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前排的书生眼睛一亮,忍不住点头称赞:“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俗易懂,却意境深远,这才是好诗啊!”
柳南风也眼中含笑,握着狼毫笔的手微微一顿,随即笔尖落下,墨色在宣纸上晕开。他的字果然如崔先生所说,风骨卓然,笔画之间既有行书的流畅,又有楷书的端庄,“床前明月光” 五个字写得舒展大气,“疑是地上霜” 又带着几分清冷的韵味,到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时,笔锋微微收敛,却更显深情,仿佛将思乡之人的模样都融入了笔墨之中。
林明玥站在一旁,磨墨的动作都慢了几分,看着宣纸上渐渐成型的诗句,眼中满是惊叹:“柳公子的字,果然名不虚传!这字配这诗,简直是绝配!”
林兮瑶看着小舅笔下的诗句,心里也松了口气。
她等柳南风写完最后一个 “乡” 字,又开口道:“小舅,接下来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吧。”
这句诗比上一首更添了几分豪迈与孤寂,柳南风笔下的字也随之变化,笔锋更显洒脱,“举杯邀明月” 四个字写得开阔大气,“对影成三人” 又带着几分疏朗,仿佛能看到诗人月下独酌、与影为伴的场景。
周围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连之前质疑的人都闭上了嘴,只顾着欣赏眼前的诗与字。张启元站在人群外围,听着耳边的赞叹,看着宣纸上越来越多的诗句,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终于再也忍不住,悄悄转身,沿着回廊快步离开了洛仙宴的会场,彻底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林兮瑶没有注意到张启元的离开,她此刻正沉浸在背诗中,一首接一首地念着李白的诗,从 “飞流直下三千尺” 到 “长风破浪会有时”,从 “朝如青丝暮成雪” 到 “千里江陵一日还”。柳南风的笔也从未停下,墨色在宣纸上不断晕开,一首首诗、一个个字,构成了洛仙宴上最动人的风景。
林安瑜站在不远处,看着被众人围绕的林兮瑶,眼中满是欣慰。她身边的侍女轻声道:“夫人,林姑娘今日可真是出尽了风头,为‘诗仙李白’正名,也让我们的洛仙宴实至名归。”
林安瑜笑着点头:“这孩子,总能给人惊喜。她不仅有才华,更有勇气。”
等林兮瑶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口气背完时,周围再也没有其他声音,只有惊叹和震撼。
当柳南风写完最后一首诗,见林兮瑶没有再念诗句,准备放下狼毫笔时,林兮瑶突然开口,“小舅,反正‘诗仙’的诗大家已经见识到了,再来两句李白的迷弟——‘诗圣’杜甫夸赞他的诗句作为结束吧!这样才算圆满!”
“诗圣杜甫?” 柳南风愣了一下,林明玥磨墨的手也一顿。
林兮瑶不管不顾了,直接开口念到: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圣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饮中八仙歌》——诗圣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