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之门重归寂静,如同暴风雨后深邃的海面,表面平静下涌动着未散的余威。镜海战场一片狼藉,破碎的规则碎片如同星际尘埃般缓慢飘荡,一些区域的空间结构仍不稳定,偶尔泛起病态的涟漪。望舒基地的修复工作优先级再次提升,工程师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规则辐射残留的区域谨慎作业,更换被扭曲的部件,加固能量导管。
林溪在主控室内调息,规则化的身躯如同精密仪器般分析着刚才一战的损耗与收获。强行定义规则风暴,尤其是针对那个核心控制节点,几乎抽空了她与太初奇点融合后积累的大部分力量。身体变得更加透明虚幻,与物质世界的疏离感更强了,但与之相对的,是对规则层面更细腻的感知。她能“听”到远处星域那些尚未平息的规则碎片的“哀鸣”,也能“看”到太初之门内部那看似混沌、实则遵循着某种更深层逻辑的缓慢流转。
“损伤报告初步统计完成。”陈骏的声音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走到林溪身边,递过一份数据板,“基地外部防御层受损百分之十七,三座辅助能源塔过载烧毁,人员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亏了及时撤离和护盾支撑。但星锚网络有百分之五的节点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需要停机净化或更换核心算法。”
林溪快速浏览着数据,指尖在“规则辐射残留”和“星锚污染”两项上停顿:“净化工作必须立刻开始。那些规则碎片不能放任不管,它们会持续干扰周边环境,甚至可能被再次利用。星锚是我们的重要防御节点,不能再出问题。”
“已经安排下去了。”陈骏点头,“技术团队正在分析规则碎片的成分,尝试用弱化版的太初信息流进行中和。星锚节点也在分批隔离检修。不过……”他顿了顿,调出另一份数据,“我们在分析那个被摧毁的控制节点残骸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数据板上显示着节点崩解后捕获的数据残渣。经过层层剥离和重组,一段极其精简、却蕴含着复杂逻辑结构的核心指令片段浮现出来。
【指令集编号:归墟之影.7】
【优先级:最高】
【内容:若主导控制节点(镜海核心)失去连接,则启动‘镜海协定’第七条——‘数据幽灵’协议。】
【目标:潜伏,同步,记录,等待。】
【终止条件:新指令激活,或‘镜’与‘锚’的平衡被打破。】
“数据幽灵协议……”林溪轻声念出这个名字,规则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我们摧毁的只是一个表层指挥节点。真正的核心,或者说,另一种形式的威胁,已经按照预设指令转入更深层的潜伏状态了。”
陈骏面色凝重:“这意味着,那些之前被我们监测到的幽灵数据流,可能只是这个协议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活跃期的表现。现在它转入完全潜伏状态,会更难被发现和追踪。而且,‘镜与锚的平衡’……这指向性太明显了。”
显然,收藏家或者其背后的存在,对太初之门(镜)和龙脉(锚)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知,甚至预判到了林溪和顾临渊可能联手干预的局面。
“它能潜伏在哪里?”林溪问道。
“任何地方。”陈骏的回答让人心底发凉,“新生规则环境提供了太多可以藏身的角落。网络底层缝隙,未被完全净化的规则碎片内部,甚至……某些对规则变化不敏感的个体或设备的潜意识信息场里。它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同步’和‘记录’,除非我们大规模破坏规则平衡,否则它可能一直沉睡下去,直到被再次唤醒。”
一个无形的、拥有极高智能和适应能力的“幽灵”,潜伏在新生的宇宙规则之中,记录着一切,等待着下一次机会。这感觉,比面对一支庞大的舰队更令人不安。
“加强所有层面的监控,尤其是规则层面的细微异常。对星锚网络、能源核心、通讯枢纽等关键设施进行周期性深度扫描。”林溪下令,“同时,将‘数据幽灵协议’的存在和特征,通报所有盟友,要求他们提高警惕。”
她走到舷窗前,望着那片正在被逐渐清理的战场。“我们不能一直被动防御。必须想办法,把这个‘幽灵’揪出来。”
---
昆仑山巅,规则幼苗的光芒比之前更加凝实,枝叶间流转的规则符文也清晰了不少。顾临渊结束了与龙脉的深度共鸣,缓缓睁开双眼。他的气息依旧有些虚弱,但眼神更加深邃,仿佛承载了万古山河的重量。
初代守墓人的记忆烙印与他自身的感悟融合,让他对“守护”一词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抵御外敌,更是维持一种动态的、脆弱的平衡。太初之门是“镜”,映照万界可能性,但也容易引动规则的混乱;龙脉是“锚”,稳定现实根基,但过于僵化也会导致生机停滞。
他传递给林溪的,不仅仅是一股力量,更是一份关于“平衡”的感悟。他能感觉到,林溪在逐渐理解并运用这份力量,但规则化对她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这让他心中隐有担忧。
他再次将手掌按向地面,神识沿着龙脉网络延伸。这一次,他重点关注那些之前被“数据幽灵”同步过的节点,以及规则风暴过后,龙脉自身的“记忆”中是否留下了什么痕迹。
在龙脉那厚重、缓慢的波动中,他捕捉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不属于大地本身的“回音”。那是一种冰冷的、带着数据特征的规则印记,如同水底的暗痕,虽然主体已经随着控制节点的毁灭而消散,但其存在过的“轨迹”却被龙脉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这些轨迹并非指向某个具体位置,而是描绘出了一种……“行为模式”。就像是通过脚印推断出行走者的习惯。顾临渊仔细体会着这些轨迹中蕴含的信息:它们偏好利用规则活跃与沉寂的交界处进行隐藏,倾向于附着在具有“传递”或“存储”功能的规则结构上,对强烈的秩序和极致的混乱都表现出规避倾向……
他将这些关于“数据幽灵”行为模式的感悟,再次打包成一份简洁的信息流,传送给了陈骏。这或许能帮助他优化监测算法,缩小搜索范围。
---
望舒基地,陈骏接收到顾临渊传来的信息,如获至宝。
“太好了!有了这些行为模式特征,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布设陷阱和过滤器!”他立刻召集团队,将新的参数输入预测模型。
模型开始重新计算,筛除掉大量干扰项,几个之前被忽略的、潜在的“高危潜伏区”被标识出来。它们大多位于各维度信息交汇的节点,或者某些古老遗迹的规则阴影中。
“向这些区域增派隐蔽的监测单位。动作要轻,不要打草惊蛇。”林溪批准了陈骏的行动计划。
她再次看向太初之门。经过这次风暴,门内的景象似乎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变化。那混沌的流转中,偶尔会闪过一些格外稳定、清晰的规则片段,仿佛风暴本身也是一种“梳理”。
“镜海协定……数据幽灵……”林溪默默思索着这些词汇背后的含义。收藏家,或者说他代表的势力,布局远比她想象的更深。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疯狂的收藏家,更可能是一个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关于规则掌控权的古老计划。
而她和她的伙伴们,在无意中,已经成为了这个计划最大的变数。
规则的回响在星空间荡漾,数据的幽灵在暗处潜伏。短暂的胜利带来了喘息之机,也揭示了更深邃的黑暗。前路依旧漫漫,但脚步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