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沉甸甸地压在应天城的上空。平日里庄严肃穆的皇宫,此刻灯火通明,议事厅内气氛凝重。朱元璋身着常服,神色严峻,在厅中来回踱步,手中紧握着那份来自河西走廊的血书,其上的斑斑血迹虽已干涸,却似仍在灼烧着他的手,更刺痛着他的心。
“报——” 一名侍卫匆匆而入,单膝跪地,“陛下,诸位大臣已在殿外等候。”
“宣!” 朱元璋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多时,大臣们鱼贯而入,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衣袂摩擦与跪地行礼的声音:“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而后快步走到舆图前,猛地一把将血书拍在舆图之上,手指重重地戳着河西走廊的位置,怒目圆睁,大声道:“诸位爱卿看看!这河西走廊,乃我汉唐故土,昔日丝绸之路繁华无比,如今竟被元朝残余与地方豪强搞得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
众人凑近舆图,看着那片曾经繁荣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土地,皆面露愤慨之色。
李善长眉头紧皱,拱手道:“陛下,河西走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不尽快收复,恐会滋生更多祸患,影响我大明边疆安稳。”
刘伯温微微点头,目光深沉地补充道:“且此地关乎着我朝与西域的往来贸易及文化交流,若长久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神色凝重,在舆图前缓缓转身,扫视着群臣,沉声道:“朕意已决,必须西征,收复河西走廊,救百姓于水火!” 言罢,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与果敢。
殿内一阵短暂的沉默,片刻后,徐达出列,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愿领军西征,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元璋看着徐达,眼中满是信任,但旋即又摇了摇头:“爱卿乃我朝栋梁,朝中亦有诸多事务需要你处理,此次西征,朕另有安排。”
言罢,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冯胜身上,冯胜身躯一挺,昂首挺胸,眼神中满是坚毅与期待。朱元璋朗声道:“冯胜听令!朕任命你为征西大将军,率十万大军西征河西走廊!务必收复失地,还百姓安宁!”
冯胜赶忙跪地,声音洪亮地应道:“末将领命!多谢陛下信任,末将定不辱使命!”
朱元璋微微颔首,又看向傅友德和蓝玉,说道:“傅友德、蓝玉听令,朕命你们为副将,协助冯胜将军,共克难关!”
傅友德与蓝玉对视一眼,双双跪地,齐声说道:“末将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走到三人面前,目光中透着殷切与严肃,语重心长地嘱托道:“此次西征,你们务必牢记,勿扰百姓。那些元朝残余与地方豪强鱼肉百姓已久,我大明之师乃仁义之师,要让百姓知道,我们是来拯救他们的。凡主动投降者,免其一死;若有助逆顽抗者,严惩不贷!”
冯胜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严守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若有违反,甘愿受罚!”
蓝玉也握紧拳头,大声道:“末将定会奋勇杀敌,让那些蛮夷知道我大明军队的厉害!”
傅友德则沉稳地说道:“末将愿与两位将军齐心协力,早日收复河西走廊,不负陛下厚望。”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朕相信你们!河西走廊的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我们,此去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朕相信你们定能凯旋而归。”
此时,刘伯温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西征大军粮草辎重等后勤供应至关重要,需提前妥善安排,以确保战事顺利进行。”
朱元璋转头看向李善长,说道:“善长,此事便交由你负责,务必保证西征大军粮草充足,军械精良。”
李善长躬身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筹备,保障大军所需。”
随后,朱元璋又与群臣详细商讨了西征的诸多细节,从行军路线到战略部署,从情报收集到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无一不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一夜未眠的众人却毫无疲态。朱元璋再次看向冯胜等人,说道:“大军尽快出发,朕等待你们的捷报!”
冯胜等人跪地叩首,而后起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议事厅。他们的身影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承载着河西走廊万千百姓的希望。而朱元璋则站在殿中,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目光坚定,心中暗暗发誓:定要让河西走廊重现昔日辉煌,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至此,一场关乎西疆命运的西征之战,在朱元璋的一声令下,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