
一日,卓青麟路过黄讽的修行之地,只见法杖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黄讽的袍角无风自动,空中悬浮的冰晶折射出七彩光晕,却在触及卓青麟衣角时悄然消散。“法术与武学终究殊途。”卓青麟望着掌心无法凝聚的灵息,自嘲地笑了笑。
不禁暗自推测:未来法术会大行其道么,还是这方世界会向修真方向进化?带着这些疑问,他花时间尝试学习法术,可惜毫无天赋,连入门都做不到。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整个卓山都被一片静谧所笼罩。卓青麟悄然来到母亲邓金娥的住处,他的脚步轻盈,仿佛生怕惊醒了沉睡中的世界。
邓金娥是卓山卫生院的妇幼主治医师,她的身影常常穿梭在卫生院的各个角落。平日里,她总是身着一袭洁白的大褂,忙碌于照顾病人、诊断病情、开具药方等工作之中。她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卓山百姓的深深敬意和爱戴。
此时,卓青麟站在母亲的房门前,轻轻地推开门,走进屋内。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白的光影。邓金娥正坐在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阅读医书。
卓青麟走到母亲身边,默默地从怀中掏出一本自己新录的书卷。这便是那残缺版的《九阴真经》,虽然它已经残破不全,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法和医术理论,对于邓金娥这样的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青麟,这……”邓金娥惊讶地看着儿子手中的经卷,眼中充满了震惊。
卓青麟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妈,这《九阴真经》虽然残缺,但其中的养生之法和医术理论,或许对您会有所帮助。您平日操劳过度,修习这些功法,也可强身健体。”
邓金娥接过书卷,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文字和图案。她的手指轻轻抚摸着书卷的表面,体悟着神功带来的震憾。渐渐地,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泪光。
“你这孩子,总是这么贴心。”邓金娥感慨地说道,“这份礼物,妈妈很喜欢。”
卓青麟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心中也感到无比温暖。他知道,母亲一直以来都为了家庭和病人默默付出,很少有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
如今,他希望这本残缺的《九阴真经》能够给母亲带来一些益处,让她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次日清晨,卓青麟站在卓山卫生院廊下,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白大褂上沾着草药香,邓金娥正握着产妇的手轻声安抚,银针在指尖翻飞如蝶。
“吸气,用力!”随着一声啼哭,新生命降临。邓金娥擦了擦额头的汗,又转身去查看早产儿保温箱。窗外传来孩童嬉笑,那是战时避难来的流民后代,如今在卫生院旁的学堂念书。卓青麟望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战争给卓山带来了不少冲击和动荡。一些卓氏族人的亲戚为了躲避战火,背井离乡,迁徙到卓山定居;原本快荒芜的农田,也在众人的努力下再次恢复生机。
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地劳作着,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自己曾经奋力耕种的水洼地,早已是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工坊。
卓青麟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为家乡做些什么,让这片土地更加繁华。
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在军中的资源和人脉,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比如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等等。
时间如白驹过隙,卓青麟在卓山的五天探亲行程逐渐接近尾声。离别的日子终将来临,家中的气氛变得有些伤感。
临行前,母亲邓金娥拉着他的手,眼中满是不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卓青麟强忍着心中的酸涩,安慰着母亲:“妈,您别担心,我办完事儿就回来。”
离开卓山后,卓青麟途经交河县城。交河城是交河郡治所在,比卓山繁华得多。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卓青麟走进卓山建筑队四角楼驻地,这座建筑与广场对面的交河钱庄总部大楼一道,构成了交河县核心商圈的标志性建筑。
可惜大姑卓红袖带着孩子上朝阳峰了,未能相见。卓青麟有些遗憾,便来到码头。曾经的码头餐馆如今已换成“滨江酒楼”,招牌在风中摇晃。中午,他在酒楼里与二哥卓青牛相聚。
卓青牛提着两坛女儿红大步走来,宽大的衣袍下肌肉虬结,震得青石板咚咚作响。“阿麟,尝尝这十年的陈酿!”他扯开酒坛泥封,酒水飞溅间与卓青麟碰坛而饮。
两人酒过三巡,兴致渐起,便简单过了一下手。拳风相撞激起酒雾弥漫,卓青麟惊讶地发现二哥的实力超群,力量大的出奇,已进入一流中阶,实力与自己不相上下,内力修炼更是成就了混元神罡的境界,防御力极高。
“二哥,以你的实力,留在钱庄搬银冬瓜实在是浪费,可愿从军?”卓青麟问道。
卓青牛一边喝酒一边挠头,憨笑着说:“我脑子不好使,出去容易被人骗,就这样挺好。钱庄给的工钱足,每年还有分红,每日吃饭穿衣也不费钱,都包圆了。你知道的,我饭量大,出去了可存不住钱。再说你嫂子有了身孕,我守着她,心里踏实。”
卓青麟这才知道,二哥还是娶了当年交河码头管事曹豹的女儿曹媛。如今曹豹已是交河县城防使,位高权重。有这样一位老泰山支应,再加上曹豹对卓青牛实力的依赖,二哥的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饭后,卓青麟在二哥的陪同下,前往拜见二嫂曹媛。一路上,卓青麟心中有些忐忑,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二嫂,不知道她是个怎样的人。
进入房间后,卓青麟见到了曹媛。只见她身怀六甲,腹部高高隆起,但却丝毫不影响她的精神头。曹媛的性子十分爽直,说话也是快人快语,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颇有“王熙凤”的风范。
二哥在一旁介绍道:“这是你二嫂,曹媛。”卓青麟连忙施礼,曹媛则笑着回礼,然后让他们坐下,吩咐丫鬟上茶。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卓青麟注意到二哥的性格比较内敛,而二嫂则相对外向一些,两人性格互补,倒也相得益彰。
这时,卓青牛突然憨笑着说道:“钱庄库房的银冬瓜可比兵戈安全多啦!”他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曹媛白了他一眼,笑着说:“就你这没出息的样儿!”不过,她的语气中并没有责备的意思,反而透露出一种亲昵。
接着,曹媛又看向卓青麟,说道:“等孩子出生了,还要请你这个当叔叔的多教导呢!”卓青麟连忙应道:“二嫂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的。”
正说着,曹媛突然站起身来,原来她是要去拿点东西。只见她挺着孕肚,动作却十分轻盈,从屏风后转出时,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她的凤目含威,手中的翡翠镯子随着她的动作撞在茶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曹媛走到卓青牛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他就这没出息的样儿,不过——”她话锋一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守着妻儿老小,倒也安稳。”
月上中天,夜已深了。卓青麟见时间不早,便起身告辞。临走前,他从怀中掏出连夜撰写的《九转玄功》《铜僵铁尸功》二本炼体功法,塞进二哥的怀里。
卓青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二哥的心思单纯,不容易受外物所扰。而且二哥的身体素质也不错,如果能勤加修炼这几本功法,或许能够以体修的方式突破先天境。
二哥接过功法,有些惊讶地看着卓青麟。卓青麟微笑着解释道:“二哥,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你心思单纯,修炼这些功法会更容易一些。希望你能勤加修炼,早日突破先天境。”
二哥感激地看着卓青麟,点了点头,说道:“多谢,我一定会努力的。”
远处码头灯火明灭,“滨江酒楼”的新招牌在江风中摇晃,恍惚间竟与儿时记忆中的“码头红袖餐馆”重叠。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卓青麟心中感慨万千。
次日黎明,交河城还笼罩在薄雾中,卓青麟便要启程。二哥卓青牛亲自击鼓为他送别,雄浑的鼓声在城中回荡。卓青麟翻身上马,回望这座充满回忆的城市,衣袂间还残留着曾经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