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
秦国再次陷入了忙碌。
和以往不同,今年秦国大部分百姓几乎都没了春荒的担忧,少部分实在穷苦的,也能够靠出去卖力气活下来。
如果还不行,朝廷给他们提供的极低利息的粮食借贷,也能保证他们饿不死。
唯一需要保证的,就是朝廷内部的公正性。
秦国官员们陷入了新一年的忙碌,各郡主官们绞尽脑汁的想该怎么完成工作计划。
相比于他们的忙碌,李缘就简单多了。
“这是跳跳糖。”
“张嘴,先含着。”
“好了。”
“可以吞下去了。”
太子宫,李缘正在给扶苏和蒙恬讲解一些零食的吃法。
其中包括了让蒙恬连连皱眉的牛皮糖,以及让扶苏感到新奇无比的跳跳糖。
这是他给扶苏和蒙恬的新年礼物之一。
蒙恬再牛逼、再早慧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给他们的礼物直接用玩具和零食绝对没错。
给王后熊栀的则是一些顶级的护肤品和化妆品,虽然他并不认为以秦国王族的眼光她们需要这个——至于如何给嬴政的两位夫人以及太后赵姬分,他相信熊栀是个聪明的女人。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外国一些良心企业“赞助”的。
有些国产的东西,也是外国一些好心经销商“赞助”的。
一侧。
嬴政拿着一把92式手枪目露精光,尤其是那些子弹,更是让他爱不释手。
这是李缘给他的新年礼物。
是从南边某个恒河水大国武器库里顺来的。
最近他们在和华夏的南亚小弟打架,结果挑事不成反被抽,李缘想着自己也去帮点小忙。
再说了,地球上只有他们那才能一次性找到那么多国家的武器,他甚至在那里看到了部分华夏武器、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来的,直接免去了他一个个地方跑的挑选之苦。
他于是直接拿了这把自家产的武器,也算拿回来给自己人用了。
“这子弹,我大秦要何时才能造出来啊!”
嬴政有些感慨。
他已经试射过了,对这枪的便利性极其认可。
听说这在后世的军事武器中只属于小玩意?
这让他直观的感受到了不同时代武器的差距。
“别想了,有些国家现在都还造不出子弹呢。”李缘说:“而且秦国的匠人们能造出到现在半步燧发枪、开始研究米涅弹的地步,已经足够牛逼了。”
任何东西都需要时间发展的。
李缘除了第一年给过他们图纸给他们开了科学思维后,之后一切发展全是科学院自己研究出来的,能在两年内达到这地步,秦国的工匠已经称得上一句牛逼了。
当然,主要是嬴政和秦国朝廷肯花大力气去支持科学院。
由此可见,遇到一个合适的领导和平台有多么重要。
“赵国来了点消息。”
嬴政一边摩挲着手枪,一边以近似闲聊的语气说道。
虽然李缘是个挂,但嬴政也不是经常用的。
而且如果真要让李缘去帮忙做事,他想做的事又太多,他也不好意思每天都麻烦对方;所以大部分情报,他依旧是靠玄衣卫。
赵国的玄衣卫分部,几乎算是除秦国国内的本部以外最强的。
加上如今的主事者郭开能力超群,嬴政甚至直接给了他可以查看其他国家玄衣卫情报的权限,所以赵国那边的动静,嬴政其实是最放心的。
当然,只是表面上。
暗地里嬴政究竟放不放心郭开,这李缘就不知道了、也不想知道。
玄衣卫赵国分部搜集到了东胡的一些消息。
郭开对分部进行了一些调整,内部增设了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对敌对人物的平生过往搜集以及心理研究——他认为对一个人的心理研究把握好了,绝对比任何情报都好用。
因此,他猜到乐行可能只是假意答应燕王,实际上只是敷衍、也可能反过来坑燕王一把。
“寡人也这么认为。”
嬴政说:“燕王自以为聪明,但他有一个致命弱点:不知道自己实力多少。”
“他是这样,连带着燕国作风也是这样。”
“莫说他要坑东胡一把,就算他真的拉上两万东胡军队一起进攻赵国,也绝对打不赢赵国。”
嬴政很恨赵国。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赵人的强大和顽强绝对是六国之首。
除了秦国,可能也就巅峰时期的楚国有绝对把握打趴下他们了。
燕国?
回家玩去吧……
“所以郭开怎么做的?还是带着大军在那消耗赵国国力?”李缘问道。
这话说起来简单,可真要做起来其实非常难。
郭开首先需要让赵王和赵国朝臣们相信他的判断:燕国真的会随时进攻。
但同时,又不能真的让两国发生战事,否则一旦打起来赵国赢之后就没办法继续保持战争状态了。
还要保证现在的防备状态不至于太过影响赵国大局、却也要达到能给赵国放血的地步。
他是和赵王的关系很好。
可单纯的关系好做不到这个地步,他还需要有对赵国内部各方势力以及燕王的足够了解、自身的足够的能力才能做到。
他是个奸人、小人,但也是个能人。
而说起郭开的动作……
嬴政笑出了声。
……
燕国国都。
今天的朝会,气氛有些不对。
百官默不作声,眼神飘忽。
太子丹穿着一身貂皮大衣,顶着风雪前来上朝,却感觉这冰雪没有他的心冷……
前两天,燕国内部忽然传出了一些流言。
“大王好大喜功,太子沉稳内敛。”
“大王无谋且不智,唯有太子丹可兴燕国。”
“大王只顾着面子,只有太子才关心百姓死活。”
“……”
无数的言论甚嚣尘上,直接成为了燕国第一大话题,百姓从早到晚的谈论。
如果只是这样,这种明显的流言完全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与这些流言一起传出来的,还有以前燕王与太子的一些分歧。
比如燕王想要对赵开战,太子丹一直反对,只是强压不过燕王。
比如燕王一心想当秦国小弟,可太子丹一直坚持燕国要独立自主,不能仰人鼻息。
比如燕王只想着通过秦国支援和与东胡做生意、以及往北开拓等事壮大燕国威风,好让燕国国势增强死后能有颜面去见历代先王,但太子一直觉得虚假的繁荣无用、必须和秦国一样真心实意的对百姓好才是立国之本。
更有甚者,据说燕王曾有意想拉东胡人来对付赵国,但被太子丹以性命威胁和决裂之言劝阻,燕王这才罢休。
一桩桩的事件,不管是真是假,直接在短短两三日间将太子丹的名声推向顶峰!
百姓的情感都是朴素、冲动、直接的。
他们对这个以往声名平平的太子顿时青睐无比,有些胆大之人甚至直接喊出了‘太子继位、燕国可赶超秦国’的豪言壮语。
太子丹听着这些流言,只感觉脑袋发懵。
我有这么牛?
真的吗……
为什么莫名感觉我的衣服颜色有点泛黄……?
然而与百姓相对的是,朝中百官们对太子丹的态度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他们当然知道这些流言出现的时间不对劲。
可那又如何?
到现在为止,太子丹只是进宫对燕王解释过一次他没有反心,别的动作就没了。
不管是他还是燕王,对那些‘事情’都没有否认过。
太子丹的思想真的那样?
这可不好……
不想对赵国开战没什么,坚持国家独立自主也没什么,甚至哪怕燕国不与东胡做生意、不想赚钱也没什么,百官都可以忍。
可你真的认为要向秦国学习?
这忍不了!
秦国重视百姓,已经让秦国国内许多官员贵族叫苦不迭、甚至快要让百姓骑到贵族头上了(权贵自以为),现在你想把我们也变成那样?
你还不是王呢!
你爹都不敢这么干呢!
上一个跟秦王学的赵王,现在都因为输给了国内权贵而和他们离心离德呢!
要不是赵军足够强,否则赵王偃现在是否还在王位都是个问题……
“太子近来可好?”
大殿里。
一个老臣皮笑肉不笑的对着太子打了个招呼。
“尚好。”
“老臣看倒也挺好,不然民间爱戴之情怎能如此之高呢?”
太子丹脸色难看,心里憋屈无比。
他确实认为应该要一定程度上向秦国学习发展国力,可他知道欲速则不达、要徐徐图之。
可现在,这些事居然直接传了出去!
如果他解释,百姓就会对他彻底唾弃,日后他即便继位想要改变燕国的难度会极其之大!
如果他不解释,百姓倒是支持了,可官员贵族们又会反对。
合着里外不是人?
我要是有个秦王一样的爹该多好啊……
“大王到!”
一道大喊让百官闭上了嘴。
燕王从侧面的宫室中走来,目光在太子丹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目光。
太子丹心里一沉,脸上却无表情。
百官则准备看戏。
等君臣互相行完礼后,朝会正式开始。
先是有大臣将一些国内大事向燕王汇报,然后大家针对一些需要讨论的事进行‘商议’,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骂架和比武,也是正常的。
这也是战国时期所有国家开朝会时的流程,大差不差;只是时间和内容上会有差别。
毕竟有的国家国土上千里,有的国家只有不到两郡之地。
有的国家为了强盛努力,有的国家天天沉迷内部权斗。
有的君王尽心尽责,有的君王只想玩权术平衡。
这个道理,到后世国家间一样适用,一样的有差距……
而今天,太子丹沉默无比。
当所有政事全部商议完后,百官都不自觉的看向了他。
“寡人听说民间有些趣事。”
燕王的话让百官激动无比。
来了!
终于来了!
“不错,那帮百姓终于开了一回眼,看出了一些事情。”
?
这是什么展开?
“太子,日后你可随时入寡人书房,旁听政事。”
太子丹懵了。
百官也懵了。
有人有心想反对,可又找不出理由;君王让太子参与政事,这本身就很合理,除非这个太子有巨大缺陷不适合当太子。
但太子丹若真有什么大缺点,也当不了这么多年太子了。
等退朝后,燕王留下了太子丹,挥退了其他宫人。
“寡人知道与你无关。”
燕王卸下了伪装,有些疲惫的说道:“这无非就是东胡或者赵国人的阴谋,想让我燕国内乱甚至伺机而动;再者,你若真有以下犯上的心,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平庸无比。”
太子丹:“……”
这解释,怎么听着心里这么别扭呢?
“多谢父王理解!”
“若父子间都无法理解,寡人又能理解谁呢?”
燕王说:“但寡人能放心你,百官放心不了你啊,现在你已经被那些流言架起来了,这不仅是对你的,也是对燕国的。”
幕后者看似是对着太子丹来的,实际是对着燕国来的。
原本燕国地处东北,对秦国的舆论攻势影响相对最小,对贵族和平民的割裂话题也因为这两年的开拓而隐藏了起来。
但这一次,这种割裂感被放在明面上。
燕国是占了土地,是开拓了新领土,国势是强大了一些;可同时,燕国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多好,只有那虚无缥缈的‘燕人自豪感’在支持着他们。
而现在,这些关于太子丹的流言,让百姓不得不正视起事实来。
燕国还是那个燕国,它和其他几国一样,都是权贵们当家做主、对百姓利益视而不见甚至连演都不演的国家。
燕国是强大了,可那又和你们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看,燕王依旧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你们。
而那个为了你们着想的太子丹,在燕国依旧被燕王压制、甚至这么多年名声平庸,以至于朝廷上压根没任何风声传出来。
社会的割裂,才是这些流言最大的危害。
相比之下,对太子丹本人倒是显得无所谓了,因为燕王相信自己的孩子。
“所以,父王您给了我旁听政事的权力,是为了向百姓证明,燕国没有放弃他们?”太子丹问道。
燕王点了点头。
虽然他学习不了秦国,但秦国的例子已经证明了百姓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如果真对百姓不管不顾,下一次欢迎秦军到来的恐怕就是燕国了。
“可是父王,那朝臣们呢?”
太子丹深知,这个天下是贵族的天下。
哪怕是秦国,除了现在这个秦王和国师合力以强大的技术压制了贵族,能让他们以自己的心意操控国家机器偏向百姓外,以前历代秦王时期的秦国,也依旧是贵族的秦国。
燕王沉默了。
许久后,他才无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