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琛的车准时出现。
一上车,苏晚甚至来不及系好安全带,就压低声音,急促地将今天的发现告诉了顾琛,特别是那个“特殊标注项目”处理的明显是商业间谍数据,以及她看到可能与父亲研究相关的代码片段。
顾琛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他立刻将车停在路边安全区域,拿出一个反监听检测设备在车内扫描了一遍,确认安全后,才沉声道:“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深渊’不仅在洗钱,还在大规模地进行商业间谍活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犯罪了!”
他迅速将情况通过加密频道汇报给了沈砚。
电话那头,沈砚沉默了片刻,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一种冰冷的锐利:“确认数据来源了吗?涉及哪些公司?”
“苏晚看到了几家知名公司的内部资料,代码片段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确认来源。”顾琛回答。
“立刻分析。另外,让苏晚尽可能记住更多细节,特别是那些代码的特征。”沈砚命令道,语气不容置疑,“这个特殊项目是她目前能接触到的核心线索。告诉她,安全第一,但机会稍纵即逝。我会让人在外围配合,尝试追踪这些数据的原始流向。”
“明白。”顾琛结束通话,看向苏晚,“老板的话你听到了。接下来几天会非常关键,也极度危险。你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在严密的监控下记住更多信息。能做到吗?”
苏晚深吸一口气,尽管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但眼神却异常坚定:“我能。”
她知道,她已经摸到了巨兽的鳞爪。
前方是更深的黑暗,但也可能藏着照亮一切的光明。为了父亲,也为了揭开这庞大的黑幕,她没有退路。
车子重新启动,汇入车流。
苏晚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回放今天看到的所有异常数据和代码片段,将它们一点点刻印在记忆里。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的顶层公寓中,沈砚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地图上标注着“深渊科技”的位置,以及几条若隐若现的数据流指向。
他的指尖划过屏幕,眼神锐利如鹰。
“G……你终于露出更多的尾巴了。”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这场游戏,越来越有趣了。”
狩猎,进入了新的阶段。
而苏晚,就是他投入深渊的那颗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探针。
特殊项目组的工作进入了第三天。
压抑的气氛有增无减,仿佛连空气都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
苏晚和其他四名“志愿者”如同被困在透明囚笼里的仓鼠,在严密监控下重复着将非法获取的数据“洗白”成结构化信息的机械劳动。
苏晚的神经始终高度紧绷。
她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足够量的标注以避免怀疑,还要分神记忆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细节——哪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图纸、哪位高管的私人邮件片段、哪份即将签订的商业合同关键条款……以及,那些让她心头悸动的、风格熟悉的代码片段。
她的大脑像一台超负荷运行的计算机,疯狂地处理、存储、加密这些危险的信息。
她注意到,李组长来检查进度的频率明显高于外界,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审视。
那几个西装监工的身影在玻璃隔间外出现的次数也更频繁,有时甚至会驻足片刻,冰冷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屏幕和表情。
苏晚强迫自己保持麻木和平静,手指稳健地操作鼠标,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不敢流露出丝毫异样。
午餐时间,他们被允许在项目区旁边的一个小休息室用餐,但仍然不能离开这个隔离区域,手机也依旧被保管着。
休息室里也有监控。几个人默默地吃着统一订的盒饭,几乎无人交谈。
苏晚趁机观察她的临时“同事”:两个是看起来经验丰富、但眼神空洞的老员工,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特殊项目”;另一个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男生,脸上还带着点未褪尽的学生气,但眼神里充满了对高收入的渴望和一丝不安;最后一个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表情冷漠,吃饭速度极快,吃完就立刻回到工位。
这是一个被高额报酬暂时捆绑在一起的松散团体,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苏晚知道,在这里,她真正是孤军奋战。
下午,标注系统里新分配来的一批数据让她呼吸一滞。
这不再是商业数据,而是更加敏感的内容——一些经过模糊处理但能辨认出特征的证件照片、零碎的行程记录片段、甚至有几个简短的通话记录摘要。
这些数据的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像是在进行人物背景调查或行踪追踪,而且对象显然不是普通人!
“G”不仅在窃取商业机密,还在窥探个人隐私,监控特定目标!这背后的目的让人不寒而栗。
苏晚努力辨认着那些被模糊的照片和信息,试图找出任何可能的线索。
她隐约觉得,这些被调查监控的对象,或许与“G”的核心计划,甚至与沈砚正在面对的威胁有关。
她必须想办法将这些更致命的信息传递出去!但如何突破这铁桶般的监控?直接使用眼镜腿里的紧急通讯装置风险太高,这个区域很可能有信号干扰和探测设备。
就在苏晚苦思冥想之际,机会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出现了。
下午四点多,项目区的网络突然出现了一次短暂的不稳定,所有人的标注系统卡顿了几秒钟。李组长骂骂咧咧地打电话给It部门催促解决。
这几秒钟的混乱,给了苏晚一个灵感。她注意到,当网络波动时,系统日志似乎会短暂地记录一些底层错误信息。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海中成形——她或许可以利用系统本身的漏洞,留下一个极其隐蔽的、指向外部的信息标记!
这个想法极其冒险,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对系统漏洞的精准把握,一旦操作不当,立刻就会被后台监控系统发现。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机会。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边继续手上的标注工作,一边在脑海中飞速推演。她回忆起父亲曾经教过她的一些关于网络协议和数据包校验的底层知识,以及这几天她观察这个粗糙标注系统时注意到的一些可能存在的、未被修补的小漏洞。
网络恢复正常后,苏晚开始有意识地在进行某些特定类型的标注操作时,极其轻微地调整操作节奏和鼠标点击的间隔时间。这种调整微乎其微,在外人看来完全是正常的操作差异,但在网络数据包的传输时序上,可能会产生一种类似“摩斯电码”的、有规律的时间戳异常。她将需要传递的关键信息——主要是她记忆中最核心的几个公司名称缩写和那串让她在意的代码特征——编码进这种时序信号里。
这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计划,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她只能祈祷,沈砚那边的技术团队足够强大,能够实时监控“深渊科技”异常流出数据,并且敏锐到可以捕捉并破译这种隐藏在正常流量下的、极其微弱的“异响”。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锐锋科技顶层的安全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