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感到,他们正在接近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那里光线昏暗,水声轰鸣,隐藏着最深的秘密和最危险的敌人。
狩猎,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
“观澜艺术基金会”的调查必须极其谨慎。它并非普通机构,背后牵扯的资本与国际人脉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不仅会打草惊蛇,更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外交或舆论风波。
调查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展开,权限被提到了最高级别。李兵直接向市局领导汇报,获得了有限度的特别授权。
初步的公开资料调查显示,基金会运作规范,举办的展览、赞助的项目大多是小众而高雅的,在业内口碑不错。创始人,那位华裔富商,常年居于海外,很少直接参与管理。基金会的日常事务由一名执行理事负责。
这名执行理事名叫沈雨晴,四十岁左右,是一位在艺术管理领域颇有建树的女性,背景干净,履历光鲜,从无任何不良记录。她与徐振华在公开场合有过几次交集,都属于正常的商业或艺术交流范畴。
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破绽。
陈默却将目光投向了基金会内部的人员结构和一些不为人知的“特别项目”。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内部员工名单显示,基金会的安保部门负责人,名叫雷烈,背景颇为神秘。公开信息很少,只知道他曾在某海外安保公司任职,身手不凡,精通电子监控与反监控技术。
“雷烈……这个名字,和他的背景,放在一个艺术基金会里,是不是有点太‘硬’了?”林薇提出了疑问。
陈默点头,示意她继续深挖雷烈的背景,尤其是他与魏明、徐振华之间是否存在任何间接关联。
另一方面,陈默注意到基金会旗下有一个不对外公开、仅限极少数特邀嘉宾参与的“艺术沙龙”,名为“静默之眼”。沙龙的举办地点不固定,有时在基金会内部的私人展厅,有时则在某些隐蔽的私人庄园。参与者的名单是绝对保密的。
“静默之眼”……这个名字,与马国良笔记中“归于寂静”、以及“观察者”的职责,似乎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
“想办法,搞到‘静默之眼’沙龙的参与者名单,或者至少是近期活动的信息。”李兵下达了指令。这需要动用更深层的关系网,风险也更大。
与此同时,对魏明的监控有了新的发现。他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在一个雨夜,他乔装打扮,避开主要的监控探头,来到城郊一处废弃的货运码头。在那里,他与一个穿着码头工人制服、帽檐压得很低的男人短暂接触,交换了一个同样大小的金属盒子。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双方没有任何语言交流。
那个码头工人显然也是个老手,迅速消失在码头的复杂环境中。警方调动了周边所有监控,最终也只追踪到他进入附近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城中村,之后便失去了踪迹。
“盒子里是什么?新的指令?还是魏明上交的‘观察报告’?”林薇猜测。
技术科对交换过程的远程监控画面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分析,无法确定盒子内容。但可以确认,那个码头工人的身形步伐,与图书馆里出现的“观察者”(魏明)并非同一人,更像是一个负责传递信息的“信使”。
组织的严密和分工明确,再次令人心惊。
几天后,关于“静默之眼”沙龙的情报终于传回。最近一次沙龙,将于三天后,在位于西山的一处私人会员制庄园举行。主题是“中世纪手抄本中的隐喻与符号”。而一份非正式的、可能不完整的潜在参与者名单里,除了几位知名的收藏家和学者,还有一个名字——徐振华。
徐振华果然与这个沙龙有关!他极有可能亲自出席!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能近距离观察到徐振华,甚至可能接触到组织的更高层!
“我们能不能混进去?”林薇跃跃欲试。
“难度极大。”负责情报的同事摇头,“庄园安保级别很高,由‘观澜’自己的安保团队负责,也就是雷烈的人。邀请制,核对身份极其严格,没有内应,几乎不可能潜入。”
强行闯入更不可行,只会导致行动彻底失败。
就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陈默看着那份沙龙主题——“中世纪手抄本中的隐喻与符号”,又看了看马国良古籍修复员的身份,以及那本《幽明录》……
他心中一动,找到了虞倩。
“虞法医,马国良的遗物里,有没有特别的东西?比如,与中世纪手抄本,或者与那种需要特殊方式才能阅读的隐喻、符号相关的?”
虞倩仔细回忆了一下:“他的个人物品大多很普通。不过……在他的枕头芯里,我们发现了一张材质很特殊的、类似羊皮纸的碎片,上面用一种隐形墨水画着一个复杂的、类似迷宫或者结界的图案,当时觉得可能只是老人的个人兴趣,没太在意。”
“那个图案,还在吗?”
“在证物室。”
当那张羊皮纸碎片被拿到紫外灯下时,一个精密而繁复的图案显现出来,线条交织,充满神秘感。技术科将其与已知的各种符号学、神秘学图案进行比对,没有完全一致的。但图案的某些局部结构,与一些中世纪修道院手抄本边缘装饰的密文,存在相似之处。
“这会不会是……某种身份凭证?或者……进入沙龙的‘钥匙’?”陈默推测。
“就算它是,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更不知道对应的口令或者验证方式。”李兵皱眉。
风险与机遇并存。
最终,经过周密计划和上级批准,一个大胆的行动方案被制定出来。由陈默伪装成一位对中世纪手抄本有深入研究、性格孤僻的年轻学者,利用这块偶然得到的“羊皮纸密图”作为敲门砖,尝试接触沙龙,而外围由李兵带队布控,随时准备应变。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陈默将要只身潜入龙潭,面对的是可能包括徐振华在内的一群高智商、极度危险的罪犯。
出发前夜,陈默最后一次检查装备,他的配枪被伪装成一支昂贵的钢笔,微型通讯器嵌入衣领。他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知道“观澜”之下,绝非风平浪静。
那里隐藏的,可能是这个“因果”组织真正的中枢神经。
而他,即将去触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