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呀……”
敌军左右两翼开始冲出战场,晋军士气如虹,乘胜追击之下斩首无数,而元军除了逃命之外,几乎生不起任何抵抗之力。
与此同时,在收到哲别和速不台开始突围的消息的同时,也收到了黄天祥传来的已经斩首了忽必烈的消息之后,卫青和蒙恬各个将领都是喜出望外。
霍去病这一支队伍,还真的成功了!
卫青和蒙恬两个人当即没有去多管,已经突围的哲别和速不台两部。
而是让窦固和阿术尽快歼灭被哲别和速不台留下的那部分骑兵,之后立刻向中军战场移动,彻底断绝这支步兵主力的一切生路。
双方兵力人数相当,敌军又以骑兵为主,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打成歼灭战的。
白起虽然有同等人数打歼灭战的经验,但那也是要依靠地形的。
以敦煌这种以戈壁为主的地形,战场四通八达的,同等人数,而且敌军还是以骑兵为主的情况之下打歼灭战,别说是白起了,把整个武庙绑在一块儿都打不出这种战绩来。
故而,卫青和蒙恬他们两个人的战略就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在歼灭了对方留下断后的骑兵之后,将对方的步兵一个不留的留在战场之上,最大化的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
慕容垂这边也是倒霉,他带着这三千怯薛及五千元蒙骑兵,绕过战场,从卫青和蒙恬的身后杀了上来。
卫青和蒙恬也只是赌慕容垂带的这部分人并不是怯薛军,无法在短时间之内给他的中军战场造成足够的打击。
他们同时也是赌对了,并且也赌错了。
这里确实不是全部的怯薛骑兵,只有一部分,但在双方杀的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从背后冲出来,造成的伤害依旧是巨大的。
如果再给慕容垂一定的时间的话,他是能够扭转中军主力战场的。
可是,在此之前,霍去病他们却先一步杀进了忽必烈的大帐。
以至于,导致慕容垂这里不仅功亏一篑,甚至,连他自己的突围都是一个问题。
身处于战场中心的他们,想要突围起来的难度也是最高的。
他好不容易突出了步兵之间的战场,但还不等他真正的进行突围,霍去病却突然出现在了这里,带着兵马撞了上来。
重骑兵携带着他们最后的冲击马力,像一只只钢铁凶兽一样,猝不及防之下,将他身后的骑兵撞得四分五裂。
同一时间出现的还有哲别突围之后,已经腾出手来的黄金火骑兵。
他们同样没有追击哲别他们,而是开始对于留下的元蒙剩下的军团进行围剿,断绝这些被留下的兵马的最后一丝生路。
最终,敦煌之战,以卫青和蒙恬为代表的晋军兵马大获全胜而告终。
参战的十九万元蒙大军,只有七万元蒙骑兵跟随哲别和速不台二人突围了出去,剩下的十二万兵马,都在这一战之中,或死或擒。
阴寿、阴世师、薛雄、也先、高扬、慕容廆、萧敌鲁、拓跋觚、拓跋力微等一众汉人或草原将领,都在这一战之中落入了晋军的手中。
元蒙步兵主力军团主将史天泽,他在兵败如山倒,组织了几次突围都没有突围出去的情况之下,自知如果落在晋军手中的话,必定会生不如死。
毕竟,当初的凉州之战和西州之战,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小。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最后一刻拔剑自刎,并没有选择成为俘虏。
至于元蒙汉人派系的第一猛将杨岩,同样也没有成功突围出去。
左右两翼的哲别和速不台先后撤出了战场,这也代表着,不仅是左右两翼的兵马腾出了手来,大晋在左右两翼的那些猛将也同样腾出了手来。
到了最后的时候,已经不再是杨岩和宇文成都的单打独斗了,石敢当和哪吒等人也一起围了上来。
三打一的情况之下,每一个人的实力都不在他之下,石敢当的实力更是绝对在他之上,杨岩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好果子吃。
甚至,他就算是想要以命换命,同归于尽都做不到,最后,被石敢当,宇文成都和哪吒三个人联手斩杀。
慕容垂在黄金火骑兵以及霍去病的联手截击,虽然凭借他的骑兵指挥能力,依旧是断尾求生,得到了一次突围的机会。
还没用多长时间,就又被霍去病和窦融带着黄金火骑兵追了上来。
霍去病他自己的具装重骑兵,打到了现在,体力基本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已经没有办法再执行追击的任务了。
相比之下,黄金火骑兵的战士虽然也同样披甲。
但只是人披甲在马不披甲的情况之下,他们的耐力就要强上很多。
慕容垂先后突围了七次,但也先后被霍去病追上了七次,最终,在他即将突出凉州杀回草原的时候,最后一次被霍去病挡在了半路上。
一场大战之后,慕容垂残部死伤几乎殆尽,余部则是四散而逃。
至于他本人,则是在这一战之中被霍去病亲自打落马下,当场生擒。
甚至,霍去病为了防止他自杀,打昏他之后,五花大绑之后,还在他嘴里塞了臭袜子。
史天泽都不敢落在晋军的手中,更不要说是慕容垂了。
当年西州之战,前期是忽必烈、慕容恪、慕容垂三路围攻,但由于前期苏定方的兵力主要都用在了防御忽必烈和慕容恪的身上,反而被最后被上来的慕容垂给占了一个大便宜,直接导致了苏定方防线的崩溃。
后期,随着瘟疫爆发,忽必烈返回,就变成了慕容恪和慕容垂两个人主战。
西州众文武之殒,可几乎都是这两个兄弟一手主导的。
因此,慕容垂是绝对不敢落在晋军的手中,一有机会,他绝对会自绝的。
但是,霍去病却偏偏反而不想让他就这样轻易的死去,而是准备等到接下来收复西州之后,在西州战场遗址将他活祭,以告慰那一战将士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