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漫过东宫的琉璃瓦,在庭院的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沈清辞立于廊下,看着宫人有条不紊地擦拭着廊柱上的雕花,眼底满是安宁。经历了宫变与叛乱的东宫,终于褪去了往日的肃杀,重新焕发出平和的生机。
“娘娘,太医院的张太医来了,说要给您和小皇子请脉。”锦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的肩膀上还缠着浅色的纱布,却依旧步履轻快。自李尚书府的危机过后,锦儿伤愈归来,对沈清辞和萧珩的守护愈发尽心。
沈清辞转过身,笑着点头:“快请他进来。”
张太医随锦儿走进暖阁,对着沈清辞躬身行礼后,便接过乳母怀中的萧珩,仔细为他诊脉。小家伙如今已半岁有余,眉眼愈发精致,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偶尔发出咿咿呀呀的声响,十分讨喜。
“回太子妃娘娘,小皇子脉象平稳,气血充盈,长势喜人。”张太医诊脉完毕,笑着禀报道,“只是近来天气转热,需注意防暑,饮食上多添些清热祛湿的辅食,切勿过补。”
沈清辞闻言,心中安定了不少:“有劳张太医费心,本宫记下了。”她让锦儿取了诊金,送走张太医后,接过萧珩,轻轻捏了捏他胖乎乎的小手,眼中满是温柔。
“娘娘,太子殿下派人来传信,说今日散朝后,会带几位大臣来东宫议事,让您准备些茶水点心。”锦儿躬身禀报道,“另外,内务府送来消息,说新的宫规已经拟定完毕,呈请太子妃娘娘过目。”
沈清辞点了点头,将萧珩交给乳母,走到案前拿起内务府送来的宫规草案。此次宫变之后,后宫的旧秩序被彻底打破,容妃与柳家残余势力被清除,沈清辞作为太子妃,被皇帝赋予了协助打理后宫的权力。这份新宫规,便是她与内务府共同拟定的,核心在于严明等级、杜绝结党、规范宫人行径,从根源上避免再发生类似的祸事。
“把这几条修改一下。”沈清辞指尖划过草案上的字句,语气沉稳,“第一条,后宫妃嫔不得与外臣私通书信,若有事务需沟通,必须通过东宫或皇后(暂缺)的同意,由内侍统一传递;第二条,宫人的选拔需严格核查家世,凡有叛党亲属、不良记录者,一律不得入宫;第三条,各宫的用度、赏赐需公开透明,每月由内务府公示,杜绝贪污浪费。”
锦儿认真记下,躬身应道:“奴婢这就去通知内务府修改。”
沈清辞放下草案,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盛放的石榴花,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后宫的稳定是朝堂安宁的基石,她必须将这份新秩序牢牢建立起来,为萧易稳固后方,也为萧珩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一场关乎权力格局的洗牌正在悄然进行。萧易身着明黄色太子常服,端坐于御座左侧的太子位上,听着下方大臣们的奏报。自柳承泽与容妃伏法后,朝堂上的势力划分发生了巨大变动——柳家、苏家等叛党势力被彻底清除,原本依附于他们的官员或被罢黜、或被流放,而忠于东宫、支持萧易的大臣则逐渐占据了核心位置。
“太子殿下,”户部尚书躬身奏道,“江南漕运经过整顿,现已恢复正常。此前贪污腐败的官员已被依法处置,新选拔的漕运官员皆清正廉明,近日江南的粮食运输已准时抵达京城,百姓们无不称颂。”
萧易点头,语气沉稳:“漕运乃是国之命脉,此次整顿只是开始。后续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巡查,防止腐败问题死灰复燃。另外,江南的世家大族虽未直接参与叛乱,但部分家族曾暗中支持柳承泽,需派人暗中敲打,让他们认清形势,安分守己。”
“臣遵旨。”户部尚书躬身应下。
紧接着,吏部尚书出列奏道:“太子殿下,柳家倒台后,朝中多个重要职位出现空缺。臣已拟定了一份官员选拔名单,其中多为寒门子弟或忠于朝廷的老臣,恳请殿下过目。”
萧易接过名单,仔细翻看。他深知,官员的选拔直接关系到朝堂的稳定与效率,柳家当年之所以能兴风作浪,便是因为在朝中安插了大量亲信。此次选拔,他必须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提拔真正有才干、忠于皇权的人。
“这份名单整体可行,但需补充几点。”萧易放下名单,语气严肃,“第一,选拔官员需注重德行与才干,而非家世背景,凡有裙带关系、买官卖官者,一经查实,立斩;第二,适当提拔一些来自江南、西南等偏远地区的官员,平衡朝堂的地域势力;第三,让御史台加强对新官员的监督,若有失职渎职者,及时弹劾。”
“臣遵旨,即刻修改名单。”吏部尚书躬身应下。
散朝后,萧易留下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几位核心大臣,前往东宫议事。一行人走进东宫的书房,沈清辞早已让人备好了茶水点心,亲自出来迎接。
“各位大人一路辛苦,快请坐。”沈清辞笑着行礼,举止得体大方。经过多次危机的磨砺,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入东宫的庶女,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沉稳与威严,让众大臣心生敬佩。
众大臣纷纷躬身行礼,落座后,便直奔主题。御史大夫率先开口:“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近日臣查到,柳家在流放途中,其残余势力曾试图劫囚,虽被禁军击退,但可见柳家余孽并未完全肃清。此外,江南部分世家大族虽表面顺从,实则暗中联络,似有不轨之心。”
萧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劫囚之事,定是柳家的死忠分子所为。传我命令,让禁军加强对流放队伍的护送,同时彻查江南世家的动向,一旦发现勾结叛党的证据,立刻严惩,绝不姑息。”
“臣遵旨。”御史大夫躬身应下。
户部尚书接着说道:“殿下,江南漕运整顿后,粮食产量虽有提升,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长此以往,恐生民变。”
沈清辞闻言,心中一动,开口说道:“各位大人,本宫倒有个想法。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世家大族大量收购土地,而农民缺乏保护。我们可以出台政策,限制世家大族的土地持有量,超过部分强制收回,分给无地的农民;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调解土地纠纷,保障农民的权益。另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给予税收减免,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众大臣闻言,纷纷点头称赞。吏部尚书笑着说道:“太子妃娘娘的想法甚妙,既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又能安抚流民,稳定社会秩序。只是限制世家大族的土地持有量,恐怕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反对也得推行!”萧易语气坚定,“世家大族的势力过于庞大,早已影响到朝廷的统治。此次土地改革,既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实力,防止日后再出现类似柳家的叛乱。我们可以先在江南试点,待取得成效后,再向全国推广。”
众大臣见萧易态度坚决,便不再反对,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土地改革。
议事结束后,众大臣陆续离开东宫。萧易走到沈清辞身边,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赞许:“清辞,今日你提出的土地改革方案,甚合我意。有你在,我如虎添翼。”
沈清辞笑着摇头:“殿下过奖了,本宫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朝堂的稳定,百姓的安宁,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她顿了顿,看向内室的方向,“珩儿今日很乖,刚才还在念叨父皇呢。”
萧易眼中的锐利瞬间化为温柔,他拉起沈清辞的手,走向内室:“走,我们去看看我们的珩儿。”
内室里,乳母正抱着萧珩玩耍。小家伙看到萧易走进来,立刻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咿咿呀呀地朝着他的方向扑去。萧易笑着走上前,接过萧珩,将他高高举起,引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沈清辞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亲昵的模样,眼中满是幸福。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这来之不易的安宁,让她愈发珍惜。
时光荏苒,转眼便是三年。萧珩已长成一个活泼可爱的三岁孩童,眉眼间既有萧易的英气,又有沈清辞的温婉。他聪慧过人,三岁便能背诵唐诗宋词,还对棋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拉着萧易对弈,虽屡屡落败,却从不气馁。
这日,东宫的庭院中,萧珩穿着一身宝蓝色的锦袍,正与宫人一起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小家伙仰着头,拍手欢呼,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沈清辞坐在廊下的软榻上,看着儿子欢快的身影,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锦儿站在一旁,为她递上一杯凉茶:“娘娘,小皇子越来越懂事了,前日太傅授课,他不仅能快速记下知识点,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太傅都夸他是神童呢。”
沈清辞笑着点头:“珩儿确实聪慧,但也不能过于骄纵。我们既要教他知识,更要教他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身为皇子,肩负着守护百姓、守护江山的责任。”
“娘娘说得是。”锦儿躬身应道。
就在这时,萧易从外面回来,手中拿着一份密报,脸色却有些凝重。沈清辞心中一动,连忙起身迎了上去:“殿下,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萧易握住她的手,将她带到一旁的凉亭中,沉声道:“清辞,边疆传来消息,北狄最近动作频频,多次骚扰我国边境,杀害边民,掠夺物资。而且,暗卫查到,北狄的公主近日将出使京城,名为和亲,实则可能是为了探查我国的虚实,为后续的入侵做准备。”
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北狄向来野心勃勃,此次突然出使,定然没安好心。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已奏请父皇,同意北狄公主的出使。”萧易缓缓道,“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北狄的动向,摸清他们的实力。同时,加强边疆的防御,调派精锐部队驻守边境,防止北狄突然入侵。另外,在京城做好防备,绝不能让北狄公主在京城闹出乱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北狄公主此次出使,很可能会借机拉拢朝中的官员,试图分裂我们的势力。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告诫朝中大臣,切勿被北狄的利益诱惑,坚守立场。”
沈清辞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殿下放心,后宫这边,本宫会严加管理,不让北狄公主有任何挑拨离间的机会。另外,珩儿的安全也要格外注意,不能让他陷入危险之中。”
“嗯,我已经安排好了暗卫,加强对东宫和皇宫的戒备。”萧易握住她的手,语气凝重,“清辞,此次北狄的威胁,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柳家的叛乱虽然平息了,但大靖的危机远未结束。我们必须尽快强大起来,巩固朝堂,稳定民心,才能应对来自远方的威胁。”
沈清辞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这三年的安宁,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北狄的崛起,注定会让大靖再次陷入动荡。而她和萧易,作为东宫的主人,作为大靖未来的守护者,必须携手并肩,共同面对这场新的危机。
几日后,北狄公主带着使团抵达京城。皇帝亲自在城门外迎接,萧易和沈清辞也一同前往。北狄公主名为乌兰,生得明艳动人,一身异域服饰,自带一股野性的美。但她的眼神中,却藏着不易察觉的锐利与野心。
迎接仪式结束后,皇帝在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款待北狄使团。宴会上,乌兰公主举止大方,谈吐得体,一曲异域舞蹈更是引得众人喝彩。但她的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萧易身上,带着一丝探究与挑衅。
沈清辞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暗警惕。她知道,乌兰公主对萧易的关注,绝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北狄此次出使,恐怕还有和亲的意图,而萧易,作为大靖的太子,很可能就是他们的目标。
宴会进行到一半,乌兰公主端着酒杯,走到萧易面前,笑着说道:“太子殿下,久闻您英勇善战,英明神武,乌兰十分敬佩。今日能见到殿下,实乃乌兰的荣幸。这杯酒,乌兰敬您。”
萧易起身,端起酒杯,语气平淡:“公主客气了。北狄与大靖世代相邻,希望此次出使,能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说罢,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乌兰公主看着萧易,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殿下说得是。乌兰此次出使,除了促进两国友好,还有一个心愿,便是希望能与大靖联姻,永结秦晋之好。不知殿下是否有此意?”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众人纷纷看向萧易,想知道他的态度。沈清辞坐在一旁,手指微微收紧,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的笑容。
萧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随即恢复平静,笑着说道:“公主的心意,本宫心领了。但婚姻大事,关乎两国的荣辱,需从长计议。而且,本宫已有太子妃,夫妻情深,并无再纳妃嫔之意。”
乌兰公主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随即又恢复如常:“殿下对太子妃娘娘的深情,乌兰深感敬佩。既然如此,乌兰便不再强求。只是,乌兰在京城期间,希望能多向殿下和太子妃娘娘请教,了解大靖的文化与风俗。”
“公主客气了,本宫和太子妃定会尽地主之谊。”萧易点头应道。
宴会结束后,沈清辞和萧易一同返回东宫。路上,沈清辞看着萧易,笑着说道:“殿下今日拒绝乌兰公主的提议,倒是干脆利落。”
萧易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清辞,你是我此生唯一的妻子,我绝不会再纳任何妃嫔。更何况,乌兰公主的和亲提议,背后定然藏着北狄的野心,我岂能让他们得逞?”
沈清辞心中一暖,靠在他的肩上:“殿下放心,本宫明白。只是乌兰公主野心勃勃,此次在京城,定然不会安分。我们必须多加小心,防止她暗中搞鬼。”
“嗯,我已经让暗卫密切监视北狄使团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禀报。”萧易点头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北狄的威胁,远不止和亲那么简单。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应对他们可能发动的战争。”
接下来的几日,乌兰公主在京城四处游历,拜访了多位朝中大臣,赠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异域特产。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官员,渐渐被她拉拢,开始在朝堂上为北狄说话,试图动摇皇帝和萧易对北狄的警惕。
萧易对此早有防备,他一方面让御史台密切关注这些官员的动向,收集他们通敌的证据;另一方面,在朝堂上多次强调北狄的野心,提醒众大臣不要被利益诱惑,坚守家国立场。
沈清辞则在后宫中,加强了对各宫妃嫔的管理,严禁她们与北狄使团私通往来。同时,她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暗中联络了几位忠于东宫的妃嫔,让她们帮忙监视乌兰公主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向她禀报。
这日,沈清辞正在东宫教导萧珩读书,锦儿忽然匆匆走进来,神色凝重地禀报道:“娘娘,暗卫传来消息,说乌兰公主今日秘密会见了户部侍郎王大人,两人在茶馆中密谈了许久,似乎在商议什么事情。而且,王大人最近与北狄使团的往来十分频繁,收下了不少贵重的礼物。”
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户部侍郎王大人?他不是一直中立吗?怎么会突然与乌兰公主勾结?”
“奴婢也不清楚,只知道王大人最近似乎遇到了什么麻烦,急需用钱。”锦儿躬身应道,“暗卫还查到,王大人在江南有一处私宅,最近被人举报贪污受贿,他恐怕是想借助北狄的力量,摆脱困境。”
沈清辞沉思片刻,缓缓道:“锦儿,你立刻让人将此事禀报给太子殿下,让他定夺。另外,让暗卫继续监视王大人和北狄使团的动向,收集他们勾结的证据。一旦证据确凿,便立刻将他们绳之以法。”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锦儿躬身应下,转身匆匆退了出去。
沈清辞看着窗外,眼中满是凝重。她知道,乌兰公主已经开始行动了。王大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官员被她拉拢。如果不能及时阻止,后果不堪设想。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萧易已经得知了王大人与乌兰公主勾结的消息。他看着手中的密报,眼中满是杀意:“王大人身为朝廷命官,竟然为了一己私利,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利益,真是罪该万死!”
他立刻召集御史大夫和吏部尚书,商议对策。御史大夫躬身说道:“太子殿下,王大人的罪证尚未完全收集齐全,若此时贸然动手,恐怕会打草惊蛇,让乌兰公主有所防备。不如我们先按兵不动,继续收集证据,等证据确凿后,再将他和北狄使团一网打尽。”
吏部尚书也点头赞同:“御史大夫所言极是。王大人在户部任职多年,手中掌握着不少朝廷的财政机密。我们必须尽快查明,他到底向乌兰公主泄露了多少机密,以及北狄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萧易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我命令,让暗卫加大对王大人和北狄使团的监视力度,务必尽快收集到确凿的证据。另外,加强对户部的管控,防止更多的机密泄露。”
“臣遵旨。”御史大夫和吏部尚书齐声应下。
一场新的较量,在京城的暗流中悄然展开。萧易和沈清辞知道,北狄的威胁远比柳家的叛乱更加凶险。他们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粉碎北狄的阴谋,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守护好大靖的江山。
而年幼的萧珩,似乎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息。这日,他拉着萧易的手,仰着小脸问道:“父皇,为什么最近宫里的叔叔阿姨都很严肃?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萧易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珩儿,我们的国家可能要面临一场挑战。但父皇和母后会保护好你,保护好所有的百姓。你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将来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和父皇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
萧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握紧小拳头,认真地说道:“父皇,珩儿会好好学习的!将来,珩儿要保护父皇和母后,保护大靖的江山!”
萧易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眼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萧珩是大靖的未来,8是东宫的希望。只要他们父子同心,夫妻携手,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就能守护好大靖的太平与安宁。
夜色渐深,东宫的灯火依旧明亮。萧易和沈清辞坐在暖阁中,商议着应对北狄的对策。窗外的月光洒进来,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银辉。他们知道,这场与北狄的较量,注定会漫长而艰难,但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家国的忠诚,对彼此的信任,还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