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一栋掩映在竹林深处的现代建筑内,苏氏家族的掌门人苏明哲正在茶室里煮水沏茶。紫砂壶嘴腾起袅袅白雾,茶香与窗外竹林的清气交融在一起。
“爸,这是您要的资料。”苏晏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茶案上。作为苏家这一代的接班人,他刚从美国考察医疗科技项目归来,西装外套随意搭在臂弯,白衬衫领口解开一颗扣子,显得干练而不拘谨。
苏明哲没有立即去看文件,而是将一杯刚沏好的龙井推到儿子面前:“先说说你的看法。”
“老年健康领域确实是片蓝海。”苏晏在父亲对面坐下,“但现有的玩家要么太传统,要么太浮躁。养老地产、保健品销售、简单的可穿戴设备......都缺乏真正的技术内核。”
“所以你认为沈清澜的这个项目有机会?”苏明哲慢条斯理地品着茶。
“不止是有机会。”苏晏身体微微前倾,“她的‘银龄计划’恰好填补了市场空白——既有顶尖的科研实力做支撑,又真正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调出一张图表:“我们做过调研,未来十年,中国第一批高知群体将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拥有财富积累,重视生活质量,也愿意为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付费。沈博士的项目,正好可以切入这个细分市场。”
苏明哲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窗外摇曳的竹影。苏氏家族以地产起家,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转型。投资沈清澜的项目,不仅是看中商业前景,更是一次战略性的跨界布局。
“不过,”苏明哲放下茶杯,“沈清澜似乎对商业化很抵触。”
“这正是我们需要谨慎处理的地方。”苏晏点头,“她拒绝了几家顶级投资机构,就是不想项目被纯粹的商业逻辑绑架。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要尊重她的理想主义,又要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苏明哲接过话头,眼中闪过商人的精明,“这需要创新的合作模式。”
茶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煮水声咕嘟作响。
“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项基金会。”苏晏打破沉默,“由苏家出资设立,但给予沈博士充分的自主权。前期以非营利模式运营,专注产品研发和社区试点。待模式成熟后,再逐步拓展商业化板块。”
苏明哲沉思片刻:“可以。但要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如果三年内看不到可复制的模式,我们需要重新评估。”
“明白。”苏晏收起平板,“另外,我打算亲自负责这个项目。”
这个决定让苏明哲略微挑眉。苏晏作为家族接班人,通常只负责集团层面的战略决策。
“沈清澜不是普通的创业者。”苏晏解释道,“她不需要钱,也不需要资源,她需要的是理解和认同。由我直接对接,能更好地建立信任。”
苏明哲凝视着儿子,似乎想从他那张年轻却沉稳的脸上读出什么。最后,他轻轻点头:“去吧。记住,这不仅是生意,更是苏家转型的关键一步。”
夕阳西下,苏晏走出茶室,拨通了一个电话:“帮我约见沈清澜博士。不要通过官方渠道,找个非正式场合。”
挂断电话,他望向天边绚丽的晚霞。与其他投资人不同,他看中的不是“银龄计划”眼前的回报,而是它背后代表的未来——一个科技与人文交融的老年健康新生态。
而沈清澜,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苏氏家族的跨界计划,
在一室茶香中悄然启程。
这一次,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资本,
更是一个关于理解与共赢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