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的风带着湿热掠过苏城,老稻田已完成换水,澄澈的塘水泛着粼粼波光,正等着迎接新一批“住户”。陈砚蹲在田埂边,指尖探入水中,微凉的触感驱散了暑气,战术终端屏幕同步亮起:“水温26c,水质透明度1.2m,溶解氧含量8.5mg\/L,完全符合海带苗种植标准。”
“可以下苗咯!”老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扛着装满海带苗的塑料筐,筐里的苗体透明翠绿,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我跟海洲的老渔民学过,海带苗得斜着插在泥里,间距保持半米,这样既能扎根,又不耽误吸收养分!”他说着,蹲下身,熟练地取出一株苗,指尖捏住根部,轻轻往塘泥里一插,动作利落干脆。
田埂上早已挤满了人。张大爷戴着草帽,手里拿着自制的木耙,准备在苗种完后梳理塘泥;阿玲则提着水桶,里面装着舟山基地送来的营养液,每插完一片区域,就往水里洒上一勺;海洲来的阿嫂带着几个孩子,蹲在岸边,小心翼翼地把散落的苗体捡进筐里,生怕浪费一株。“这海带苗金贵着呢,秋天收了能腌咸菜,还能晒成干,冬天炖肉最香!”阿嫂一边捡苗,一边跟孩子们念叨,眼里满是期待。
陈砚刚要加入种植队伍,通讯器突然震动,是洛城水厂发来的视频。屏幕里,队员们正围着新建成的净水塔忙碌,塔身洁白,管道纵横,远处的输水渠里水流奔腾。“我们的净水塔正式投入使用了!”通讯器里的声音带着激动,镜头扫过水质监测屏,上面显示“水质达标率100%”,“以后苏城的稻田灌溉、居民用水,都能从这里输送,再也不用怕缺水了!”
挂了通讯,陈砚注意到岸边的小路上来了几个陌生身影——是从西部灾区转移来的幸存者,手里拎着破旧的行李,眼神里带着怯意,却又藏不住对新环境的好奇。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盯着稻田里的海带苗,小声问身边的孙子:“那是啥呀?能吃吗?”
阿玲听见了,从田里上来,擦了擦手上的水,走到老奶奶身边:“奶奶,这是海带苗,秋天就能长到一米长,到时候我给您做海带豆腐汤,又鲜又有营养!”她顿了顿,又指了指不远处的新住房区,“那边的房子还空着,您和孙子可以先住进去,明天我带您去熟悉环境。”
老奶奶的眼眶红了,拉着孙子的手,不停点头:“谢谢姑娘,谢谢你们……我们终于有地方住了。”她的孙子则睁着大眼睛,盯着阿玲的钛合金假肢,又飞快移开目光,小声说:“姐姐,你的腿是铁做的吗?会不会沉呀?”
阿玲笑了,抬起腿轻轻晃了晃:“是钛合金做的,很轻,跑起来比你还快呢!等你熟悉了这里,姐姐教你修玩具好不好?”小男孩眼睛亮了,用力点头,之前的怯意消散了大半。
正午时分,太阳越发毒辣,田埂上的遮阳棚下却依旧热闹。李婶推着小车,送来熬好的绿豆汤,清热解暑;张大爷则拿出自己晒的小麦饼,分给大家充饥;老吴趁着休息,给孩子们讲海洲海边的故事,说海带丰收时,渔民们驾着船,一网能捞起几百斤海带,场面壮观极了。
“等咱们的海带熟了,也组织个采收节!”小李喝着绿豆汤,兴奋地说,“让苏城、洛城、江城的人都来看看,咱们不仅能种粮食,还能种海带!”
“好主意!”陈砚附和道,“到时候再搭个戏台,让会唱戏的居民表演节目,咱们热热闹闹庆祝一番!”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笑声在田埂上回荡,盖过了蝉鸣的聒噪。陈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暖意——曾经满目疮痍的苏城,如今不仅有了粮食、有了住房,更有了人情味,有了家的模样。
傍晚时分,最后一片海带苗终于种完。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塘水里的苗体在余晖中轻轻摇晃,像一片浮动的绿云。队员们和居民们坐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满是满足。
“明天我就去果林看看,给苹果苗和梨苗施点肥。”张大爷伸了个懒腰,语气里满是期待,“今年秋天,咱们既有海带吃,又有果子摘,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我明天要帮新搬来的奶奶整理房子,还要教小男孩修玩具。”阿玲接着说,眼里闪着光,“对了,我还想在修配店门口摆个小摊子,免费给大家修农具,这样种地就更方便了。”
陈砚掏出战术终端,翻到之前的记录——从樱花绽放时的归人,到麦浪翻滚时的丰收,再到如今满塘的海带苗,苏城的每一步成长,都清晰地印在屏幕上。他点开新的记录,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第三十八个净化日,海带苗种下,新居民到来,苏城的家越来越热闹。老周、阿凯、陈默,你们看,这片土地不仅养活了我们,还接纳了更多需要温暖的人。”
终端屏幕的光映在脸上,风里传来塘水的清凉和远处的蝉鸣。陈砚知道,这只是苏城成长的又一个节点。接下来,他们要看着海带长大,等着果子成熟,要盖更多的房子,修更好的路,要让每一个来到苏城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砚就来到了稻田边。塘水里的海带苗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翠绿的叶片舒展着,在晨光中泛着光。老吴和几个队员正在检查苗的生长情况,时不时弯腰调整一下歪倒的苗体;张大爷则在果林里忙碌,给果树浇水施肥;阿玲带着新搬来的小男孩,在修配店门口摆弄工具,教他认识螺丝刀和扳手。
远处的洛城水厂,水流正顺着输水渠源源不断地流向苏城;江城的果林里,苹果和梨已经挂满枝头,再过一个月就能采摘;舟山基地的科研人员,正忙着培育新的作物品种,准备送到苏城试种。
陈砚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生机勃勃的一切,心里无比笃定:苏城的未来,会像这满塘的海带苗一样,茁壮成长,充满希望。而那些逝去的人,会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看着它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见证一个又一个幸福的瞬间。
正午的阳光越发强烈,塘水里的海带苗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翠绿。陈砚掏出战术终端,拍下这一幕,发送给所有基地的伙伴,配文只有一句话:“苏城的塘里,已种下秋天的希望。”
风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还有远处施工队搭建新房的声音。陈砚知道,苏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成为故事里最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