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开山微微一笑,并未继续纠缠,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周言不过是在推诿责任罢了。不过,他自然会给太子和周宁分别写一封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们能为大周的利益以及大周百姓的福祉着想。
周宁展开信纸,仔细阅读着镇东将军卢开山的来信。信中的文字措辞恳切,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决心,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大周百姓的深切关怀。
卢开山在信中强调,他并不畏惧死亡,但他绝不希望看到大周的百姓遭受苦难。他恳请镇北王能够以大局为重,放下个人恩怨,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宁。
周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轻声说道:“卢开山说了这么多,或许他真的是出于对大周百姓的考虑,但也不能排除他担心本王会消耗他的兵力。这个人的确很聪明,但有时候,太过聪明的人往往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站在一旁的卫青云也笑了起来,他附和道:“卢开山表面上坚定地站在陛下一边,可如今陛下被二皇子软禁,他却迟迟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谁,想必是想观望局势,待价而沽,以期获得更大的利益。”
周宁点点头,继续说道:“大周这些手握兵权的老将们,哪一个不是精明之人?他们都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如果礼亲王和荣亲王在朝廷的争斗中胜出,你觉得这些手握兵权的老将们会怎么做?我敢打赌,他们很有可能会起兵造反,以谋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赵飞虎一脸凝重地对周宁说道:“王爷,这些亲王们手握重兵,原本是想让他们能够随时保护圣上的安全,可谁能料到竟会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啊!”
周宁微微颔首,表示理解赵飞虎的担忧,然后缓声道:“你的顾虑不无道理,当初设立这些亲王的初衷确实是好的,然而人心难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一旦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其野心便会像吹气球一样不断膨胀,这实在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卫青云在一旁插话道:“王爷,那您打算如何回复卢开山呢?毕竟他可是一直在催促您做出决定呢。”
周宁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从容地回答道:“本王自然也是为了大周的百姓着想,希望他们能够免受战乱之苦。所以,本王决定表示同意卢开山的看法。”
卫青云和赵飞虎闻言皆是一愣,显然对周宁的决定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他们很快便回过神来,似乎明白了周宁的深意。
不管怎样,先让卢开山出兵去攻打礼亲王,至于后续的事情,那就完全由周宁说了算啦。
经过与镇东将军卢开山的多次深入交流和沟通,最终确定了一个战略计划:五天后,卢开山将率领他的军队出征,而镇北王周宁则会在暗中调兵遣将,一同对礼亲王的军队发起猛烈的进攻。
在详细商讨之后,卢开山和周宁对原有的作战方案进行了巧妙的调整。他们决定改变进攻的方向,不再按照常规思路行事。
卢开山决定直接攻打位于敌军后方的下东城,以此来吸引甬城方面出兵救援下东城。
如果甬城方面按兵不动,没有出兵救援下东城,那么卢开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这座城池,为后续的战斗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果礼亲王决定派遣援军前往下东城,那么周宁就能够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对礼亲王的援军发动突然袭击,给敌军造成重创。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终于到了行动的日子。卢开山留下了两万精锐的兵马驻守镇东关,以确保后方的安全。
然后,他亲自率领十万雄师,如同一股狂风骤雨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下东城。
当卢开山的大军如闪电般迅速推进时,下东城的守将朱杰才刚刚收到消息。此时,卢开山的军队距离下东城已经不到百里之遥,留给朱杰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朱杰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些许细汗。下东城的守军数量严重不足,真正具备战斗力的士兵竟然不到三万!
而剩下的那些士兵,不是年老体弱,就是身患疾病或残疾,这样的军队又怎能用于战斗呢?面对卢开山的大军,他们简直不堪一击,根本无法抵挡其凶猛的攻势。
朱杰深知形势紧迫,刻不容缓。他当机立断,立刻派遣使者火速赶往甬城,向礼亲王紧急求援。时间就是生命,他希望礼亲王能够尽快派遣援军,以解下东城之围。
与此同时,卢开山的大军在下东城五里之外安营扎寨,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下东城守将朱杰的一种公然蔑视。
如此近距离的扎营,简直就是将自己的大营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如果朱杰此时派出一支骑兵发动突然袭击,卢开山恐怕连反应的时间都来不及,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然而,卢开山似乎完全不把朱杰放在眼里,他毫不犹豫地直接下达了进攻下东城的命令。
瞬间,大军如汹涌的波涛一般,同时对下东城的四个城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突如其来的攻势,让原本就兵力匮乏的下东城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朱杰站在城墙上,眼睁睁地看着敌军如潮水般涌来,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他万万没有想到,卢开山竟然如此大胆,竟敢直接进攻下东城。
而更让他感到无奈的是,由于礼亲王对卢开山的轻视,将这里的一部分兵马抽调走了,导致下东城的防御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如今,卢开山从镇东关出兵,打了朱杰一个措手不及,让他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下东城守将朱杰站在城墙上,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城墙上的战斗。他的身旁,士兵们严阵以待,非常地紧张,他们必须要保护好朱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