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金陵议政殿的鎏金铜铃还在檐角晃荡,殿内的争论却已如沸油泼雪般炸开。《工坊管理暂行条例》的竹纸草案被翻得卷了边,户部侍郎的指节叩着案几,声音里满是焦灼:“工坊征税若按此条,苏杭织户恐要联名罢市!” 对面的工部尚书却梗着脖子反驳,袍角扫过地上的铜炉,溅起几点火星:“不立规矩,日后矿场透水、染坊污河,谁来担责?”

殿后朱红屏风的阴影里,朱允炆指尖捻着一枚青玉扳指,目光掠过争执不休的群臣,眼底却无半分波澜。他早知道,律法的诞生本就是利益与观念的磨盘,磨碎旧俗才能挤出新汁。但此刻他心中悬着的,是比任何律法都更重的 “根基”—— 那遍布大明十三省、仍在蒙昧中沉睡的亿万生民之心智。

待殿内争论稍歇,内侍悄然递上一道旨意:文华殿召齐泰、练子宁、格物书院山长墨衡,及新任礼部尚书张敬之议事。这张敬之乃是理学宿儒,虽算开明,却始终将 “圣贤典籍” 视作教化唯一根基,朱允炆召他前来,便是要亲手敲碎这层根深蒂固的桎梏。

文华殿的紫檀大案上,摊开的并非寻常军事舆图,而是一幅丈许见方的《大明两京十三省疆域图》。朱砂勾勒的府、州、县如同繁星,却在西南、北疆等地稀疏得让人心沉 —— 那些地方的孩童,大多还在跟着父兄放牛、拾柴,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全。

“诸卿可知,” 朱允炆的手指从应天府的朱红圆点划过,一路落到云南布政司的边缘,指尖在空白处顿了顿,“《宪约》立了半年,江南工坊的织机多了三成,格物书院的水车也传到了徽州,可昨夜朕看应天府的奏报,城郊孩童竟还有将‘律法’认作‘祭法’者 —— 民智不开,再好的律法也会变味,再精的格物也会被斥为‘妖术’!”

他忽然直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上的青瓷笔洗,声音陡然拔高,如惊雷滚过殿宇:“朕决意,启动‘教育远征’!颁《全民教育法案》,于两京十三省所有府、州、县,乃至千户以上的乡镇,遍设官立小学堂!”

“小学堂?” 张敬之先是一怔,随即捻着颌下花白的胡须摇头,“陛下是想广设社学?此乃善举,可天下童稚何止千万?师资从何而来?经费又要耗去多少国帑?”

“非是旧式社学!” 朱允炆打断他,指尖重重戳在地图上的应天府,“朕的官立小学堂,有三铁规 ——”

“其一,普惠!凡六至十二岁童稚,无论男女,无论出身士农工商,皆可免费入学!书籍笔墨由学堂按季发放,连偏远州县的孩童,朕也要让他们有书读!”

此言一出,张敬之的胡须猛地抖了抖,刚要开口,朱允炆已接着道:“其二,定课!蒙学识字之外,必习《千字文节要》《算术初步》《格物常识》《大明律例浅释》,还要加一门《卫生须知》—— 不光要识得字,更要算得清账、辨得清器物、懂得到底何为‘法’!”

“其三,重师!即刻在两京及各省会设‘师范学堂’,师范生食宿全由朝廷供给,毕业考核合格者授‘教谕’官身,薪俸由国库与地方府库各担五成,与知县同享正九品待遇!”

三句话落地,文华殿内静得能听见香炉里沉香燃烧的 “噼啪” 声。张敬之霍然起身,朝服的玉带撞在案角,发出清脆的响声:“陛下!男女同校已是有伤风化,竟还要将‘格物’‘算术’与圣贤书并列?教师授官身,更是乱了‘士农工商’的纲常!此非教化,乃是动摇国本啊!”

他这话并非空穴来风 —— 自孔孟以来,教育便是士大夫的特权,女子无才便是德,工匠之术更是 “奇技淫巧”。如今朱允炆要将教育撒向全民,无异于要拆了传统士阶层的根基。

齐泰也皱着眉上前一步:“陛下,臣并非反对,只是地方府库本就拮据,若再承担半数薪俸,恐有州县会阳奉阴违。再者,偏远如辽东、云南,连像样的校舍都难建,如何设学堂?”

练子宁亦补充道:“臣查过,江南童稚多在六岁启蒙,可西北农家孩童要帮着放羊,十二岁才入学恐太晚,六岁又太早 —— 入学年龄若不因地制宜,怕是要闹笑话。”

墨衡则捧着一卷格物书院的教材,语气凝重:“陛下,《格物常识》若要教给蒙童,需将‘水车力学’‘节气与耕种’这些内容绘成图册,可书院画师不足,编纂恐需半年之久,怕是赶不上学堂开设。”

四位大臣的质疑,句句戳在要害上 —— 礼教、经费、实操、师资,哪一条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难题。

朱允炆早料到会有这般阵仗,他缓步走到张敬之面前,目光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张卿忧心风化,朕懂。故小学堂可先设男女分校,女童学堂由女先生授课,选址在街巷深处,避免闲人窥探 —— 可女子亦是大明子民,若一辈子不识一字,连自家田契都看不懂,这才是真的‘不教’!”

他抬手取过案上的一本奏疏,翻开递到张敬之面前:“这是上月苏州府的奏报,有户农家女因不识‘高利贷’字样,签了死契,最后被逼得投河 —— 若她识得字,懂些律法,何至于此?”

张敬之看着奏疏上的朱批,嘴唇动了动,却没再反驳。

朱允炆又转向齐泰,手指在地图上的广州、宁波两地点了点:“卿担忧经费,朕已有安排。皇家银行去年盈余五十万两,今年广州、宁波两关的关税又增了三成,这些钱本就是取之于民,如今用在学堂上,何愁不够?再者,朕已下旨,各地官仓若有陈粮,可折算成学堂的米粮,减轻地方负担 —— 至于州县阳奉阴违?朕让监察御史巡按各省,凡拖延学堂建设者,降职一级!”

齐泰闻言,眼中的顾虑消了大半,躬身道:“陛下思虑周全,臣这就去拟地方经费拨付章程。”

“练卿说的入学年龄,” 朱允炆看向练子宁,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可按地域调整 —— 江南设六岁入学,西北设八岁入学,偏远州县可先办‘冬学’,农闲时开课,既不耽误农事,也能让孩童识字。”

练子宁抚掌道:“陛下此计甚妙!臣这就去拟《入学年龄分省细则》。”

最后,朱允炆走到墨衡身边,拍了拍他手中的教材:“画师不足,可从民间征召画工,凡参与编纂图册者,赏银十两,还可入书院当助教 —— 至于师资,格物书院先开三个速成师范班,挑选三百名精通算术、格物的生员,三个月速成,优先派往江南学堂。朕再下旨天下,凡举人、秀才愿当先生者,免其徭役,薪俸再加两成!”

墨衡眼中瞬间亮了起来,他捧着教材的手都有些颤抖:“陛下放心,书院定能如期完成教材编纂!”

朱允炆重新走回地图前,手指从应天府一路划到西安、再到云南大理,声音里满是憧憬:“朕知道,这辈子未必能让大明每一个孩童都坐入学堂。可今日种下一颗种子,明日便能发芽 —— 从江南到北疆,从沿海到内陆,这学堂就像星火,总有一天能燎原!”

他的目光扫过四位大臣,此刻张敬之的脸色已不再涨红,齐泰与练子宁眼中满是振奋,墨衡更是激动得额角冒汗 —— 他们都懂了,这场 “教育远征”,不是一时兴起的善举,而是为大明百年基业埋下的根基。

“即日起,成立‘教育革新司’,直属内阁!” 朱允炆的声音掷地有声,“齐泰任司长,总领全局;练子宁任副司长,掌地方协调;墨衡任师资总监,管师范学堂与教材编纂!三日之内,将《全民教育法案》细则、经费核算、课程标准拟好,朕要在议政会过目!”

“臣等遵旨!” 四位大臣齐声躬身,声音里再无半分迟疑。

旨意传出,整个金陵士林都炸了锅。

守旧派的老儒们聚在夫子庙的茶馆里,拍着桌子痛斥:“皇帝这是要把圣贤书扔了!格物算什么学问?女子读书更是本末倒置!” 有人甚至写了《谏教育疏》,字字泣血,请求皇帝 “收回成命”。

中间派的官员则在衙署里窃窃私语:“师范学堂三个月速成,教出来的先生能行吗?江南还好,西北那些地方,怕是连学堂的墙都砌不起来。”

就连一些支持新政的工坊主,也有些担忧:“孩童都去读书了,工坊的学徒怕是要少了。”

可朱允炆的意志如钢铁般坚定。他让议政会召开 “教育辩论会”,让支持派与反对派公开交锋 —— 支持派的官员举着苏州府女童投河的例子,反问守旧派 “难道让女子蒙昧才是礼教”;格物书院的学子则在《金陵新报》上连载《算术与农事》,用 “一亩地种多少麦,算得清才不会亏” 的通俗道理,让百姓明白读书的好处。

朱允炆还亲自驾临应天府城郊,召见了几位愿试点学堂的乡绅。当看到乡绅李万春递上的 “自愿捐出三亩地建学堂” 的文书时,他当即提笔批了 “赏银百两,赐‘教化楷模’匾额”,消息传开,江南一带的乡绅纷纷效仿,主动捐地捐钱。

阻力虽大,可 “教育远征” 的车轮,终究还是缓缓动了。

天启二年秋,南京师范学堂在格物书院东侧挂牌。那天,朱允炆亲自到场,看着三百名师范生穿着崭新的青布长衫,对着 “教谕守则” 躬身行礼,他忽然想起半年前文华殿的争论 —— 张敬之站在人群后,看着师范生手中的《格物常识》图册,虽没说话,却轻轻点了点头。

同月,《小学标准课程纲要》终于编纂完成。这本凝聚了格物派与传统学者心血的纲要,将《千字文》与《算术初步》穿插编排,还配上了 “水车怎么转”“饭前要洗手” 的插图,连不识字的老农都能看懂。

十一月,应天府首所官立小学堂 “秦淮学堂” 开学。那天清晨,一百二十名孩童背着朝廷发放的蓝布书包,牵着父母的手走进学堂,其中有三十多名女童,穿着粉色的布裙,怯生生却又好奇地看着教室里的黑板 —— 那是格物书院特制的 “石墨黑板”,能反复书写,比传统的竹简省钱多了。

远在云南楚雄,知州王承业克服了石料短缺的困难,用当地的竹木搭建了学堂。第一堂课上,先生教孩童们写 “大明” 二字,当孩童们用颤抖的手指握着毛笔,在纸上写出歪歪扭扭的 “大明” 时,王承业站在窗外,忽然红了眼眶 —— 他想起自己年少时,为了读书,曾步行百里去投奔私塾先生。

这便是 “教育远征” 的开端。它没有金戈铁马的壮阔,没有律法颁布的威严,却有着比任何征服都更深刻的力量 —— 它征服的是蒙昧,开启的是民智,就像在华夏文明的土壤里,播下了无数颗能自我生长的种子。

朱允炆站在文华殿的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手中握着秦淮学堂送来的 “开学报喜信”。信上写着 “孩童们最爱《格物常识》,问‘为什么月亮会圆会缺’”,他嘴角微微上扬。

这场远征,或许要走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可他知道,只要每一代大明人都能读书明理,都能懂律法、晓格物,那么华夏文明,便会拥有一颗永不衰竭的强健心脏,无论未来遇到多少风雨,都能稳稳地屹立在世界之巅。

秋风掠过殿宇,卷起案上的学堂分布图,那些用朱砂标注的学堂,像点点星火,正沿着大明的疆域,一点点蔓延开来。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神话版三国纵天神帝神魂至尊武逆焚天大魏宫廷内无敌升级王内超级锋暴三国之佣兵天下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丝路大亨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抗战之关山重重三嫁夫君超宠的蜀汉之庄稼汉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煮酒点江山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醉枕江山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万历小捕快寒门宰相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大明新命记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北雄浴血山河明贼大唐不良人替天行盗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亡命之徒重生柯南当侦探那些年西游的兄弟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山河血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天才回归:第一傲世毒妃嘻哈史诗看古今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蒙山军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我来自大明辽东大人,得加钱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楚汉争鼎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