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学堂的成功推行,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大永王朝的社会风貌,也使得帝后二人的威望与默契更上一层楼。然而,盛世之下,天灾无常,真正的考验往往不期而至。正当朝廷上下沉浸于文教改革的喜悦之时,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如同凛冬的寒冰,打破了京城的宁静——江南道连日暴雨,洪泽湖水位暴涨,冲垮多处堤坝,沿岸三州十一县顿成泽国,灾民流离失所,情况万分危急!
噩耗传来,朝堂震动
急报送入乾清宫时,宇文渊正与陈微儿商议太子启蒙新师的人选。闻此噩耗,他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一拳砸在御案之上:“岂有此理!江南堤坝年年修缮,何以如此不堪一击?!” 奏报中描述的场景触目惊心:良田淹没,屋舍倾颓,灾民溺毙、饿殍遍野的惨状仿佛就在眼前。江南乃国家财赋重地,一旦有失,不仅民生涂炭,更将动摇国本!
翌日大朝会,气氛凝重如铁。户部、工部官员战战兢兢地禀报着初步统计的灾情和急需调拨的钱粮物资数目,数字庞大得令人心惊。更令人愤怒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此次溃堤绝非天灾那么简单!河道衙门历年奏销的巨额修堤款项,与实际工程质量严重不符,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的贪腐行为昭然若揭!
“查!给朕一查到底!凡有牵连者,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 宇文渊怒不可遏,眼中杀机毕露。当下最紧要的,是救灾安民,但如何有效治水,根治隐患,更是迫在眉睫的难题。工部提出的方案,无非是加固旧堤、疏浚河道等老生常谈,宇文渊听着,眉头紧锁,这些法子若能奏效,又何来今日之祸?
退朝后,宇文渊心绪难平,在御书房内对着江南舆图长吁短叹。陈微儿端着一盏参茶悄然入内,见他愁容满面,柔声道:“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灾民,严防瘟疫。至于治水之法……”
她走到舆图前,目光沉静地审视着江南水系,尤其是洪泽湖与下游运河、长江的交汇处,沉吟片刻,道:“臣妾近日翻阅古籍,并结合一些杂家见闻,于治水之道,有些许不同想法,或可呈于陛下参详。”
宇文渊抬眼望她,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微儿总能给他带来惊喜。
陈微儿执起朱笔,在舆图上边画边解释道:“陛下,以往治水,多集中于‘堵’与‘疏’,即加固堤防、开挖河道。此法固然重要,但若遇特大洪水,堤防终有极限,河道疏浚亦难解燃眉之急。臣妾以为,治水如治军,需有正奇相合之道。”
她的方案,融合了现代水利理念与古代智慧,层次分明:
“正兵”固防,新材料与结构:她建议,在修复和加固关键堤坝时,不应再单纯依赖泥土夯筑。可尝试推广“石笼法”(用竹篾或铁丝编织成笼,内填石块,垒砌堤岸,韧性远胜土堤)和“糯米灰浆”(将糯米汁与石灰、沙土混合,作为粘合剂,其坚固程度远超普通泥浆)。同时,堤坝截面应改为梯形而非陡直,以分散水压。
“奇兵”滞洪,开辟蓄洪区:她指向洪泽湖周边地势低洼、人口相对稀少的区域,“此地可规划为‘蓄洪区’。平日为农田或湿地,一旦湖水位超过警戒,便主动开闸引水入此区,暂存洪水,减轻下游主干堤防压力。水退后,蓄洪区淤泥肥沃,反可利于耕作。此乃‘以空间换时间’之策。”
流域统筹,上下游兼顾:她强调,治水不能只看一点,需放眼整个流域。“上游山区,当严禁滥砍滥伐,鼓励植树造林,以涵养水源,减少泥沙流入湖中,延缓湖床淤积抬高。下游河道,除疏浚外,更需保证出水口通畅,避免顶托效应。”
预警与调度,防患于未然:她提出建立简易的“水位监测传报系统”,在洪泽湖上游及关键支流设立水尺,由专人定期观测,一旦发现水位异常上涨,便通过驿站快马或烽火接力,迅速通报下游,争取宝贵的撤离和准备时间。
陈微儿的方案,尤其是“主动蓄洪”和“上游植树”的理念,在工部一些老臣听来,简直是闻所未闻,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当即引来质疑。
“皇后娘娘,主动放水淹田,岂非自毁家园?此策恐引民怨啊!”
“植树造林,见效缓慢,远水难解近渴……”
宇文渊初闻亦觉新奇,但他深知微儿见识非凡,其言必有所据。他并未立刻决断,而是召集工部、户部及有治水经验的官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御前辩论。陈微儿并未亲自到场,而是将方案细化为详尽的条陈,由宇文渊出示。
辩论中,宇文渊敏锐地发现,反对者多囿于成例,拿不出更有效的办法,而微儿的方案虽新,却逻辑清晰,考虑周全,尤其“蓄洪区”和“流域治理”的思路,直指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他想起微儿推动女子学堂时的耐心与智慧,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宇文渊力排众议,斩钉截铁,“皇后之策,虽有新意,然思虑深远,直指要害!朕意已决,即以此方案为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章程,付诸实施!工部、户部即刻抽调干员,组建‘江南治水总督衙门’,朕钦点专人负责,赐尚方宝剑,遇有阻挠贪墨者,先斩后奏!”
圣旨下达,雷霆万钧。宇文渊选派了以刚正不阿、精明干练着称的户部侍郎李岩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江南赈灾与治水事宜。陈微儿又通过“锦绣阁”的渠道,暗中派遣了几名精通算术、工巧的得力助手随行,协助推行新技术。
李岩抵达江南后,一方面开仓放粮,安置灾民,稳定秩序;另一方面,雷厉风行,彻查河工贪腐,一时间人头落地,官场肃然。同时,他按照皇后方案,招募流民以工代赈,开始修复堤坝,试点石笼法和糯米灰浆,并着手勘察划定蓄洪区,颁布植树禁令与奖励措施。
新政推行之初,确有阻力与不解,但当民众看到新筑堤坝的坚固,体会到以工代赈的实惠,尤其是当又一次汛期来临时,蓄洪区成功分流了部分洪水,保住了下游主要城镇后,质疑之声渐渐转为信服与拥护。
消息传回京城,宇文渊与陈微儿倍感欣慰。宇文渊握着微儿的手,感慨道:“微儿,你又为朕,为这天下,立下一大功!此法治水,若能成功,江南百姓可享百年安宁矣!”
陈微儿谦逊道:“陛下谬赞了。此乃众人合力之功,更是陛下圣心独断,方有今日之效。臣妾只是将些许想法呈于陛下罢了。”
江南水患的成功应对,不仅挽救了无数生灵,更开启了大永王朝水利建设的新篇章。陈微儿提出的科学治水方案,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策,后被工部整理编纂成《永式水法》,推广全国。这一举措,再次彰显了皇后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心系苍生的胸怀,也使得帝后携手开创的盛世,根基愈发坚实。而经此一役,宇文渊对陈微儿的信赖与倚重,已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