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河阳镇政府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围绕着“村村通”项目问题的整改全力开动。楚峰亲自坐镇,统筹协调;刘建军则像换了个人似的,抛开了所有杂念和包袱,带着财政所、审计站的一帮人,日夜不停地扎在档案室里,一笔一笔地核对账目,一份一份地补全凭证。
工作量大得惊人。光是核实各村投工投劳的情况,就需要走访上百户村民,核对出工记录,协商折算工价,取得当事人签字确认。刘建军带着人,一天跑好几个村,磨破了嘴皮子。有些村民不理解,觉得是来找后账的,说话很难听;有些村民时间久了记不清,需要反复沟通确认。刘建军都耐着性子,一遍遍解释,道歉,恳求配合。
楚峰也没闲着。他一方面密切关注整改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比如协调车辆、安排伙食,给加班的人员打气;另一方面,他主动向县委书记杨国福和县长李建国电话汇报了情况,承认错误,汇报整改决心和初步进展,争取县里的理解和支持。他还私下联系了县审计局的一位老同学,请教专业问题,寻求技术指导。
一天晚上,楚峰提着夜宵来到档案室,看到刘建军和几个年轻干部还在埋头苦干,一个个眼睛通红,满脸疲惫。刘建军正对着一堆杂乱无章的票据发愁。
“老刘,歇会儿,吃点东西。”楚峰把热乎乎的包子豆浆放在桌上。
刘建军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苦笑道:“楚镇长,这账……比想象中还乱啊!有些票据丢了,有些经手人调走了,甚至有的村会计都换人了……太难了!”
旁边一个年轻干部也抱怨:“刘镇长,咱们这真是大海捞针啊!一周时间,怎么可能搞得清楚?”
楚峰拿起一张票据看了看,平静地说:“别急,也别灰心。账再乱,也是人做的,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理清楚。我联系了县审计局的老张,他明天派两个业务骨干下来指导我们,帮我们捋捋思路。另外,我已经向杨书记汇报了,请求适当宽限几天,杨书记原则同意了,但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整改到位。”
听到有上级指导和时间宽限,刘建军和几个年轻干部的精神顿时一振。
“真的?太好了!”刘建军激动地说,“有专业指导就好办了!楚镇长,太感谢您了!”
楚峰摆摆手:“谢什么,这是应该的。现在关键是你们要挺住,把基础工作做扎实。老刘,尤其是你,你是核心,不能倒。”
在县审计局同志的指导下,清理工作有了方向,效率大大提高。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核对银行流水和现金日记账,有的负责走访核实村民投工投劳,有的负责整理补全凭证资料。楚峰也时不时过来,和大家一起分析疑难问题。
经过连续五天近乎不眠不休的奋战,混乱的账目终于逐渐清晰起来。大部分资金流向得到了核实,缺失的凭证通过走访、说明等方式进行了补充完善。虽然还有些细微之处无法完全还原,但整体上已经能够证明配套资金确实用于了项目建设,不存在贪污挪用问题。
最后,关于虚报里程的说明报告也撰写完成,态度诚恳,事实清楚,并附上了详细的规划图和后续实施承诺。
在楚峰的亲自修改和把关下,一份厚厚的、包含问题说明、整改过程、证据材料和深刻检查的汇报材料终于成型。
第七天上午,楚峰和刘建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材料,再次来到县交通局。这一次,刘建军虽然依旧紧张,但眼神里多了几分踏实和坚定。
县交通局王局长仔细翻阅着材料,脸色凝重。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看完后,沉默良久,才抬头看着楚峰和刘建军,语气缓和了许多:“楚镇长,刘镇长,你们这份整改报告,我很仔细地看了。说实话,问题性质是严重的!但是,你们的态度是诚恳的,整改是认真的,措施是得力的!尤其是资金这一块,你们下了真功夫,把账目基本理清了,证明了资金的正当用途,这一点很重要!”
他顿了顿,继续说:“关于虚报里程的问题,你们承认错误,有后续承诺,也算是一种补救。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和材料,如实向省审计组和县委县政府汇报。最终如何处理,要看上面的决定。但至少,你们积极补救的态度,会为你们争取到一个相对有利的局面。”
从交通局出来,刘建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打了一场艰苦的战役,虽然结果未知,但至少尽力了。他看着身边的楚峰,百感交集:“楚镇长……这次要不是您……我……我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楚峰笑了笑:“老刘,别这么说。难关我们一起渡,责任我们一起担。现在还没到最后关头,不能松懈。回去后,继续把后续工作做好,特别是那三公里规划路的申报和实施,要抓紧落实,这才是真正的补救。”
回到镇上不久,县里的处理意见下来了:鉴于河阳镇态度诚恳,整改彻底,且未发现个人贪腐问题,决定对虚报里程行为全县通报批评,责令镇党委政府做出深刻检讨;对刘建军同志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要求河阳镇限期完成相关规划道路建设。
这个结果,相比最初的预想,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刘建军拿到处分决定时,手都有些颤抖。党内警告,虽然是个处分,但至少保住了职务和基本前途。
当天晚上,刘建军提着一瓶酒,来到楚峰的宿舍。他给楚峰倒满一杯,自己也满上,举起杯,声音哽咽:“楚镇长,这杯酒,我敬您!我刘建军……以前糊涂,对您有偏见,处处跟您作对……我不是个东西!这次我栽了这么大跟头,您不但没落井下石,还千方百计拉我一把……我……我谢谢您!真的谢谢您!以后我刘建军这条命,就是您的!您指哪儿,我打哪儿!绝无二话!”
楚峰接过酒杯,和他碰了一下,诚恳地说:“老刘,言重了。咱们是一个班子的同志,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经过这次事,希望你能真正吸取教训。以后工作,咱们同心协力,把河阳镇的事情办好,比什么都强!”
“一定!一定!”刘建军重重地点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一刻,他对楚峰的感激和敬佩,是发自内心的。而楚峰,通过这次事件,不仅化解了一场危机,更赢得了一个可能曾经是对手的重要盟友。河阳镇的权力格局和工作氛围,悄然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