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司总控大殿,幽蓝的光幕如同星河流转,映照着陈卷凝重而疲惫的面容。各部司提交上来的月度数据报告,在经过初步清洗后,呈现出一片虚假的繁荣。那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点七的“反造假算法”执行率,此刻在他看来,更像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他无法再容忍这弥漫整个仙界的“数据瘟疫”。月老殿的红线之乱犹在眼前,灵脉危机的根源也直指长期的数据失真。他知道,不能再寄希望于仙官的自觉或部门的自查,必须动用更强硬、更精密的技术手段,强行将这扭曲的态势扳正。
他调出了自己耗费数月心血,几乎不眠不休开发出的“数据真实性智能甄别模型”的核心代码库。光幕上,无数淡金色的符文如同拥有生命般交织、流动,构建出极其复杂的逻辑网络。
这个模型,是他理性思维的巅峰之作,远超前期的“反造假算法”。它不再仅仅依赖单一数据源的逻辑校验,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动态联动的监测网络:
能量守恒溯源: 对于雷部,模型会实时抓取并分析每次“引雷”任务所消耗的特定仙力符文数量、引雷锥的核心能量波动,并与报告中的劈雷数量、强度进行严格的能量当量匹配。任何“低能耗高产出”的异常组合,都会被立刻标记为“高可疑度造假”。理论上,即使雷将们用幻术模拟得再逼真,其真实的仙力消耗模式也无法完全伪造。
天道反馈闭环验证: 模型接入了经过优化的“天道反馈模块”,尝试建立任务执行与下界实际变化的因果链。例如,一次报告中“成功清除危害灵脉妖巢”的任务,模型会自动调取该区域后续一段时间内的地脉灵气纯净度变化数据、土地山神的反馈报告、甚至通过千里眼顺风耳系统抓取的环境影像进行分析。如果报告中的“辉煌战绩”与实际的“生态毫无改善甚至恶化”形成巨大反差,该任务数据将被标注为“严重存疑”。
行为模式深度学习: 模型引入了对仙官个体及部门集体行为模式的机器学习。它会记录每位仙官在长时间序列下的任务完成效率曲线、仙力消耗习惯、甚至神识活跃度的基线。当某个仙官或部门突然出现违背其长期行为模式的、异常“高效”或“稳定”的数据时,模型会发出“行为异常波动”警告,提示可能存在系统性修饰。
跨部门数据碰撞: 这是模型最犀利的部分。它强制要求关联部门的数据必须能够相互印证。例如,风雨司报告在某区域布下甘霖,那么同期该区域土地祠收到的关于“风调雨顺”的愿力反馈、百草园记录的相关灵草生长速率,都应与布雨报告存在合理的正相关。任何无法形成逻辑闭环的孤立“优良数据”,都会被模型无情地揪出来。
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陈卷启动了模型的全面部署。权限指令通过系统瞬间下发至所有试点部门,强大的算力开始无声地扫描、分析海量的历史与实时数据。
初期效果是显着的,甚至超出了陈卷的预期。
模型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精准地刺破了无数精心编织的谎言泡沫:
雷部超过三成的“精准劈雷”记录被标记为“能量消耗与效果严重不匹配”,指向了大规模的幻影雷;
风雨司近半的“均衡布雨”数据被关联分析判定为“与下界实际旱涝分布高度矛盾”,揭示了集中降雨的真相;
百草园大量“优等品”灵草的产出记录,在与实际入库药性检测数据碰撞后,暴露了药性躁烈、虚有其表的问题;
甚至连司禄府一些文辞华丽、逻辑看似严谨的报告,也被行为模式分析模块识别出“短期内写作风格与深度出现非自然跃升”,暗示可能存在抄袭或AI(仙工智能)代笔。
一时间,被标记的“异常数据”和“高可疑度报告”如同雪片般反馈回各部司,并要求限期提交书面解释或整改方案。
陈卷看着后台那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标记,心中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压抑。他知道,这只是撕开了冰山一角,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果然,系统的、有组织的反制,很快便以更隐蔽、更“专业化”的形式涌现。
数据污染战: 各部司开始向系统提交海量的、经过精心处理的“噪音数据”。这些数据单个看符合逻辑,数量庞大,极大地消耗模型的算力,并试图将真正的异常数据隐藏在其中。例如,雷部会提交大量真实的、但无关紧要的小型雷击任务数据,将少数关键的幻影雷记录稀释掉。
规则边界试探: 一些部门集中了最精通算法和规则的仙官,成立“对策研究小组”,专门寻找模型算法的漏洞和边界。他们发现模型对“仙力消耗模式”的判定存在一个模糊区间,于是开发出一种“模拟能耗仙术”,可以在施展幻术的同时,模拟出接近真实引雷的能耗波动,精准地卡在模型判定为“正常”的区间下限。
跨部门攻守同盟: 造假不再是个别部门的行为,而是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当模型要求风雨司的布雨数据需要土地祠的愿力反馈印证时,风雨司便会与相关区域的土地公“沟通”,提前“统一口径”,制造出完美匹配的虚假愿力记录。当模型要求百草园的灵草数据需要丹坊的药性检测报告支持时,双方也会进行“数据对接”,确保报表上的“优等品”都能在丹坊找到“合格”的检测结果。
陈卷感觉自己像是在用一张理论上无限致密的网去打捞一片拥有集体智慧的、不断进化的鱼群。无论他将网眼设计得多小,鱼群总能找到缝隙,甚至开始学习如何改变自身的形态来适应这张网。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来自体系内部的软性抵抗。一些被标记出问题的高级仙官,不再公开抱怨,而是通过更隐秘的渠道向他施压。一位星君通过侍从官“委婉”地提醒他,某位被标记的仙官乃是某古仙家族的重要成员,“追查过甚,恐伤和气”;另一位天王则在非正式场合表示,“水至清则无鱼,眼下稳定为重,不宜掀起太大波澜”。
甚至连玉帝侍从官也传来口谕,依旧是那句“顾全大局,稳定为重”,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实则充满了让他适可而止的暗示。
陈卷的“反造假算法”,这台他寄予厚望的精密机器,非但没能成为肃清吏治的利剑,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仙界管理体系下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和根深蒂固的惰性。技术,在复杂的人心(仙心)和 entrenched 的利益格局面前,再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沼泽中挣扎,越是用力,陷得越深,四周的泥泞也越是紧密地缠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