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河的到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表面的涟漪之下,是暗流的悄然转向。他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几乎每天都会主动向林浩“汇报”他熟悉情况的进展,从人事架构到项目细节,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显示出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权力的敏锐嗅觉。
这天上午,林浩召集了一个小范围会议,研究古巷项目p-7区最终的环境修复方案以及后续的开发定位。高长河作为分管领导之一,自然也参加了。
会议进行得还算顺利,直到人力资源部部长汇报到项目指挥部人员微调方案时,提到了一个名字——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张正明。
“根据项目下一步营销和招商需求,指挥部建议增补张正明同志进入外围协调组,负责……”
人力资源部部长的话还没说完,高长河就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他,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夸张的关切表情:
“等等,老李,你提到的这个张正明同志……我这两天看人事档案,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之前是不是深度参与过钟帆主抓的‘望江国际’那个项目?而且,有材料反映,他在那个项目的营销费用审批上,和当时分管财务的吴德良走得比较近?”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微妙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长河和林浩身上。
人力资源部部长有些尴尬,解释道:“高总,您记得没错。‘望江国际’项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正在核查。但张正明同志个人能力很突出,尤其在市场拓展和商务谈判方面,是集团里拔尖的。之前古巷项目前期的一些疑难产权谈判,他也参与了,表现很好。我们研究认为,不能因为他在问题项目里待过,就一棍子打死,还是要看具体表现和实际才能……”
“哎,老李,你这话我原则上同意,用人要看长处嘛!”高长河立刻接过话头,语气语重心长,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但是,我们现在是什么时期?是清算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时期!是肃清流毒、重整旗鼓的敏感节点!”
他转向林浩,表情严肃:“林总,我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启用任何与钟帆、吴德良时期核心项目有密切关联的干部,都必须慎之又慎!我知道张正明有能力,但有能力的干部我们集团不缺。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政治可靠、历史清白的干部!让这样一个有‘争议’的干部进入古巷这么重要的项目,万一将来查出点什么,我们怎么向政府交代?怎么向集团上下几千名员工交代?群众会怎么看我们班子?会不会觉得我们清算小组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在搞‘保护主义’?”
他一番话掷地有声,扣的帽子不小,直接将张正明的使用问题,上升到了集团班子政治立场和清算工作公正性的高度。
支持高长河的几个中层微微点头,显然认同“稳定压倒一切”“避免瓜田李下”的观点。而了解张正明能力的人,则面露惋惜,却不敢轻易出声。
林浩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高长河的逻辑看似无懈可击,占据着政治正确的高地,但其核心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借此立威,展示他对人事问题的“高标准、严要求”;二是打压可能不属于他派系、但有能力的干部,为后续安插自己人腾出位置。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林浩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会议室,“这是我们党对待干部的一贯方针。张正明同志在‘望江国际’项目中的具体问题,清算小组正在核查。在问题没有定性之前,他依然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的干部。”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高长河脸上,语气平和却坚定:“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干部在有问题领导手下工作过,就全盘否定。重要的是看他本人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参与违规决策,有没有从中牟取私利。如果核查结果证明他是清白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这样一个熟悉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这恰恰说明我们集团赏罚分明,不会因为历史包袱而浪费人才。”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至于群众怎么看?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终看的,是我们能不能把项目搞好,把集团发展好,而不是看我们用了谁、没用谁。因噎废食,不是改革者应有的态度。”
“因噎废食”四个字,像一根针,轻轻刺破了高长河那番冠冕堂皇的话。
高长河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眼神里闪过一丝阴鸷。他没想到林浩如此强硬,且反驳得有理有据,直接点破了他话语背后的保守与狭隘。
“林总说得有道理,是我考虑欠周了,过于看重稳定。”高长河很快调整表情,扯出一个笑容,“我也是为了集团大局着想,怕节外生枝嘛。既然林总坚持,那我尊重班子意见。”他话锋一转,“不过,对于张正明同志的使用,我建议还是等清算小组有了明确结论后再议,这样对组织、对个人都更负责。眼下项目指挥部的外围协调工作,可以先让市场部的王副部长顶上去,那位同志我也是了解的,老实本分,政治过硬。”
他最终还是坚持暂缓使用张正明,并顺势推出了另一个“政治过硬”的人选。
林浩知道,在这个具体问题上继续僵持意义不大,高长河已经退了一步,他也不能逼得太紧。
“可以。那就按高总的意见,张正明的使用暂缓,等核查清楚再说。协调工作先由王副部长负责。”林浩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交锋。
但两人之间那道清晰的分歧线,已经赤裸裸地划在了所有与会者面前。
……
晚上,林浩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公寓。空荡荡的房间更显冷清。他下意识拿出手机,点开了与秦清的对话框。上一次联系,还是两天前他简单告知高长河到任的消息,秦清只回了一个“嗯,知道了。”
他犹豫了一下,拨通了电话。响了七八声,就在他以为没人接听的时候,电话通了。
“喂?”秦清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倦意,背景音里有细微的医疗器械声,似乎还在医院。
“阿姨今天怎么样?”林浩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
“还好,刚睡着。”秦清顿了顿,“你呢?听起来很累。”
林浩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将今天会议上与高长河关于张正明使用的分歧,以及高长河那种看似支持、实则处处掣肘的作风,简单说了一遍。他并不是要寻求具体解决方案,只是想听听她的声音,获得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秦清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等他说完,她沉默了几秒,才开口,声音冷静而专业:
“高长河的理由,站在组织程序上看,挑不出大毛病,甚至很正确。保护自己,避免授人以柄,是官场常态。你的想法也没错,重用能吏,才能破局。但这其中的分寸和风险,需要你自己把握。”
她的分析一如既往地清晰、理智。
但最后,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种疏离的疲惫:“林浩,你现在是总经理了。你的每一个决定,影响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整个集团,以及……你身边的人。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作为你的女朋友,凭感情和直觉给你建议了。这不合适,也不够负责任。”
电话两头,是长久的沉默。
林浩握着手机,感觉一股凉意从听筒蔓延到心底。他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他的位置越高,他们的关系就越敏感,她需要避嫌,也需要自我保护。那种曾经可以互相依靠、倾诉压力的亲密感,正在被一种无形的规则和距离感取代。
“……我明白了。”他最终低声说,喉咙有些发紧,“你照顾好阿姨,也照顾好自己。”
挂了电话,林浩独自站在漆黑的客厅里,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而冰冷。事业上,强敌环伺,内部掣肘;感情上,那个他最想分享一切的人,却因为他的身份和处境,正在悄然退向一个“安全”的距离。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如同浓重的夜色,将他紧紧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