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问道:“太子知道了吗?”
陆绎说道:“回陛下,太子已经知道了。”
朱载坖问道:“那太子准备怎么办?”
陆绎向朱载坖说明太子现在的方案,太子准备先礼后兵,先派申时行和这些士绅谈谈,要是不行,在命令锦衣亲军找这些士绅们的把柄,朱载坖吩咐道:“陆绎,要有备无患,明白了吗?”
陆绎当然明白朱载坖的意思,朱载坖对于这些士绅们,一向是严厉打击,朱翊釴这么温和的对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朱载坖命令陆绎必须要做好准备,将各种证据先落实,一旦朱载坖或者朱翊釴要用,就必须能够派上用场,朱载坖对于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士绅们,已经很有心得了,所以对于朱翊釴的行动并不看好。
受朱翊釴之托的申时行前往李家进行商量,希望劝说李家配合朝廷,但是显然,李家人并不买账,他们不愿意配合朝廷兴修水利的国策,朱载坖当然第一时间的就找来了朱翊釴,询问他对于此事的看法,很显然,李家不愿意配合朝廷的政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惩李家,以推动朝廷的国策施行。
朱载坖问道:“太子怎么看此事?”
朱翊釴对于此事极为不解,其实朝廷就算是兴修水利要占用一些土地,所用的土地和他们占有的土地相比,就是九牛一毛罢了,但是他们对于朝廷政策的阻力极大,朱翊釴无法理解。
朱载坖倒是能够理解此事,对于士绅们来说,他们担心的朝廷的科则和随后对于土地兼并的打击,朱载坖即位以来的政策就是抑制兼并,打击地主豪强,鼓励工商业,引导大明财富积累从土地向技术、资金等转变,朱载坖之所以鼓励徐家等从事纺织业的大家族,就是为了鼓励工商业,而打击传统的地主。
对于北直隶这些士绅地主们来说,他们已经感受了威胁,一旦朝廷在北直隶大兴水利之后,势必要调整科则,同时和棉花、水稻等作物的推广种植,会使得纺织业开始发展,同时朝廷在北直隶还有大量的官营工场,这些工场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势必会和地主争夺劳动力,为了将佃农留在土地上,地主们必须降低佃租,才能使得佃户留在土地上。
同时朝廷继续推行的赋役改革也会导致百姓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而兴修水利之后科则肯定是要调整的,再加上朝廷以银钱为主的赋役征收模式推行,百姓会进一步的从土地向工场转移,这才是这些士绅们所不愿意的,因为他们掌握的主要就是土地资源,他们不愿意放弃土地所的产出,而朱载坖又要打击土地兼并,使得这些士绅和朝廷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朱载坖对朱翊釴说道:“太子,你要知道,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让出利益,比割肉还难,所以从一开始,朝廷和这些士绅就没有什么缓和的余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明白,不按朝廷的方略来的话,就是死路一条,朝廷依靠的是律法和官军,有不从者,以法绳之!”
但是朱翊釴还是有些迟疑,他也令申时行等人查访过了,虽然李家等士绅们确实在地方有些不法行为,但是要以这些事情来严办这些士绅们,还是有些稍显不足,因为他们可以推给自己的家人奴仆,朱载坖闻言只是笑笑,叫来陆绎,这些事情,交给陆绎就行了,其他的不必多说,锦衣亲军在这方面是专业的。
而在朝鲜,经过休整了之后的官军,也正在准备向佐渡岛进发,釜山距离佐渡岛的距离就是十分遥远了,海上航行需要月余的时间,所以徐渭等人必须要严密组织,尤其是官军骑兵的战马,是需要用专门的船只进行运输的,徐渭必须等待朝廷调集的各种船只都抵达之后才行。
不过上杉景虎已经有些吃不消了,上杉景胜联合武田家对上杉景虎发起了进攻,现在导致上杉景虎岌岌可危,所以上杉景虎已经多次请求大明迅速发兵,称武田家和上杉景胜发兵两万,征讨上杉景虎,官军要是再不来,恐怕上杉景虎就顶不住了。
徐渭对于上杉景虎的求援并没有多重视,他很清楚,上杉景虎的话肯定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就算是上杉景胜和武田家联手,上杉景虎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落败的,但是徐渭还是要作出一些反应,他派遣毛海峰率领麾下的船队前往越后国,向上杉景胜和武田家宣谕大明的态度,以大明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经略朝鲜倭国等处军务事的名义警告他们,上杉景虎已经是大明的臣子了,要是他们再执意对上杉景虎用兵的话,那就休怪大明天兵征伐了。
徐渭派遣毛海峰去的重要原因就是帮大明官军探路,毕竟他麾下这些海盗,在海上的经验十分丰富,而且熟悉倭国的情况,毛海峰领命之后就率领自己麾下的船队和上杉景虎的使者返回越后。
而徐渭也在继续准备,同时向朝廷请求增调船只,以帮助运送朝廷大军,现在徐渭主要缺乏的就是马船,朱载坖为此找到了王直,希望王直想办法帮助朝廷运送大军和各种军械、辎重,王直再次利用五峰船主的名号,号召各大海商、船主,帮助朝廷运送大军,征讨倭国,当然朝廷也会给予这些船主、海商议一些报酬和减免赋税的特权。
毛海峰的船队抵达越后之后,首先就是打出了旗号,大明京卫都指挥使司府军前卫指挥同知、北洋水师参将分巡佐渡岛,毛海峰自己一身大明将官的罩甲,在麾下水手的簇拥之下下船,现在他可不是王直的义子,他可是大明的堂堂三品参将,自然是要在倭人面前抖一抖威风的。
虽然上杉景虎很清楚毛海峰的底细,但是现在人家可是大明将军,他不得不重视,亲自前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