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
“城下五万骑兵的统兵大将是幽州牧刘浩?!”
城楼大厅内。
董卓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吕布,似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一州州牧竟然拥有这么多骑兵,还是朝廷没有的重甲骑兵,那这个刘浩又该有多富。
记得前些时日。
他发现洛阳官仓没有多少粮食,勉强能供应麾下将士半年时间,
而今年秋收已过,到明年秋收还有一年时间,这差了半年多的粮草,一直是他颇为头疼的事。
有心想跟洛阳的世家大族借粮。
可他行废立皇帝这事,已经引起了这些世家百官的不满,他怕是跟他们借不到粮食。
要不是,他还需要得到这些世家百官的拥护,他都想纵兵抢粮了。
恰好府中一个办事小官说起。
幽州牧刘浩有吃用不尽的粮食,将军可以将刘浩笼络在身边,粮草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他觉得也对,幽州牧虽然在地方上权力很大,但始终也比不上京都的官职地位高。
于是他就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升幽州牧刘浩为车骑将军,之所以给刘浩这么高的官职。
这样既可以收买刘浩,
也给了世家百官一个信号,只要是跟着他董卓混,人人都可以高官显爵。
哪知。
刘浩这厮亲率五万骑兵,直接进逼洛阳城下,打断了他废立皇帝的大典。
真真是可恶至极。
“奉先吾儿,刘州牧可有说什么?”
吕布想了想。
“义父,刘州牧问你为何升他官,孩儿观察到刘州牧的神情,他似乎不愿来洛阳为官。”
不愿来洛阳为官?
董卓眉头微微一皱,竟然还有人不愿来洛阳为官。
莫非刘浩是嫌他给的官小?
可是车骑将军官职不小了,他到现在还是个前将军,车骑将军都比他还高了两级。
而且,就算刘浩嫌他给的官小,也没必要率军来洛阳城威逼他吧!
难道是他无意中得罪了刘浩,才会逼的刘浩如此行事?
那他究竟做了什么?
董卓百思不得其解,抬头在身边扫视了一眼。
“文优,此事你如何看?”
李儒抚了抚须髯,低头思索片刻,随即开口问道。
“主公,你升刘浩官职,有没有罢了他的幽州牧官职?”
“当然,他都来洛阳做车骑将军,哪里还需要幽州牧官职。”
董卓一脸自然地说道。
他听说现在幽州富得流油,既然刘浩来洛阳做车骑将军,那幽州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浩得了地位名声,他得了幽州钱粮,刚好一举两得。
李儒心中暗道果然如此,董卓这是惦记上别人的家底。
所以。
想用一纸诏书就将好处得了,还美其名曰给了别人高官厚禄,真当别人是傻子吗?!
“主公,刘浩在意的是他幽州牧官职,而不是朝廷的车骑将军。”
“依臣猜测,刘浩此次率军来到洛阳城下,肯定是想要回他的州牧官职,主公不妨将幽州还给刘浩。”
“这?!”董卓心中有些犹豫,他拉拢刘浩就是为了粮草。
可要是把刘浩放回幽州,那他的粮草又该从哪来?
难道真去抢洛阳的世家大族?
这要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或许可以这样做,但现在他还需要用到这些世家百官。
“文优,事情是...”
董卓把他的用意跟李儒说了,听的李儒眉头微微皱起。
“主公,出这个计策的人,其心可诛。”
“哦?”
董卓一脸疑惑地看着李儒,莫非这个计策有什么问题。
“此话怎讲?”
李儒拱手道。
“主公,出这个计策的人,必然是想主公和刘浩成为仇敌,然后双方之间相互争斗,他们就可以渔翁得利,就像今天这个局面。”
董卓听完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双眼中迸发出一阵杀机。
这个该死的混蛋。
竟然算计到咱家头上,真当咱家的刀不锋利乎。
“奉先我儿,你赶紧去府中把那个主簿杀了。”
“主公且慢!”
李儒立即打断了董卓的命令,朝吕布挥了挥手。
“文优何意?”董卓有些不解。
“主公,给你出这个计策的人,也只是背后之人的传话筒,杀这样的小人物并没有作用,反而让敌人的细作隐藏的更深。”
李儒觉得董卓亲自下令,杀了一名小吏实在没什么意义。
留下这名小吏,还可以时时观察敌人的动静,说不定还能揪出幕后之人。
董卓想了想后,点头。
大汉朝廷现在都掌握在他手里,若是他跟一名小吏计较,传出去实在有失他的身份。
“那咱家就把此人交给文优。”
李儒笑着点点头。
“主公,刘州牧陈兵洛阳城下,时间长了必然不妥,臣愿意替主公去刘州牧军中说和。”
董卓听后乐开了花,他心中也是这个意思,派遣心腹与刘浩相谈。
只要刘浩要求不过分,那他倒乐意与刘浩交好。
不过等他手中有了实力,他定然要北上讨伐刘浩。
毕竟这么多盔甲战马。
就算他看了也很是眼红,更不要说刘浩还有吃用不尽的粮草。
这简直就是他定鼎天下的助力。
“文优尽管去说和,只要条件不过分,咱可以答应他一切条件。”
李儒笑着拱手应声...
……
城墙上。
曹操望着城下的五万骑兵,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本初,城下这支刘将骑兵,是大汉哪个地方的骑兵?”
袁绍笑了笑。
“这是刘州牧麾下骑兵,怎么样?是不是很威风?”
刘州牧?
曹操在脑中思索起来,可是想了半晌也没想出是哪个刘州牧,只好再次看向袁绍。
袁绍笑了笑,看着城下的五万骑兵目露贪婪之色。
“幽州牧刘浩,据我所知,此人黄巾动乱前,通过宦官张让买到的幽州刺史官职,到现在已有六七年时间。”
“此人一直低调行事,从不在人前张扬,你不知道也属正常。”
“原来是他!”曹操恍然大悟,他犹记得父亲说过此人,说此人走的是宦官的门路,主政幽州一直屹立不倒。
即使有官员弹劾此人拥兵自重,也都被其他官员反驳。
甚至在张让的劝说下,皇帝首次还封刘浩为幽州牧,许他永镇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