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一等,就是一整个下午。
原本说海洋研究所的人几个小时就能到,可他们一直等到傍晚时分,太阳都下山了,都还没见到人过来。
上午那批围观的人群早就散得差不多了,只有少数闲汉还在那指指点点,陪他们一起等着。
现在换了一批人,大多是出海回来的渔民,以及他们的家人。
“怎么还没有来?太阳都落山了。”
“哎,这都等了一天了,再耗下去,天都要黑透了。”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搞的,鹭岛过来顶多五六个小时,这都快十个小时了还没到。”
大家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不停地发着牢骚。
方逸有些尴尬,人是他联系的。
他也急得团团转,却也无计可施,只得一遍又一遍地安抚:“大家再耐心等等,应该快到了。”
又等了一会儿,大海方向响起了一声响亮的汽笛。
众人精神一振,纷纷朝远处的海面望去。
只见一艘白色的工程船正朝这边驶来,可明显看到甲板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各种设备。
“有大船来了。”
“这是拉这条鲸鱼的吧?”
“应该是吧?”
人群又开始议论起来,都在猜测这艘船的来意。
“终于来了!”
冯晔松了一口气。
不用问,他也知道肯定是省海洋研究所的人到了。
因为这是一艘起重船。
船越驶越近,众人也看得越发清晰。
甲板上站了不少人,都在朝着这边张望。
方逸赶紧下了船,带了几个公安,跟着冯家清一起去开小船。
此时,东来号、东升号和丰收号停靠的周围,包括外面的海面上都是水泄不通,挤满了渔船。
他们得去疏通出一条路来,让起重船顺利靠近。
冯晔他们在船上也在帮忙,大声呼喊周围的渔船,让大家配合一下,让开一条道。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渔船缓缓挪动,终于让出了一条航道。
起重船顺利地驶进了航道,缓缓靠近了三艘船停靠的位置。
方逸跟船上的人不知说了什么,就见有个中年人从起重船上下来,坐在小船上到了东来号上。
“抱歉抱歉,来晚了。”
中年人一上来,就向大家连连道歉,“联系起重船本就耽误了一些时间,再加上起重船速度慢,所以才会拖延到现在。”
“这位是季教授,海洋研究所的专家。”
方逸介绍了中年人的身份,紧接着又向李教授介绍了冯晔他们。
季教授伸出手,跟大家一一握手致意,表示歉意的同时,也感谢大家把灰鲸拖回来,为海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在他们寒暄着的时候,起重船上剩下的人也开始忙碌起来。
有几个人带着绳索跳进了海里,准备将灰鲸绑缚起来,好方便起吊。
一番准备工作过后,起重机的吊臂放了下来,绳索挂上吊钩,三艘船上的曳纲解开,开始起吊那头灰鲸。
灰鲸缓缓升起,庞大的身躯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壮观。
美中不足的是,身上布满了恶心的藤壶,着实影响了观感。
一直等到此时的记者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不停拍照,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灰鲸被成功起吊的瞬间。
随着灰鲸被越吊越高,周围的人群发出了阵阵惊叹。
当灰鲸完全出水,被悬吊在空中,目测得有好几层楼高,大家都得仰着脖子才能看全。
“真踏马的的大!”
“知道这鱼很大,但没想到这么大。”
“这得有十四五米长了吧?太大了!”
“肯定有,就是不知道有多重。”
“至少二三十吨,可惜我们看不到过秤。”
“这么大的鱼怎么过秤,也找不到那么大的秤啊。”
“这你就孤陋寡闻了,有一种叫地磅的,就是专门秤这种重型物体的,别说二三十吨,就是上百吨的货车都能秤。”
“对,我也听说过这种秤……”
起重机轰鸣,灰鲸在万众瞩目下被越吊越高,最终稳稳地落在了起重船的甲板上。
季教授再三表示感谢后,向大家告别,又乘着小船返回了起重船。
所有人目送着起重船缓缓驶离,渐渐消失在海平线上。
围观的人群这才意犹未尽地散去,回家的回家,干活的干活。
码头上的议论声却是经久不息,关于灰鲸的种种猜测和惊叹依然在空气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