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倒不是近三万五千晋军士兵一个不剩的全部被唐军歼灭,还是跑掉了五六十个人的。
只不过这五六十个人,几乎都在各处躲着根本不敢出来,更别论找到机会逃回到淮河南岸去。
为首的唐军士兵也不废话,拿出俘虏的世家门阀出身晋军将领的名册,并且说出具体价码。
“总计三万五千黄金,只要黄金,八天之内凑足这个数量就可以领人回去,若是超过时间还没有凑足,那么便也做好在淮河水里捞取他们首级的准备!”
对于那群晋军之中世家门阀出身的将领,刘绍不打算挨个开价,而是直接打包一个总价。
三万五千两黄金折合都不到一吨,并不算多,一个大一些的世家门阀都有可能凑出来。
如果说这个时代,华夏这片大地上有五百吨黄金,那么可能是北方有两百五十吨以下,南方有两百五十吨以上。
这些年世家门阀大量南迁,很多东西不好携带,但黄金这玩意这并不难携带,基本上家族里面囤积有的黄金,当初都全部带着一起南下了。
名册交到这名东晋郡守级官员手中。
正常来说,这种打包几百名各级将领,让人用黄金赎回去,是一种非常羞辱的举动。
但凡有点风骨,都拉不下那个面子赎回去一群败军之将。
然而,司马晋室朝廷的世家门阀,甚至包括司马皇室在内,真要是有风骨这种玩意,也不至于把好好的汉家锦绣山河霍霍成这般凄惨的模样。
更何况,名册里面涉及的世家门阀,不是一家两家,就连王、谢、桓三个顶级世家门阀都全部在内,统帅谢铁还是谢氏当代扛鼎之一。
别说接下名册的这名郡守他只是一个郡守,哪怕是晋帝司马衍面对这么一份名册,也不敢冒然做决定。
把名册和价码送到以后,几名唐军士兵便渡河回到淮河北岸。
而接下名册的这名郡守官员,则是马不停蹄把名册送去建康,让朝中的各世家门阀的家主,以及晋帝司马衍商议做决定。
渡江晋军全军覆没,唐军饮马淮河,以及唐军要用数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各级晋军将领换取三万五千两黄金一事,同时传到建康。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有人传播谣言,唐军已经渡过淮河,正向建康杀来,以至于建康城内人心惶惶。
当然,所谓的人心惶惶指的是一众世家门阀,对于普通底层百姓而言,大唐也是汉家王朝,只要不是胡人王朝他们都不在意究竟是被晋室统治,还是被大唐统治。
不过,世家门阀的势力在这个时代,尤其是东晋区域,太强大了,普通底层百姓的心理根本无关紧要,世家门阀的态度就代表了一切。
恐慌肯定是要安抚的,只过了两个时辰时间,便由王、谢、桓三大世家门阀,以及司马皇室一起出面,向其他世家门阀证明,唐军并没有渡河。
接下来,众世家门阀一起商议,是否要赎回被唐军俘虏的几百个世家门阀出身的北伐晋军各级将领。
经过两天时间商议。
最终一众世家门阀找到了合适的借口。
“世间人才最为重要,有几百位各级将领,朝廷便能顷刻间再组织一支数万大军。刘绍逆贼为三万五千两黄金便放回各世家几百位有才能的子弟,正是他愚蠢的表现……”
这话里面的心态,只是各世家门阀明面上的心态。
事实上,各世家门阀最真实的心态是,他们即不是不满北伐的近三万五千晋军被刘绍率领唐军歼灭,也不是不满刘绍用几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晋军各级将领勒索他们三万五千两黄金。
他们最不满的是,为什么刘绍不收服几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晋军各级将领,把他们融入唐军之中,为大唐效力?
自汉末以来,各诸侯都以人才为第一重要资本。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各世家门阀眼中,北伐的近三万五千晋军,如果说整体价值是十,那么几百名各级将领的价值占比便至少七成,其余三万四千左右普通士兵的价值最多只占三成。
但是唐军却偏偏只留了那些普通士兵,其余各级将领居然拿来换取黄金?
黄金再贵重都是死物,岂能与人才相提并论!
如果几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各级将领被唐军俘虏以后,能直接编入唐军里面,为大唐效力,那么迟早有一天其中有人能爬到高位,能代表各世家门阀的利益。
就如三国时期一样,很多世家在魏蜀吴三国都有子弟效命,无论最终哪一家取得天下,各世家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古代时空这边消息传递极为不便,大唐的势力刚刚触及淮河,大唐很多情况,东晋的世家门阀都还不清楚。
他们不知道大唐文官并不直接从世家门阀里面挑选人才,而是搞了一套科举入仕制度。大唐武将更不直接以世家门阀培养出来的子弟为人才,而是必须以军功来获取相应将职。
如果知道这些,相信东晋境内所有世家门阀都会极度敌视大唐。
当然,东晋境内的世家门阀是否敌视大唐,并不在大唐的考虑范围之内,大唐有绝对的实力无视这些世家门阀的态度。
回到这笔交易上面,刘绍开价三万五千两黄金,价码并不算高。
东晋境内各世家门阀一起凑这些黄金,犹如九牛一毛,他们便也没想过讨价还价。
第八天的时候,黄金运过淮河,刘绍也遵守承诺,把几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晋军各级将领放了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将三万五千两黄金送过淮河的人之中,有谢氏掌权者混在其中,想要亲眼近距离观看唐军的军容。
虽然谢氏掌权者并没有看到太大规模的唐军骑兵,仅能看到接收黄金,以及在淮河北岸边游弋的总共也就几百名唐军骑兵的身影。
但是唐军骑兵身上样式精美的盔甲,人人着甲,加上唐军骑兵个个肌肉健硕,眼神凶悍,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哪怕不知道唐军骑兵身上的盔甲都是钢制甲片,在谢氏掌权者眼中,唐军骑兵也不逊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强兵。
这样的强兵,只要有两万以上,便足以横行天下,只是他不知道唐军之中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强兵。
……
谢氏掌权者还想尝试面见刘绍,可惜刘绍并没有兴趣见他。
对于刘绍而言,既然他不打算直接使用世家门阀的人才,那么与世家门阀私下里的任何承诺,便都不是他所需要的东西。
完成了这笔交易。
刘绍不仅拿到三万五千两黄金,还处理了几百名他本身就不想用的世家门阀出身的晋军各级将领,一举两得。
夜晚,常建新再次和刘绍联系的时候,第一眼便看到刘绍提前放在中军大帐里面的黄金。
“神仙,这些黄金您先收过去。”刘绍主动开口说道。
这本身就是常建新和刘绍约定过的事情,大唐统一天下过程中得到的所有黄金都交换给常建新,而常建新也尽全力帮助大唐。
“好。”常建新没有客气,当即把三万五千两黄金收到了现代时空。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斤便都是十六两制度,只不过一斤的重量各个时期却都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斤只有相当于现代的两百多克。
一两大约十四克,三万五千两就是四十九万克,折合现代九百八十斤,差二十斤半吨。
哪怕剔除二十斤杂质,这一次得到的纯黄金也有九百六十斤。
今日金价779.5每克,全部按照这个价格卖出去的话就是三亿七千四百一十六万软妹币。
其中三成算作给刘绍的余额,也有一亿一千两百多万,能买六千万斤大米。
几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晋军各级将领,能换来六千万斤大米,而且是现代时空的六千万斤,折合古代时空那边的斤,更是超过一亿两千万斤。
对于刘绍来说也是大值特值。
次日,刘绍在下邳郡留守三千骑兵,便带着其余兵力返回彭城郡。
彭城郡有两万多晋军俘虏,与留守的六千多唐军骑兵,加在一起近三万人要养活,刘绍不亲自坐镇彭城郡,不好解决这么多人所需粮草物资。
而且从青州南下的唐军步卒攻下琅琊郡以后,继续南下也会到彭城郡。
往后继续向西攻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剩下几个郡,也是各路唐军汇聚到彭城郡以后,从彭城郡出兵。
十天前,刘绍带着八千唐军骑兵,押着几百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晋军各级将领从彭城郡南下的时候,彭城郡城内有缴获的晋军粮食,以及刘绍额外又留了一批粮食,总共能吃半个月左右。
这十天时间,刘绍不亲自在彭城郡,肉食不能像主粮那般长时间存放,所以这些天留守彭城郡的六千多唐军骑兵,与两万多晋军俘虏,只有最开始几天还每天有一顿肉吃。
后面五六天都只有主粮、鸡蛋、冬瓜、南瓜一类。
不过,对于那些晋军俘虏来说,能有主粮敞开了吃,还每天吃三顿,已经让他们感激无比。
更何况在古代时空这边,鸡蛋本就是当做肉来看待了,其实每天都有一两个鸡蛋,也算是每天都有‘肉’吃了。
刘绍回到彭城郡的次日一早,常建新便又给刘绍安排了一批新鲜猪肉过去,足够吃三天,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大约是每天六到七两肉。
说起来,两万多晋军俘虏,他们自从做了唐军的俘虏,前后短短十二天时间,居然每个人身上都长了几斤肉。
民以食为天,士兵同样也是以食为天。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唐军有这么好的伙食供应,本身就让这些以前是晋军的俘虏羡慕无比,向往无比。
除了在伙食层面折服了这些晋军俘虏,这些天唐军还安排几次诉苦运动,以及通过说书的方式,为晋军俘虏们讲述汉家历史,汉家以前的辉煌。
更为他们描绘了真正盛世的景象,告诉他们汉文帝时期,人人都有地种,有衣穿,有饱饭吃,不用当别人的佃户,没有世家门阀压榨,朝廷赋税也很低。
“我们大唐皇帝陛下乃仁君,太子殿下更是天神下凡。当今大唐在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治理下,便是人人有衣穿,有饱饭吃,可以安心种地,世家权贵犯法与庶民同罪,没有人可以随意欺辱普通百姓,哪怕他是一方县官,一方郡守,甚至朝廷大员……”
“大唐立志驱逐所有胡人,恢复所有汉家山河,让汉家百姓……”
多个手段共同作用,加上俘虏里面世家门阀出身的人都被清除了出去,剩下所有人都只是普通百姓出身。
普通百姓或许认知不足,学习不足而导致愚昧,但他们绝不是傻子,也不是分不清是非对错。
不说当前有常建新在背后兜底的大唐,哪怕没有常建新,没有这个异时空的大唐,在这样的时代,但凡有人敢出来说要带领百姓驱逐胡人,以及反抗世家门阀,也能收获大批人心。
虽然还没有正式编入唐军之中,不过两万多晋军俘虏此刻已然心向大唐,愿意为了大唐描绘出来的盛世,愿意为大唐展现出来的志向,抛头颅洒热血。
这群晋军俘虏,或许他们因为不直接在胡人的统治下,没有成为过胡人的奴隶,没有至亲葬身胡人腹中,对胡人的仇恨没有其他唐军士兵那么深。
可是刘绍却相信,他们编入唐军以后,配发同样的兵器盔甲,再进行一番训练,他们能爆发的战斗力不会比其他唐军士兵差。
刘绍返回彭城郡的第二天,琅琊郡那边就已经传来消息,北上的一个营唐军骑兵,联合从青州南下的步卒,已然攻克琅琊郡城,正在扫荡下辖的各县城。
又过了四天时间,琅琊郡全境都被拿下。
刘绍传令留守八百多人,其余将士南下彭城郡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