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正好打在了叛军的软肋之上,手脚酸软无力的叛军士卒,在新军的猛烈攻势下,死伤惨重,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
情况较为好些的,也就只有叛军中的那些头目、首领们了,毕竟他们往往都能够有战马代步,不同于底层的小喽啰们,需要依靠两条腿赶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状态保持得比较好,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人在较为疲劳的状态下,突然休息,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得过来,也造成了如今的这场屠杀。
整整数万叛军士卒,在新军的攻击下,既没有像样的反抗,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同样没有能够逃离这片地狱,手脚酸软的他们,还不等跑出多远呢,就被新军士卒给追上了。
见机得快,脑瓜子灵活的家伙们,及时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投降,而对于这些做出正确选择的家伙们,新军士卒们也没有继续杀戮,而是挥舞着兵刃绕了开去。
看到这些同伴在新军的屠杀中幸存下来,剩下的人自然也要有样学样,纷纷选择扔下武器投降。
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之前都是农民,既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也没有什么战斗意志,被新军士卒们杀寒了胆,本就不多的作战意志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哪里还有顽抗到底的心思。
也就是他们投降得早,若是再晚一步,下场比起他们的同伴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场袭击从开始到结束也就不到2个时辰而已,可叛军的伤亡那叫一个大啊。
光是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分之一,负伤的也有差不多这么多,真正能够毫发无伤地幸存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数,至于趁乱逃跑的,那是一个都没有。
不说被袭击的叛军士卒们手脚酸软,无力逃离,在战场周边,还有5000赵边骑四处游弋,除了不时地用弓箭击杀一些叛军士卒之外,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封锁周边区域上面,但凡看到有叛军冲出包围圈,他们立刻就会追上去。
胯下的高级战马,不管是速度还是耐力,都远超初级、中级战马,更是赋予了赵边骑反复冲刺的能力,在不吝啬马力的情况下,在平坦开阔地带,没有叛军能够逃离。
突袭结束,李牧点了1万士卒,由南霁云率领,押送着俘虏的叛军士卒以及自家的伤员和阵亡兄弟遗体返回了县城,交到廉颇手中,大军继续隐藏在周边,等待着新一轮的袭击。
一路路叛军不断北上,要么是进入县城,被廉颇瓮中捉鳖,要么是在赶路途中,遭遇到了李牧的袭击。
常年在边界防备匈奴人的袭击,与匈奴人交战多年的李牧,不但对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有相当了解和应对方案,也不知不觉间学到了一些草原骑兵的战术打法。
率领的又是最为熟悉的赵边骑,几乎是化身为了草原骑兵,打得叛军部队狼狈不堪,一连数支大规模叛军部队都被他给击溃乃至全歼。
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得极为丰厚的战果,损失在他手中的叛军兵力高达30万人。
一开始的时候,各方势力还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毕竟都是叛军嘛,行动迟缓,拖拖拉拉的也是很正常的,晚了几天时间抵达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预定时间都晚了快十天了,还没有看到一个叛军的身影,有些人就意识到不对劲了,赶紧派人详细调查一番。
这一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来在中原四郡和锦凌郡的边境地带,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打着的乃是龙武卫的旗号。
已经将中原四郡清剿干净的卫军部队,追在叛军身后北上,在边境地带被李牧带着兵马拦截了下来,双方一交流,新军的身份就彻底暴露了出去。
都是秦国的主力卫军,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没有人敢主动挑起争斗,哪怕北上的卫军兵力更多,却也不敢擅自进攻,突破李牧大军的封锁。
看到秦国卫军达到,李牧就知道叛军已经不存在,当机立断在官道两侧扎下了大营,身后就是占据了三座县城的廉颇大军。
这样一道防线,哪怕卫军公然进攻,他们也能够抵挡得住,不管是常年戍边的李牧,还是廉颇,都是极为擅长防守的,尤其是廉颇,能够与秦国大军僵持三年,其防守功力可见一斑。
生平的很多大战之中,都是以防守着称,可能算得上是战国时代最擅长防守的将领了,想要攻破他的防线,数十万秦国卫军可未必能够做得到。
更何况,中原四郡的卫军部队,未必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进攻新军的防线,这可是逼着叶白谋反啊。
…… ……
岳飞的右军与20万叛军主力在锦凌郡郡城之外僵持了近20日,未曾爆发过一场战斗,甚至连惯常的武将单挑都没有,就那么安静地彼此相望,相安无事。
占据兵力优势的叛军主力没有主动进攻,是为了等待从中原四郡而来的大股叛军,岳飞不打,正中他们下怀。
没有人去过多的怀疑岳飞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因为眼下的局势很清晰,龙武卫要保证武安郡和石门郡的安全,需要防备蜀国还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能够调动的兵力有限。
哪怕临时征召了一批新兵,可短时间内也不能上战场,岳飞麾下的这6、7万就是全部的主力。
再多的阴谋诡计,归根结底都是要靠实力来支撑的,没有足够的兵力,岳飞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在这样的心思之下,叛军上下是相当镇定,每日看着岳飞大军的营地不住冷笑,暗暗计算着时间,只等大部队一到,就立刻发起进攻,彻底击垮乃至消灭岳飞所部。
只要能够歼灭岳飞所部,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攻入武安郡,没有了龙武卫的精锐部队,光靠各府、县重建的府军,不可能拦得住他们,到时候就可以顺势拿下武安郡,将叶白和龙武卫赶到石门郡去。
至于石门郡,上面的命令是不要占据,原因很简单,成功收复了天庸关之后,蜀国的威胁就大大减轻了,只要守住了天庸关,武安郡就不用担心。
可石门郡不一样,与辽阔的草原比邻,几乎到处都是可以供进攻的通道和路线,处处防备之下,可是一个极大的包袱。
更何况大陆各国对于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可以说是畏之如虎,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们对上。
叶白和龙武卫能够击败草原骑兵,正好可以让他待在石门郡,利用他抵挡草原骑兵的进攻,不管输赢,与他们都没有半点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一想到顺利完成任务,不但所部兵马会被改编为卫军,成为秦国主力,各位将领也会加官进爵,很多将领都乐得不行,恨不得派人不断催促大部队,尽快赶到。
沉浸在美梦中的叛军将领们,没有等到叛军大部队的到来,反倒是等来了叛军大部队近乎全军覆没,锦凌郡与中原四郡的通道也被10万打着龙武卫旗号的军队切断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叛军将领们如遭雷击,他们实在是想不通,明明龙武卫已经无兵可调了,又是从哪里抽调的10万大军。
武安郡、石门郡的驻军部队可都被人盯得死死的,一旦有兵力调动,他们肯定能够知晓。
虽然传递消息需要时间,可调兵更是需要时间,他们在没有接到任何消息的情况下,竟然会有一支10万大军突然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就算龙武卫能够瞒天过海,偷偷从武安郡、石门郡调兵,可这么远的距离,除非他们会飞,才能够这么快地赶到边境地带,并且没有被他们发觉。
别忘了,这支突然出现的大军,可不光是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更是将不断北上的叛军大部队给近乎全歼了,想来抵达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都不是酒囊饭袋之辈,略微一推算,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这支大军抵达边境的时间,竟然与岳飞所部抵达郡城的时间差不多。
直到这个时候,叛军将领们才终于回过神来,难怪岳飞处于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依旧要与他们对峙,敢情还是有这样的后手,纯粹就是在为了牵制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他们竟然傻乎乎地认为岳飞脑子进水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主动地送菜上门,现在才知道,愚蠢的从来都不是岳飞,而是他们。
这一下,叛军将领们,可就有些坐蜡了,没有了叛军大部队当做炮灰,他们就只能够亲自上阵了,凭龙武卫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哪怕他们能够消灭岳飞所部,自身的损失也会相当严重。
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还能否继续攻占武安郡,那可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而不打也不行,眼下他们已经陷入到了龙武卫的两面夹击之中,就算他们不打,龙武卫也肯定会主动进攻,若是继续耽搁下去,对方两路兵马汇合,他们的麻烦将会更大,不要说取胜了,能够保持不败就已经是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