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大帐内,气氛显的有些沉闷。
司马懿到来,刚刚提升的一点士气,在一场斗将之后就荡然无存。
“不想此子如此厉害,比之赵云也是不遑多让!”坐在上首的曹真,有些可惜的说道。
派人偷袭赵统,正是出自他的手笔,或者说是司马懿向他建议的。
因为对方这么年轻,就如此厉害了,将来的话谁还能打的过,绝对是魏国的大敌,徐景山的看法没错,当设计除去。
所以趁赵统和张合战斗力竭的时候,派人偷袭。
谁知道事与愿违,损失了一批二代小将,他们都是大魏的未来呀!
曹真的一番话,说的下面的张合,徐晃二人,老脸一红。
两人不约而同的下跪说道:“请大都督治罪!”
虽然他们知道赵统厉害,可以以一敌二,可是他们两个同样没有尽全力。
感觉大家都在伯仲之间,赵统强在年富力强,自己两人强在经验老道。
谁知道这家伙还隐藏实力的,在最后的关头突然爆发,两招就将自己给击败。
从军数十载,那就没见过这么变态的人,这次被赵统打击太大了。
“两位将军速速请起,胜败不过兵家常事,不必在意!”曹真安抚道。
两人蓬头垢面,浑身脏兮兮,特别是徐晃,身上的盔甲都出现破损,明显受创不轻。
想今日也是尽力了,要怪只能怪赵统太凶猛。
大帐内其他各将,也是一同劝说道:“两位将军何必妄自菲薄,昔日两位将军威名远播的时候,赵统小儿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就是就是,他日再寻赵统小儿报仇就是!”
……
现在军中上下,能和赵统打上几十个回合的,可就只剩下他们两个,其他各将可没有信心对付。
“仲达,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好不容易安抚住了张合,徐晃二人,曹真又看向一旁的司马懿。
今天这一出,那就是司马懿提出来的,利用张合等猛将,打击蜀军的锐气,包括向赵统偷袭。
“大都督,如今只能退兵了!”
司马懿一开口就是王炸,震的大帐内众人发呆。
“啊,为何要退兵?”乐琳等将问道。
魏军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司马懿却是要退兵,他们实在不理解。
就连曹真,辛毗,杜袭等人也是一起看向了司马懿。
“刚刚洛阳传来消息,鲜卑单于轲比能屯兵石城,二十万大军兵临雁门关!”司马懿摇了摇头,叹气的说道。
十万大军还没有出洛阳境,曹叡就封秦朗为骁骑将军,领兵五万,前往支援并州刺史毕轨。
现在大魏东边有公孙渊,北面有轲比能,西面有诸葛亮,南面有东吴孙权,当真是四面皆不稳。
啊!
听到轲比能统兵二十万南下,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那可是统一了东部鲜卑和中部鲜卑的草原之王呀,二十万控弦之士,听起来就吓人的很。
大家都开始忧心忡忡起来,辛毗问道:“那退又该退往何方?总不能放弃关中吧?”
其性情刚直专断,曹叡对他十分的信任,他在关中也有监军的意思在里面。
“佐治误会了,关中乃是四塞之地,岂可随意弃之!
诸葛亮穷兵黩武,在蜀中屯粮不过一季就再次北上,加上其运粮困难,我料其粮草必定不能久战!
我军先退往岐山脚下立下大寨,待蜀军退兵,再挥兵掩杀,定能大获全胜!”
司马懿的用兵之法其实并没有比曹真高出多少,只不过他更苟一些。
比如曹真一出兵就是具有侵略性,甚至将诸葛亮压制在陈仓不得出。
司马懿就有意思多了,岐山在陈仓以东,渭水以北,离散关百里左右。
魏军在岐山扎营,可以利用渭水运输粮草,极大的避免战斗。
如果蜀军跟随东进的话,在渭南安营扎寨。
一个要多出百里的运粮路线,随时可能被魏军骑兵骚扰,其次还不敢东进,因为魏军随时可以过河切断其归路。
若是蜀军过河来犯那更好了,直接半渡而击之。
“好,就依仲达之言,全军退往岐山!”曹真说道。
司马懿一说,他就马上明白过来,这么做可谓是以退为进也!
不说蜀军的消耗会增加,就说魏军骑兵就比蜀军多。
无论是截粮,还是战场争锋,一旦到了广袤的渭南平原上,骑兵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再一个,魏军现在士气低落,到时候和蜀军隔河相望,也能快速的恢复士气。
曹真,司马懿皆是行事果断之人,当天制定了计划,当天夜里就率军退去。
就连陈仓的郝昭,也是走的干干净净。
直到第二天早上,汉军的斥候例行来喊魏军起床,却发现魏军大营静悄悄的。
等他壮着胆子走近一看,发现除了外围的营帐,大营内部早就空了,连陈仓城都是城门大开。
汉军大营得到消息,诸葛亮急召诸将议事。
“丞相,追吧,再不追,曹真和司马懿就跑了!”有人建议道。
他们认为是魏军士气低落,所以连夜退军的,至于退往哪里,他们没考虑。
倒是魏延,关兴,张苞,刘巴等大将没说话,他们知道诸葛亮不直接下令,肯定是有什么顾虑。
赵统则是在一旁和一个年轻的文吏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文吏看起来和他差不多大的年纪,也是头犟驴,两人死死互相看着,就没有一个人先将目光转移。
赵统看着他的名字,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杨戏,字文然,犍为武阳人,因为受到辅汉将军张裔的推荐,被征召为丞相府主簿。
他在后世比较有名,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叫《季汉辅臣赞》。
其实就是对蜀汉历代君臣的赞美及评价之辞,也可以说就是拍马屁的。
赵云的那一句“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就是出自他之口。
小年轻以为赵统吓唬他,奋力的抗争着。
他完全不知道,某个无良的人已经在打他主意了,想让他帮忙单独写本书。
“伯渊,你认为如何?”诸葛亮好像发现了赵统的开小差,问道。
赵统有些郁闷,其实他昨天晚上就发现魏军退了。
不过他没有提醒,因为军中只有半月之粮了,已经没有再战之力。
“统不知道,统听丞相的!”赵统拱手说道。
其实他是想说退兵的,不过这里这么多大将,文官都要进攻,自己唱反调一点好处都没有。
他最大的的毛病就是厌蠢,因为解释起来太累了,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诸葛亮听到赵统的话,摇头苦笑起来,自己就不应该问他。
这家伙有的时候很正常,甚至还有一点乃父之风,冷酷沉稳;有的时候又像小孩子一样,做事全凭喜好,完全没个定性。
不过想想他的年龄也就释然了,毕竟还年轻的很。
“丞相,军中粮草已然不足,前将军李严处发来文书,言蜀中粮草不济,恐怕!”
最终还是大管家杨仪承担了一切,将现实情况摆了出来。
就在诸葛亮准备说什么的时候,有斥候来报,吴懿、张翼等攻占武都、阴平,马岱、王平攻占冀县,上邽等地,郭淮领兵退守陇关大震关一代。
“也罢,既然如此,那就退兵吧!”诸葛亮笑道。
这个消息来的太及时了,魏军明显是诱敌深入,最次也是打算死守不出。
加上最近关中雨水增多,继续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说不定还要吃大亏。
现在陇右一占,蜀中,陇右,凉州连成一片,下次再取关中就有更大的把握了。
于是诸葛亮下令,留句扶领兵三千,镇守陈仓城,以魏延为陇右都督,马岱为副都督,领兵三万镇守天水等地。
大军退回汉中,赵统跟随诸葛亮等人前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