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弼来到渡口边。他看着河中的大火,说不出的恼怒。
如果这把火是他放的。那他有理由相信安国的大军被困住。
可这把火是安国人自己放的,那就说明安国大军有退路。
可安国大军的退路在哪里呢?
这是宗弼没有参透的事。
安国士兵们在河岸边洗脸。他们对着河对岸做着鬼脸。
有人调皮,还扮成金国士兵的模样。他们嬉笑着,浑然忘记刚刚参加完战斗。
战争是这样。有人生就有人死。
悲伤,只能留给最亲近的人。
龙柔对安国士兵的精神,有了一点点了解。这一点了解吸引着她继续去探究。
“晓贺将军,接下来咱们去哪?”
“龙柔社长,我们会继续守在这里,以防敌人在此搭建浮桥。”
龙柔恍然,还有这样一种设定啊。
“你可以去银州城。王总教头在那里。你要是想去找安王,必须经过他同意才行。”
龙柔告别潘晓贺,骑上战马向银州城进发。
银州城内,已经没有西夏人。这本身就是一座备战城池,里面全是西夏士兵。
王进来以后,开始命人再次加固和扩建银州城。
这是他与潘小安早就定好的策略。
银州城特别重要。
西夏人占据城池,那进攻西夏的安国大军就会很被动。
而安国人占据城池。西夏人的防线就会向国内缩一百多公里。
失去了黄河天险做屏障,西夏人要派更多的士兵守东线。
这会大大增加西夏国的军费支出,也会大大消耗西夏国的年轻人。
王进继续扩建银州城,他要把这座城,永远变成安国的地盘。
龙柔的到来,是王进没有想到的。
“师父”龙柔这样叫他。
王进没有拒绝这个称呼。他点头答应。
早在汴梁时,王进就曾指点过龙柔武艺。后来他们在东夷府相遇。
王进一眼就认出她是龙柔公主。
那时,龙柔还在假扮潘小安的侍卫。她见到王进也是吃了一惊。
高俅迫害王进时,龙柔也有所耳闻。她想找人说和,让高俅放过王进。
可那时候,她只是一个公主。一个稍微受点欢迎的公主。
大宋的公主,远远比不过大唐的公主。她们虽然身份尊贵,可并没有什么权利。
后来,她偷偷溜出宫找到王进的家里,可王进早已推着老娘逃命去了。
王进才是聪明人。这个聪明人对于大宋,心底里还是忠诚的。
面对故国公主,曾经的弟子,他有些激动。
“龙柔公主”
“师父,这里没有公主,只有你的弟子。”
王进捋捋胡须。“是啊,是老夫说错了话。该叫你龙柔社长。”
“你叫我龙柔就好。”
“我看过你编写的报纸。内容都很好,我喜欢你的文风。没有早先的婉约之气,字字都较为实用。”
龙柔很高兴。“可是小师弟却嫌我写的太白话。
他说文字既可以实用,也不能失去豪放或者婉约的气质。”
“小师弟?”王进随即想过来,是说的潘小安。
若以授武的先后顺序来说,龙柔确实是潘小安的师姐。
“你别听他的。豪放与婉约并不缺人才,你只要坚持自己的文风就好。”
王进带龙柔进城。
对于哭野河渡口的战斗,他早已经知道。胜负在此时并没有那么重要。
真正想要分出胜负,还需要一次次作战。但只要按照预设的作战计划,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他们。
龙柔在银州城住了三天。
她将这里发生的事情,画成书册,又用文字记录。
“师父,我想去见小安。”
王进答应了。“去吧,他现在也需要你陪。”
龙柔问明了潘小安行军的方向,就去寻找潘小安。
此时的潘小安,已经兵出石州城。
他带着大军继续向兴庆府进军。
李乾顺派遣三路大军到达上郡。他要将安国大军堵在这里。
上郡平均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地势倾斜,西南高而东北低。
从地理位置上,西夏骑兵占据优势。而安国骑兵想要登高作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李乾顺下死令,命大军早早到上郡一线集结,以逸待劳等着安国骑兵到来。
安国大军一路往西北行进。沿途所过郡县,皆被安国占领。
这一片地区,西夏人更加稀少。只要围住兵护所,消灭了守军,就已经名义上占领了这个地方。
而每当打下兵护所,安国后军就会随即进入,换上安国的旗帜。
对于牧民,安国士兵并不伤害。偶尔遇见,便拿些食盐面粉与他们交换山羊或者皮革。
此地牧民除了山羊,啥都缺。他们见安国士兵并不伤害他们,慢慢的也就习惯了他们的存在。
对于这种现象,李乾顺是不知道的。
他要是知道自己的百姓如此对待敌人,肯定气的暴跳如雷。
金国大军出兵,且占领哭野河渡口的消息,也传到了兴庆府。
李乾顺对于金国的出兵速度还是满意的。他对于金国这个盟友还是信赖的。
他相信,只要两国联合,就一定能击败安国大军。
但现在,金国大军被阻挡在黄河东岸无法过河作战,又令李乾顺心情不顺。
“宰辅,就没有好办法将金国大军接过来吗?”
梁乙埋从心底上,并不希望金国大军渡河作战。
“陛下,若是驱走了豺狼,来了恶虎怎么办?”
李乾顺沉默。
“宰辅,这不是咱们现在该考虑的事情。”
“陛下,其实金军如何渡河也不是咱们该考虑的事情。”
梁乙埋解释道:“若金国大军真的有心,他们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陛下,你可别忘了,当年的金军可是以两万打败过辽军七十万的。
如果他们连一条河都对付不了,那这样的援军,让他们过河或者不过河,还有什么意义?”
梁乙埋的话说的不错。
宗弼已经命人在黄河东岸沿线巡查,寻找最佳渡河地点。
这次出征,他带了很多宋人降兵。这些降兵打仗不行,但开路搭桥十分行。
金国人出自白山黑水,自认为能吃苦耐劳。可比起这些宋人,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