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技术封测的压倒性成功与“幻视”发布会的惨淡收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业界。
《星语者》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从备受质疑变成了备受期待。各种赞誉和深入分析的文章持续刷屏,之前那些跟风质疑“星海”跟风的声音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对其技术实力的惊叹和对未来产品的热切期盼。
(修改关键点:外界视角聚焦于“星海”团队和其技术,而非姜羡的个人归属)
业内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星海互动”这个突然崛起的团队,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云瞻资本”。对于“云瞻资本”,外界所知依然有限,只知道其投资眼光精准、风格低调且资金雄厚。而姜羡的名字,在有限的圈层内,是与“眼光独到的年轻学生”、“周文彬教授的得意门生”、“与‘云瞻资本’关系密切的战略顾问”等标签联系在一起的,远未到被普遍认为是其主人的地步。
宿舍里,黎晴刷着手机,突然惊呼:“哇!羡羡,你们那个‘星海’团队也太厉害了吧!网上全是夸的!说是什么‘次世代游戏’、‘颠覆性体验’!”她虽然不太懂技术细节,但铺天盖地的好评还是能感受到的。在她和大多数同学眼中,姜羡是参与了牛逼项目的学霸。
林菱也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我看了一些分析文章,能将情感计算技术应用到这种程度,确实非常了不起。羡羡,你能在这样的团队里担任顾问,真的很厉害。”她的认知层级,停留在姜羡是团队的重要一员。
姜羡正在整理下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专题研讨课的预习资料,闻言抬起头,笑了笑:“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付出了很多。”她一如既往地将功劳归于集体,模糊自己的核心角色。
秦悦靠在床头,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浏览着财经新闻,闻言头也不抬,淡淡地插了一句:“‘星海’这一仗打得漂亮。不过,‘云瞻’这次算是被推到前台了,以后想再完全藏在幕后,恐怕没那么容易了。”她的话总是能触及更深层,她或许猜到了姜羡与“云瞻”的深度绑定,但未必能确定就是绝对掌控者,更可能认为她是被重用的核心人物或重要纽带。
姜羡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树欲静而风不止。”
确实,“猎星计划”的第一波攻势被彻底粉碎,但对手绝不会偃旗息鼓,而且随着“星海”和“云瞻”的声名鹊起,注视的目光会更多。
牧恒的汇报证实了这一点。
“舆论战我们大获全胜,《星语者》的关注度和期待值空前高涨。之前动摇的团队成员已经稳定,士气高昂。”牧恒先汇报了好消息,随即语气微沉,“但是,我们监测到‘迅捷科技’有几个新动向,其中一些,明显是针对‘云瞻’而来的。”
“说。”
“第一,他们调整了策略,暂时停止了对‘星海’的直接攻击和挖角,转而开始大规模招聘底层图形引擎和分布式计算架构的资深工程师。同时,我们察觉到有背景不明的力量,开始在暗中调查‘云瞻资本’的资金来源和主要合伙人信息,手法比之前更专业。”
姜羡眼神一冷。对方在积蓄底层技术力量的同时,也开始试图摸“云瞻”的老底了。这既是威胁,也说明对方真正将“云瞻”视为了需要严肃对待的对手。
“第二,”牧恒继续道,“高盛近期频繁出入京北的几家顶级私人俱乐部,接触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游戏或内容领域,更多是来自硬件制造、通信技术甚至半导体行业的人士。我们怀疑,他们可能在尝试构建一个更广泛的联盟,目标很可能指向‘云瞻’系未来的整体布局,尤其是在硬件领域(‘幻月’方向)可能遇到的供应链或技术合作壁垒。”
“想从生态层面进行围堵?”姜羡指尖轻轻点着桌面。如果“迅捷”能联合硬件或关键元器件供应商,未来确实可能对“星海”乃至“幻月”的发展造成掣肘。
“第三,关于‘幻月’。”牧恒话锋一转,“我们的技术团队在您提供的‘直觉式手势操控’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个可演示的概念原型已经完成。但是,我们收到风声,海外有两家巨头也在秘密研发类似技术。此外,国内也有资本开始密切关注这个方向,其中……似乎有明石资本的影子。”
技术竞赛的跑道从来都不孤单,而盟友也可能变成竞争对手。明石资本在与“云瞻”合作的同时,自身也在布局相关领域,这很正常,但也需警惕。
“加快‘幻月’原型机的迭代和小范围演示准备,但要严格保密。”姜羡指示,“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亮出这张牌。同时,加强对‘云瞻’自身信息的防护。对于‘迅捷’的新动向,继续深挖,我要知道他们招聘那些底层技术人才的真实意图,以及高盛接触的那些人,到底在谈什么。”
“明白。”
结束与牧恒的通话,姜羡感到肩上的压力并未减轻。“云瞻”从幕后被部分推到台前,意味着她需要更加谨慎地平衡自己的双重身份,既要利用“云瞻”的资源和支持,又要避免过早暴露自己是其最终掌控者的核心秘密。
她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放回眼前的课程资料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这门课来得正是时候。
几天后,专题研讨课第一次开课。周文彬教授抛出了一个关于投资未来人机交互方式的尖锐案例,课堂里展开了激烈讨论。
轮到姜羡发言时,她结合自己对行业的观察(隐去了“幻月”的具体信息),沉稳地阐述了对“融合演进”趋势的判断,以及投资“枢纽型技术”的策略。
她的分析既有宏观视野,又逻辑清晰,引得周教授连连点头,也让在场的其他同学投来深思和钦佩的目光。在这里,她展现的是优秀学生的洞察力,而非资本掌控者的决策。
课后,周教授特意留下姜羡。
“姜羡,你的见解很深入,看来平时没少关注和思考这方面。”周教授赞赏道,“我们课题组最近接了一个关于‘智能终端人机交互趋势与投资机会’的横向课题,来自一家大型产业资本,你有没有兴趣参与进来?你的视角,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谢谢周老师,我非常感兴趣。”姜羡立刻答应。这不仅是极好的学术实践机会,更能让她名正言顺地接触更多产业前沿信息和潜在的合作伙伴,甚至可能从中发现制约“迅捷”或其盟友的关键节点,同时也能为她作为“学生”和“顾问”的身份提供更合理的知识来源。
离开教学楼,姜羡走在春日明媚的校园里。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新课题的机遇,都让她感到振奋。
然而,牧恒的一条新信息,让她刚刚放松的心情又提了起来。信息很短:
“已确认,‘迅捷科技’大规模招聘底层技术人才,与其秘密启动的一个名为‘方舟’的云计算平台项目有关。该项目野心极大,旨在构建支撑超大规模、高实时性虚拟世界的底层架构。高盛接触硬件厂商,疑似为‘方舟’项目寻求定制化服务器和支持。另,针对‘云瞻’的背景调查,其力度和范围正在加大。”
“方舟”……支撑虚拟世界……以及对“云瞻”愈发紧逼的调查。
姜羡停下脚步,望向远处京北林立的高楼。看来,高盛和“迅捷科技”并未因一次失败而退缩,他们调转了枪口,瞄准了一个更基础、也更宏大的目标,并且更加执着于揭开“云瞻”的神秘面纱。
一场围绕未来数字世界基础设施的竞争,以及一场关于自身核心秘密的保卫战,似乎已在无声中同时升级。而她,必须更加小心、也更加果断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