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特别调研组离开w省一周后,关于“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批复文件正式下达。w省申报成功!消息传来,全省上下振奋。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随批复文件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份人事任命:经中央批准,林枫同志任w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名列常务副省长之后),主持省政府日常工作。
这份任命,意义非凡。由非常委的副省长,一步到位成为主持省政府日常工作的副省长,这不仅是级别的提升,更是责任的重大飞跃。林枫将成为省政府的“大管家”,需要协调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他熟悉的分管领域。
任命宣布的当天下午,省委小礼堂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宣布会议。省委书记在会上高度肯定了林枫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应对国际经贸博弈中的突出贡献,强调这次任命是“中央和省委对林枫同志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希望他“不负重托,勇挑重担,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
林枫坐在台下,心潮起伏,但面色平静。他深知,这既是巨大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主持省政府日常工作,意味着他将直面全省改革发展中最复杂、最棘手的难题,需要具备更宏观的视野、更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更高的政治智慧。掌声中,他起身走向主席台,做了简短而有力的表态发言:“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衷心感谢组织信任。我一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省政府班子成员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学习,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奋力拼搏,全力推动w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会议结束后,林枫的办公室从原来的副省长办公室搬到了省政府主楼一间更宽敞、位置更核心的办公室。文件柜里,除了熟悉的产业规划、经济数据,很快堆满了涉及农业农村、科教文卫、城建交通、财政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待批文件和请示报告。电话铃声、请示汇报接踵而至,工作的复杂性和强度瞬间提升了数个量级。
履新伊始,林枫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沉下心来做了三件事:
第一,深入调研,快速熟悉全局。他用了一周时间,密集走访了省政府所有组成部门和部分直属机构,与主要负责人进行一对一深入交流,不听成绩,专问困难、短板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同时,他调阅了近三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等核心文件,通宵达旦地研读,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握省情民意的脉搏。
第二,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流程。他发现省政府日常运转中存在一些职责交叉、协调不畅的问题。他推动修订完善了《省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秘书长、副秘书长的协调职责,规范了文件流转、会议组织、督查落实等流程,强调“依法、规范、高效、协同”的工作原则,着力提升政府运行效率。
第三,聚焦重点,寻求突破抓手。在全面熟悉情况的基础上,林枫结合自己之前的积累和w省的实际,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近期工作的两大重点。他亲自牵头制定“营商环境升级版”行动方案,部署开展“民生难题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要求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然而,树大招风。林枫的快速晋升,在带来广泛祝贺的同时,也难免引来一些复杂的目光和暗流。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当他谈到要“坚决打破一些领域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时,一位资历较老的厅长在会后私下嘀咕:“新官上任,口气不小,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看他能推动多少。”
更微妙的是,关于他父亲历史问题的一些零星议论,并未因他的晋升而完全平息,反而在某些小圈子里传得更加隐晦。林枫对此心知肚明,但选择了不予理会,他坚信,唯有靠扎扎实实的业绩,才能粉碎一切流言蜚语。
家庭方面,苏晚晴为了支持丈夫,经过慎重考虑和沟通,决定辞去省医药总公司驻京办副主任的职务,调回w省省会,在一所高校任兼职教授,以便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母亲李秀兰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但林枫还是通过组织程序,进一步强化了家庭的安保措施。他知道,位置越高,越要保护好“大后方”。
一天深夜,林枫还在批阅文件,加密电话响起,是黑石峪的赵大山。赵大山语气凝重:“小枫,最近有几个陌生面孔又在公社和村里转悠,打听水库老账的事,还问到了你小时候的一些情况,感觉来者不善。”
林枫眼神一凛,沉声道:“大山叔,我知道了。您和大家照常生活,多加留意就好,剩下的事我来处理。”
挂断电话,林枫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目光锐利。主持省府工作,如同驾驭一艘巨轮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既要紧盯前方的目标,也要时刻警惕水下的暗礁。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坚韧,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这片土地和百姓谋福祉。
他回到办公桌前,铺开稿纸,开始构思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履新重任,他必须迎难而上,用行动和实绩,书写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