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沈曦小宝贝的出生,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沈家老宅经年不散的沉郁之气。
婴儿的啼哭、牙牙学语,以及那纯真无邪的笑容,为这座深宅大院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苏晚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逐渐恢复。她并未如外界某些猜测那般,安于“沈太太”的尊荣,沉浸于相夫教子的生活。相反,成为母亲让她内心滋生出更强大的力量。
她深知,要想真正守护女儿,与沈砚并肩而立,她必须拥有独立的价值和力量。
顾琛转交的市政府文创项目资料,在她心中点燃了久违的火焰。这是一个关于重塑城市老旧街区形象、注入文化活力的综合性项目,不仅涉及视觉设计,更牵涉到社区活化、商业运营等深层领域,挑战巨大,但意义非凡,正符合“熹微”工作室追求“设计改变生活”的理念。
书房里,苏晚将项目计划书摊开在沈砚面前,眼神清亮而坚定:“阿砚,这个项目,我想接。”
沈砚放下手中的集团财报,目光扫过计划书封面上“城市记忆焕新计划”的字样,又看向苏晚:“考虑清楚了?这会非常耗时耗力。小曦儿还小。”
“我想好了。”苏晚语气坚决,“我不能因为有了家庭就放弃自我实现。而且,这个项目本身也很有意义。至于小曦儿,”她顿了顿,脸上露出温柔的微笑,“我相信我们能把时间安排好,家里也有专业的团队。我想让她看到一个努力、闪闪发光的妈妈,而不只是一个围绕着她转的妈妈。”
沈砚凝视着她,没有立刻回答。他能看到她眼底燃烧的斗志和渴望,那是在柴米油盐和豪门琐事中依旧未曾磨灭的光彩。
他想起她在那场绑架中表现出的坚韧与机智,心中明白,笼中的金丝雀并非她的归宿,广阔的天空才是。
“好。”他最终点头,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需要什么支持,告诉顾琛,或者直接告诉我。”
他的支持一如既往,干脆利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这让苏晚心中暖流涌动,她俯身在他脸颊上轻吻了一下:“谢谢。”
“熹微”工作室在沉寂数月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苏晚招募了新的成员,组建了更具综合能力的项目团队。她亲自带队,一次次深入那些亟待改造的老旧街区,走访居民,勘察现场,与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潜在商业伙伴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沟通洽谈。
她比孕前更加忙碌,但精神状态却前所未有的饱满。
沈砚说到做到,为她配备了最得力的助理团队,处理大部分行政和后勤事务,让她能专注于核心创意和资源整合。家中,专业的育儿团队和保姆确保沈曦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苏晚每天无论多忙,都会抽出固定时间陪伴女儿,亲子时光质量极高。
然而,事业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这个由政府牵头的项目,关注度高,利益牵扯复杂。苏晚和“熹微”作为相对年轻的新锐力量,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阻力。
一些资深的、与沈氏集团或其他势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设计公司,明里暗里使绊子,质疑“熹微”的经验和能力,甚至在竞标环节联合压价,散布不利谣言。也有街区的老住户,对改造持怀疑和抵触态度,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这天,苏晚在项目协调会上,就因为一个关键节点的设计理念与某位背景深厚的资深专家发生了激烈争执。对方倚老卖老,言辞间充满了对苏晚和“熹微”的轻视。
“苏总监,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城市更新不是画图纸那么简单,要考虑历史文脉,要考虑现实可行性!你们这套东西,太理想化了,华而不实!”老专家语气倨傲。
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滞,其他参会人员大多眼观鼻鼻观心。
苏晚没有动怒,她深吸一口气,将面前准备好的厚厚一沓调研报告和数据分析和效果模拟图推到对方面前,语气平和却不失力量:
“陈教授,您说的对,城市更新确实不能脱离实际。这正是我们过去三个月,走访了街区87%的常住居民,收集了超过五百份有效问卷,并综合了城市规划、社会学、商业运营等多方面专家意见后,得出的初步方案。您看到的每一个设计细节,背后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持和社区意愿作为基础。”
她调出ppt,展示着居民访谈的影像片段、数据图表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改造后街景模拟:“我们并非不尊重文脉,恰恰相反,我们希望通过现代的设计语言,激活沉淀在这里的历史记忆,让它重新融入当代生活,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成为冰冷的标本。关于可行性,我们也已经与多家有意向的文创品牌和社区商业运营机构进行了初步接触,他们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她逻辑清晰,证据充分,态度不卑不亢,瞬间扭转了会场的气氛。那位陈教授被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张了张嘴,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
会议结束后,项目牵头的一位政府官员私下对苏晚表示赞赏:“苏总监,没想到你们准备工作做得这么扎实,看来沈总推荐的人,确实有过人之处。”
苏晚微微一笑,心中却明白,若非沈砚这块“金字招牌”在前,她可能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难以获得。
她必须用加倍的努力和实打实的成果,来证明自己,也证明沈砚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