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肉联厂的红砖厂房上,映得金属门窗泛着亮。从远处望去,连片的厂房沿着城郊的坡地铺开,屠宰车间、清洗车间、冷库、办公楼一字排开,烟囱里没冒烟,却透着股蓄势待发的劲儿——经过半年的日夜赶工,这座四九城第三肉联厂,终于迎来了竣工的日子。
周晋冀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踩着厂区里平整的水泥地,目光扫过每一栋建筑。赵刚跟在他身边,手里攥着厚厚的验收手册,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从打地基到设备安装,再到调试运行,他全程盯着,如今看到厂房完整地立在眼前,比自己家盖新房还激动。
“厂长,咱们先从屠宰车间看起?”赵刚请示道,见周晋冀点头,便率先走向最东侧的主车间。推开厚重的铁皮门,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车间里干干净净,白色的瓷砖墙亮得能反光,几条银色的自动生产线并排延伸,传送带、屠宰机械臂、分割台一应俱全,连地面的排水槽都刻着防滑纹路。
“按照您的要求,第一套自动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辅助零件都是从轧钢厂定制的,耐用性没问题。”赵刚指着生产线,语气笃定,“这条线每天能屠宰 1000头猪、200头牛、500只羊,从放血、脱毛到分割,全程机械化,比人工快三倍还多。旁边的清洗车间配了高温喷淋和消毒设备,每批屠宰完都能彻底清洗,卫生标准绝对达标。”
周晋冀走到机械吊装设备旁,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金属外壳,又翻看了旁边的运行记录册——上面可以详细记录着近一周的调试数据,每次开机时间、运行时长、故障次数都记得清清楚楚,最后一页还签着赵刚的名字。“50个工人就能满负荷生产?”他抬头问,眼里带着几分确认。
“对!”赵刚点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工人主要负责监控设备、分拣肉品和最后的质检,50个人分三班倒,完全能应付。您之前强调‘效率优先,安全第一’,我们在设备旁边都装了紧急停止按钮,还专门培训了 10个应急员,就怕出意外。”
两人接着往冷库走,推开保温门的瞬间,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冷库内部被隔成几个分区,墙上的温度计显示“-18c”,地面铺着防潮的聚氨酯板,角落里堆着几箱待测试的冻肉样品。“冷库总容量2万斤,分了生肉区、熟肉区和副产品区,每个区都有独立的温控系统。”赵刚搓了搓手,声音带着点寒气,“咱们用的是最新的制冷设备,比普通传统制冷更稳定,就算停电,保温层也能撑 48小时,肉品不会坏。”
周晋冀蹲下身,检查了保温层的密封胶,又摸了摸分区的隔离门——门轴顺滑,密封条没有缝隙,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卫生情况怎么保证?”他问,毕竟是食品储存,卫生是重中之重。
“每天下班前都要做好消毒,每周做一次全面清洁,连角落的冰霜都会铲干净。”赵刚连忙回答,“您之前说‘食品问题无小事’,我们专门设了卫生监督员,每天上班先检查车间和冷库的卫生,不合格就不能开工。现在车间的卫生条件,拿去跟全国的肉联厂比,也能排进前三。”
从冷库出来,两人又去了办公楼和宿舍区。办公楼的一层是接待室和质检部,二层是厂长办公室和会议室,墙上挂着肉联厂的规划图,旁边用红笔标注着“二期预留地”“三期扩建区”;宿舍区是两栋三层小楼,每间宿舍都有窗户,配了上下床和衣柜,楼道里还装了公共洗衣池,看着干净又规整。
“宿舍能住 120个人,正好够工人住,还留了两间探亲房。”赵刚指着宿舍楼道,“食堂也在旁边,能同时容纳 400人吃饭,炊事班已经进驻,明天就开始试菜。”
周晋冀站在宿舍楼下,看着远处的厂房,心里满是踏实。半年前这里还是片荒地,如今变成了设施齐全的肉联厂,离不开赵刚和工人们的辛苦。“赵刚,你做得不错,没打折扣。”他拍了拍赵刚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认可,“不过竣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两件事要办:一是联系周边的养殖场,敲定猪牛羊的供应渠道,确保投产有足够的货源;二是把验收报告整理好,报给食品监管部门,尽快拿到投产许可。”
“您放心!”赵刚用力点头,“货源我已经跟三个养殖场谈过了,他们愿意优先给咱们供货;验收报告今晚我就整理好,明天一早就去跑手续,争取半个月内拿到许可!”
夕阳西下,厂区里的灯渐渐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映着两人的身影。周晋冀看着眼前的肉联厂,心里清楚——这座工厂不仅是他和弟兄们扎根四九城的重要一步,更是应对未来灾年、保障肉食供应的关键。只要顺利投产,往后不管是农场的发展,还是四合院的生活,都会多一份底气。
离开厂区时,赵刚还在跟周晋冀商量投产仪式的细节,语气里满是干劲。周晋冀笑着听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肉联厂投产后,要尽快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既要供应市区的供销社,也要考虑给周边的农村公社预留份额,真正把“保障民生”落到实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