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皇宫的御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德川家康身着深蓝色武士朝服,跪在冰凉的地板上,额头紧贴地面,声音带着刻意压抑的急切:“陛下,濑户内海沿岸防线过长,村上武吉将军麾下水军虽勇,却缺乏陆上支援。臣愿率三万大军移防沿岸诸城,与水军形成犄角之势,定能守住明军渡海通道!”
天皇坐在御座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玉佩,目光落在德川家康身后的九州地图上。石见山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明占银矿”的字样。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德川卿,你若离开京都,中枢防卫怎么办?”
“臣已命长子德川秀忠率领两万私兵驻守京都,再加上天皇陛下的禁军,足以确保中枢安全。”德川家康抬头,眼神坚定,“如今明军即将渡海,濑户内海乃是重中之重。臣在沿岸布防,既能支援水军,又能随时防备明军从侧翼登陆,一举两得。”
站在一旁的老臣近卫前久皱眉道:“德川大人,沿岸诸城距离石见山过近,明军在那里布有重兵,你若移防,恐会陷入明军包围。”
“正因如此,臣才要去!”德川家康语气激昂,“石见山银矿被夺,明军财源不断,若不加以牵制,他们定会源源不断地增兵。臣移防沿岸,可随时袭扰明军银矿运输线,断其财路,为我军争取战机!”
天皇看着德川家康眼中的“忠诚”,终于点头:“好!朕准你所请。三万大军由你统领,即刻前往濑户内海沿岸布防。切记,务必守住防线,不可让明军前进一步!”
“臣遵旨!定不负陛下厚望!”德川家康叩首谢恩,起身时,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移防沿岸,不过是靠近石见山的借口。只要能夺回银矿,哪怕舍弃京都,他也在所不惜。
三日后,德川家康率领三万大军抵达濑户内海沿岸的广岛城。城楼上,守军将领松平信康早已等候多时,见德川家康到来,连忙上前迎接:“父亲,大军已在城内安顿妥当,只是……”他欲言又止,目光扫过城外的明军探子方向。
德川家康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明军在石见山布防严密,不可轻举妄动。你先派五百精锐,伪装成流民,去探查银矿运输线的虚实,若有机会,便袭扰一番,试探明军的防御。”
“是,父亲!”松平信康躬身应道。
与此同时,石见山银矿的运输线上,佐藤一郎正率领五十名矿场护卫队队员巡逻。队员们身着轻便皮甲,手持短铳和弯刀,步伐整齐地走在山道上。佐藤一郎握着刀柄的手微微用力,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树林——昨日收到斥候回报,有不明身份的人在运输线附近徘徊,看样子像是日军的探子。
“队长,前面就是鹰嘴崖了,那里地势险要,是最容易遭埋伏的地方。”一名队员小声提醒道。
佐藤一郎点头,示意队伍放慢速度:“所有人注意,保持警惕,火铳手准备,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射击!”
话音刚落,树林中突然传来一声哨响。紧接着,五十余名身着破烂衣服的“流民”手持长刀,从林中冲出,朝着护卫队扑来。
“果然有埋伏!”佐藤一郎大喝一声,“火铳手,开火!”
十名火铳手立刻举枪,密集的枪声在山道上响起。冲在最前面的几名“流民”应声倒地,剩下的人见状,非但没有撤退,反而更加疯狂地冲了上来。
“是日军精锐!”佐藤一郎一眼就看出了破绽——这些“流民”的刀法娴熟,步伐沉稳,绝非普通流民。他拔出弯刀,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上!杀退他们,为了口粮,为了自由!”
护卫队队员们早已不是当初的战俘和工匠,经过几日的训练,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作战技巧,更有了战斗的勇气。听到佐藤一郎的呐喊,他们纷纷拔出武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一名日军士兵挥舞着长刀,朝着佐藤一郎砍来。佐藤一郎侧身躲过,弯刀顺势划过,砍中了日军士兵的手臂。日军士兵惨叫一声,手中的长刀掉落在地。佐藤一郎没有犹豫,弯刀再次挥出,结果了他的性命。
“队长,咱们的人太少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名队员喊道,他的手臂已经被砍伤,鲜血染红了衣袖。
佐藤一郎环顾四周,见日军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悍勇,护卫队队员已经有了十几名伤亡。他咬了咬牙,对身旁的队员道:“你快回去报信,请求支援!其他人跟我一起,守住山道,绝不能让他们过去!”
“是!”那名队员应声而去。
佐藤一郎率领剩余的队员,组成一个小方阵,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进攻。日军几次想要突破方阵,都被他们用刀和枪逼了回去。
就在护卫队渐渐支撑不住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朱棣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朝着鹰嘴崖疾驰而来。他勒马站在高处,看到战场上的情景,眼神一冷:“传令下去,全军冲锋,全歼来犯之敌!”
五百名骑兵如潮水般冲向日军,手中的长枪和马刀齐发。日军本就是强弩之末,面对明军的精锐骑兵,根本不堪一击。松平信康派来的五百精锐,很快就被明军全歼,只剩下几名士兵被俘。
朱棣走到佐藤一郎面前,看着他满身的伤痕,点了点头:“你做得很好。这次多亏了你,才守住了运输线。”
佐藤一郎躬身道:“殿下过奖了,这是属下应该做的。只是,日军这次来势汹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我知道。”朱棣道,“德川家康刚移防濑户内海沿岸,肯定是他派来的人。他想通过袭扰运输线,断咱们的财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他顿了顿,对身旁的亲兵道:“把被俘的日军带上来。”
几名被俘的日军士兵被押了上来,他们神色慌张,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朱棣看着他们,沉声道:“说,是谁派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
一名日军士兵颤声道:“是……是德川家康大人派我们来的,目的是袭扰银矿运输线,拖延白银运输的时间。”
朱棣点了点头,道:“果然是他。你们回去告诉德川家康,想要袭扰银矿,先问问我手中的剑答应不答应!”说罢,他示意亲兵将日军士兵放了回去。
亲兵不解地问道:“殿下,为什么要放了他们?”
朱棣笑道:“放他们回去,是为了让德川家康知道,咱们已经识破了他的计谋。而且,让他们回去报信,也能让德川家康更加忌惮咱们,不敢轻易来犯。”
回到石见山的营地后,朱棣立刻召集张玉和朱能。他将日军袭扰运输线的事情告诉两人,沉声道:“德川家康已经开始行动了。张玉,你加强运输线的防御,增派岗哨和巡逻队,确保白银运输安全;朱能,你率领一万兵力,在石见山周围布防,防止德川家康派大军来犯。另外,从矿场护卫队中挑选一批精锐,编入正规军,加强他们的训练。”
“末将领命!”两人躬身应道。
佐藤一郎站在一旁,听到朱棣的安排,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上前一步,抱拳道:“殿下,属下愿意率领护卫队队员,配合朱将军布防。属下熟悉石见山的地形,定能帮上忙。”
朱棣点头,道:“好。我任命你为护卫队统领,率领护卫队配合朱将军布防。若是表现好,将来还能有更大的发展。”
佐藤一郎大喜,连忙叩首道:“多谢殿下!属下定不负殿下所托!”
与此同时,广岛城的德川家康府邸内,被放回来的日军士兵正在向德川家康禀报情况。德川家康坐在上座,听着士兵的讲述,脸色越来越阴沉。
“朱棣竟然识破了咱们的计谋,还全歼了五百精锐!”松平信康愤怒地说道,“父亲,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不如派大军去攻打石见山,夺回银矿!”
德川家康摇了摇头,道:“不行。石见山防御严密,朱棣又有两万兵力驻守,咱们若是派大军去攻,不仅讨不到好处,还会被明军牵制,影响濑户内海的防御。”
他沉吟片刻,道:“传我命令,再派一千精锐,分成十支小队,轮流袭扰银矿运输线。不用强攻,只需拖延白银运输的时间,让朱棣首尾不能相顾。另外,派斥候密切监视明军的动向,一旦发现明军有渡海的迹象,立刻回报。”
“是,父亲!”松平信康躬身应道。
德川家康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石见山方向,眼神中充满了狠厉。他知道,与朱棣的梁子已经结下,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他一定要夺回银矿,断了明军的财路,为日本争取一线生机。
而此时的朱棣,正站在石见山的山顶,看着远处的濑户内海。他知道,德川家康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的日子,石见山将会面临更多的袭扰。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德川家康使出什么手段,他都有信心守住银矿,为大明的征日之战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源。
福冈城的港口内,徐达正率领水军进行最后的演练。八十艘战船列成整齐的方阵,在海面上航行,火炮不时发出轰鸣,炮弹落在海中,溅起巨大的水花。徐达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看着训练有素的水军,心中充满了信心。
“大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明日便可渡海,进攻本州!”李文忠走到徐达身边,躬身禀报道。
徐达点了点头,道:“好。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明日一早,准时出发!”
“是,大将军!”李文忠躬身应道。
徐达看着远方的海面,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明日的渡海之战,将会是征日之战中最关键的一战。只要突破濑户内海的防线,攻占本州,就能彻底征服日本,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他,也会在这场战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