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陵的石门缓缓落下的时,江月儿匆匆走了过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王妃!映月楼传来消息,金国已经得知王爷去世的消息,他们的使者已经提前出发,预计几日后便会抵达临安!”
梁流萤的身体猛地一震,眼中的悲痛瞬间被冰冷的怒火取代。金国向来对大宋虎视眈眈,如今赵景晨去世,大宋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将领,金国此时派使者前来,定然没安好心,说不定是想趁机逼迫大宋签订不平等条约,甚至发动战争。
“好,来得好!” 梁流萤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异常坚定。她猛地转过身,一把扯下身上的白色孝布,狠狠地扔在地上。随后,她大步走出皇陵,站在台阶上,对着周围的安国军士兵大声喊道:“所有安国军听令,集合!”
声音穿透了飘落的雪花,传遍了皇陵的每一个角落。正在皇陵外值守的安国军士兵们听到命令后,立刻停止了哀悼,纷纷拿起武器,迅速列队。他们看着站在台阶上的梁流萤,虽然她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但眼神中的坚定与决绝,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梁流萤目光扫过列队的安国军士兵,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王爷虽逝,但大宋不能亡!安国军不能散!金国使者即将到来,他们定然是想趁人之危,欺辱我大宋!我梁流萤在此立誓,定要继承王爷的遗志,保卫临安,保卫大宋,让那些妄图侵犯我大宋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保卫临安!保卫大宋!” 安国军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盖过了风雪的呼啸。他们举起手中的武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虽然赵景晨的去世让他们悲痛万分,但梁流萤的话,却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斗志。
梁流萤看着眼前的士兵们,心中暗暗发誓:景晨,你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你未竟的事业,守护好我们的大宋,守护好我们在乎的人。等我平定了所有的危机,再去找你。随后,她大手一挥,下令道:“出发,前往六和塔!”雪花依旧在飘落,但这支队伍的身影,却在白雪皑皑的临安城中,留下了一道坚定的足迹。
送走赵景晨的灵柩后,梁流萤没有丝毫喘息的时间。金国使者三日后便会抵达临安的消息,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迫使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万全准备,以应对金国可能带来的任何挑衅。
梁流萤第一时间召来韩一德,在将军府的议事厅内铺开临安城防图,手指沿着城墙与城门的位置缓缓移动:“金国此次来者不善,必然会观察临安的防务虚实。你即刻调派三万安国军精锐,分别驻守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每个城门安排五千士兵,余下兵力则部署在皇宫外围与运河沿岸 —— 运河是临安的水路命脉,绝不能让金国抓住可乘之机。”
韩一德点头领命,刚要转身,又被梁流萤叫住。“另外,让士兵们在城门处增设箭楼与拒马,城墙之上多备滚石与火油。” 梁流萤眼神锐利,“还要安排暗哨在城外三十里处巡逻,一旦发现金国使者的队伍有异常动向,立刻回报。我们虽不想主动开战,但也绝不能让金国觉得我大宋好欺负。”
除了城外防务,梁流萤还特意抽调了一千名身手矫健的安国军士兵,伪装成普通百姓,分散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金国使者入城后,必然会派人暗中打探城内情况,这些暗哨既要保护百姓安全,也要留意金国使者随行人员的举动,若有异动,先控制起来,切勿打草惊蛇。” 她特意叮嘱道,语气中满是谨慎。
军事部署完毕后,梁流萤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此时皇上因 “牵机引” 的毒性尚未完全解除,仍需卧床休息,朝堂之事暂时由几位老臣共同打理。梁流萤将宰相勾结金国、叛军的证据 —— 密信、账本、杀手的供词等,一一摆在老臣们面前:“诸位大人,宰相的阴谋已然败露,如今金国使者前来,很可能是想借着王爷去世的机会,逼迫我大宋签订不平等条约。” 梁流萤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必须在使者到来前,统一朝堂口径 —— 无论金国提出何种无理要求,都绝不能妥协。若有人敢私下与金国勾结,或是动摇军心,定以通敌叛国罪论处!”
几位老臣看着桌上确凿的证据,又想起临安王生前的功绩,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中一位年迈的太傅感慨道:“王妃娘娘深明大义,我等定会全力支持娘娘,绝不让金国欺辱我大宋!”
与此同时,梁流萤也没忘记安抚临安城的百姓。她下令打开城内的粮仓,向百姓发放粮食与御寒的棉衣,尤其是那些在赵景晨哀悼期间,生活受到影响的贫苦百姓。“王爷一生都在为百姓着想,如今他不在了,我们更要照顾好他守护的百姓。” 梁流萤对负责赈灾的官员说道。
她还派人在城中的公告栏上张贴告示,告知百姓金国使者即将到来的消息,同时强调安国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定会保护临安城的安全,让百姓们不必恐慌。
短短三日,梁流萤几乎没有合过眼。她穿梭在军营、皇宫、街巷之间,每一个细节都亲自确认,每一项部署都反复斟酌。当第三日的晨光刺破黎明,临安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准备迎接金国使者的到来时,梁流萤站在城门楼上,看着下方严阵以待的士兵与秩序井然的百姓,心中虽仍有对赵景晨的悲痛,却也多了几分应对挑战的底气。她知道,一场关乎大宋尊严与未来的较量,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