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席卷乔巴山的风暴即将出现之时,远在不儿罕山的鞑靼圣地,阿鲁台正带着除赛娜尔雅以外,七大部落族长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团建夏令营。
太师既没有安排武装越野,也没有安排歌舞晚会或才艺表演,他在行军大帐里支棱开了一个10米乘10米的巨大沙盘,用尽量惟妙惟肖的微缩景观,将鞑靼,瓦剌,兀良哈还有大明边塞情况给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连日来,阿鲁台的夏令营主题只有一个——如何赢?他首先将各方势力以纸面形式陈列在所有族长的面前,包括人口,牲畜,矿产,资金,可持续性,等等等等。不设定时间,也不争朝夕,哪怕过去一万年,依旧只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赢?
当所有的信息全都数据化后,大家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今时今日的大明之实力,已是大元最鼎盛状态时都无法比拟的。大明的强盛并非因为幅员辽阔,而是老百姓层面的阶级跃迁,土豆种植的推广,已能让9成的国民不再忍饥挨饿。独立运作的明联储给商业注入了强大活力,在大明经商赚钱变成了全社会的主旋律。
配合上朝廷大力推广学堂下乡运动,所有小孩不分男女,都能接受近乎全免费的6年义务教育,卓越者可获得朝廷资助,坚持学习,一直到参加科举考试为止。
朱棣被奉为马背上的天子,对军队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自从第二次北征以来,大量的超龄兵卒,农民兵卒被清退出军队,变成辎重官火马官,专心后勤支持。而边塞各个稍大一些的卫所,强制要求训练一批属于大明的职业化军人,平日除了打仗就是训练,不掺和任何战争以外的事宜,光这一批职业军人数量已经接近5万。
按照大明的算法,一名职业军人的吃穿用度,最少需要20名各种工人供给。对不起,现在的大明有这个实力,在大明境内的各城各地,朝廷推出重大的催生政策,但凡生子,不论男女,朝廷提供婴孩从0岁到3岁时的口粮费用,以减免赋税的形式支付。
如此一来,大明出现了大批的出生潮,在未来15年后,大明的人口可以比现在直接翻上一倍,以后每年成材率都接近总人口的两成左右。
理论上,再过15年,大明已经有实力吞并亚欧大陆的一切国家,变成史无前例的地表最强国度。
幸运的是,鞑靼根本撑不到看见这一天的到来,各项数据显示,即便这15年里,大明就把他当个屁给放了,无视鞑靼存在。左侧的瓦剌,右侧的兀良哈都会因为生存压力而被迫扩张,鞑靼终究难逃灭亡,预计时间也就5到10年之间。
可笑的是,以现在的鞑靼态势,5年内就会自行解体,变成各部落混战状态,对于瓦剌和兀良哈来说,这哪是什么灭国之战,简直就是捡尸。
在这场沙盘推演里,阿鲁台扮演反方,仅代表瓦剌与兀良哈敌对运作,至于大明,默认他懒得搭理,供大家折腾。
这场夏令营刚开始的几天,大家还是谈笑风生,甚至嘲笑阿鲁台是危言耸听,毕竟他们(阿鲁台)刚刚击杀了瓦剌可汗,太师自裁,瓦剌实控人巴噶木更是被实控在太师府,兀良哈的脱儿火察更是盟友,都不知道危了个机的在哪里?
结果真开始推演后,阿鲁台仅仅略施小计,便让鞑靼分崩离析,不管是瓦剌还是兀良哈,都只用了半年光阴便彻底摧毁了鞑靼政权,结局不仅十万亡国,7大部落沦为敌人的奴隶,过上了骡马跪族的生活。
然后,开始有小机灵鬼建议各种阴损招式,什么挑拨兀良哈与瓦剌关系,引双方开战,假扮瓦剌士兵袭击大明边塞,引大明剿灭瓦剌。总的来说在比一肚子坏水方面,阿鲁台算是见识到几位族长的惊天之能了。
只可惜对于阿鲁台来说,这些雕虫小技简直是班门弄斧,他都没使出大威天龙,就打得机灵鬼们丢盔弃甲,摇着白旗认输。
渐渐的,大家发现这个游戏一点都不好玩,直接把大家整成了被害妄想症,一副感觉明天就会被人亡国的惆怅感。
大家不想玩了,纷纷向阿鲁台告饶,表示绝对服从太师决议,共渡难关。只可惜,阿鲁台却不觉得他们真的感受到了,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继续推演,不过降低了一些难度。不期望他们保佑鞑靼长命百岁,至少要撑到15年后,见到终极形态的大明,就算死,死在这种级别的对手手里也是不丢份的。
于是乎,什么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卑躬屈膝各种脸都不要的想法全冒了出来。那都不能叫投降,简直叫洗干净了屁屁撅起来等着别人来抽。
更有甚者萌生组建草原萌妹团,送去大明,榨干大明皇帝的想法。只可惜,这一招高句丽已经在用了,效果不错,棒子妹那时候也是生得水灵,小家碧玉,除了做菜手艺差了点,其余部分堪称无敌。朱棣已经有好几位来自高句丽的妃子了,都非常受宠。
想来鞑靼这片草莽之地,想寻去能与之抗争宫斗,还能活过三集的丫头出来,真的难如登天。
听到这种想法的时候,阿鲁台无奈叹息,当初他特地让赛娜尔雅出使大明,已经动过这种念头了,只可惜这么马蚤好看的妹子,人家朱棣硬是一点想法都没有,最后还闹丢了一对眸子,真是尴尬。
阿鲁台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捶打部落族长们,就是想让他们从骨子里感受到存亡危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彻底打断他们的每一根傲骨,才能重建起他们服从命令的团结性与纪律性出来。
现在看来,这方法不错,诸多族长都快被折磨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出来了,平日里哪怕没人跟他们说话,也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而就在阿鲁台觉得大功快告成时,从乔巴山赶来的探子,送来了一封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