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展望假惺惺地夸着:“李总果然大气。”
陶光明心说:他当然让你们拍了。反正你们拍了也没有用,因为真正的秘密都不在这里。这里全是产品展示区。
他们一路看过来,觉得无人机播种和摘瓜机器人都很好。
比如这个机器人摘瓜就是一个外形像个箱子的机器人,沿着植株上方的田埂慢慢驶过,一边走一边扫描。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智能系统自动识别西瓜的成熟度和位置,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把成熟度刚刚好的瓜摘起,留十公分藤蔓,通过传输带放到车顶。并把烂了的或者被动物破坏了的也摘下来放到旁边的框里回收做肥料。
它的收割精准度和效率比人还高,还把人从弯腰不停检查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
之前的蓝莓橘子等小型果子的摘果机器的策略是百分之八十以上果子刚刚成熟,就采摘。
剩下百分之二十里面,生的留在枝头,熟过头的会被筛选扔掉。
毕竟颗粒小,而且一颗一颗摘,浪费的时间和创造的收益不成比例。
而且那个采摘机器使用高频小幅震荡来把成熟的果子震下来,比较生的基本上还能留在树上。
所以总体来说“错杀”的果子占比很小,还没有一场风造成的损失达,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北方集团从李文军这里弄回去以后愉快地用来摘板栗,苹果,蓝莓,梨子甚至是梨。
可是瓜类就很麻烦,采摘机基本用不上。
现在李文军把这个短板补上了。
“北方集团”在新疆的瓜田里正需要这个。
池展望一口气下了一百台,还说拿回去如果好用,再来追加。
李文军:“这么多,生产要时间。”
池展望:“没关系,西瓜还没种,成熟还要三到四个月。在那之前交货就行。”
有人看到地面铺着薄膜,忍不住好奇地问:“李董一直追求环保和无残留。这个塑料制品......”
李文军笑了笑:“哦,这个是我们新科技,全植物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降解后变成土壤还能增强土壤的肥性。”
大家惊讶地交换了个眼神:这个有意思啊。西北风大,那个塑料薄膜碎成片被吹走以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延绵几百公里,几十年。可是棉花种植早期需要薄膜覆盖,成熟后需要塑料来捆扎,所以他们一直很头疼。
如果如李文军所说,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了。不用回收,被风吹走了也不用担心。
池展望说:“我们先要十万平方米。”
陶光明欲言又止。
池展望暗暗翻白眼:呵呵,这是急了吗。看到对我们真正有益的就不想让我买。
你越不想让我买,我越要买。
其实陶光明想说:这个什么全植物制成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其实全部是用从“北方集团”收来的棉籽制成的。
棉籽上附着的绒毛,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李文军把纤维素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就成了薄膜。
看着好像“北方集团”卖农业废料给李文军,赚了。
其实李文军把废料又制成饲料,肥料,食用油,燃料又卖给他们,现在还加了个薄膜,这样一来一去,他每年还要倒赚“北方集团”几千万。
真是气死人。
“北方集团”的人对立体无土种植很感兴趣。
什么液体种植,空气种植他们都见过。
只有一种是新技术。
那个房间不见任何喷淋循环管道和喷雾装置,也没有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除了光照和通风什么都没有。
池展望问:“这个是.......”
李文军:“哦,这是一种天然分子基高吸水保肥树脂。水分被锁在树脂里不会蒸发,但是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也是生物可降解的。而且它还有很好的透气性,不会闷根。我们只要把一块树脂放在每个坑里,然后把种子放进去,交一次水和肥。十几天都不用管它们。如果树脂缩小到一定体积,系统就会提醒,然后浇水浇肥,然后又十几天不用管。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水耗。”
池展望他们交换了个兴奋的眼神:好家伙,有这种好东西,放在沙漠里,那就是个绿化神器啊。关键植物收走了,这个东西留在土里有益无害。
陶光明暗暗冲他们直摆手。
池展望没理他,问李文军:“这个树脂量产了吗?”
李文军:“量产了。但是价格暂时比全化学基的,比如聚丙烯酸钠树脂,要贵百分之三十。”
池展望:“每颗植株要用多少。”
李文军:“种子只要200g。后续可以根据植株的长大添加。”
池展望:“你们有多少,我们全要了。”
池展望和李文军双方对这一次的参观都很满意。
一个买到了自己早就想要的东西。
一个把客户不敢买
的新产品清空了。
只有陶光明很忧伤:不管怎么往回拉,都没有用。
架不住有些人硬要往坑里跳。
李文军叫化工厂开足马力照着先一年一百吨去生产。
池展望他们回去之后立刻把所有机械用上。刚好是春末夏初,正是西瓜和蜜瓜播种的季节。
所以池展望刚好把带回去的天然高吸水保肥树脂用起来,然后麻溜地跟李文军追加购买了十吨树脂。
陶光明本来以为池展望回去就会后悔,现在简直惊掉下巴:这混蛋是不是傻了,竟然一下要要么多。
五十吨啊。
这又不是粮食,不能当饭吃。
平均每吨20万。关键市场上的高吸水树脂才不到一万块一吨。
光着一项就要被李文军刮走一千万。
李文军的化工厂开始开足马力做这个。
陶光明打电话过去问池展望:“池总,你们那个树脂用得好吗?”
池展望立刻警觉起来:“为什么问我这个?难道是想抬高价格,或者把我们的货挪给其他客户。我可告诉你,做生意不能这样。”
陶光明有些无奈,含糊回答:“不是,别紧张,我就纯粹做个客户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