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半,我就被敲门声砸醒。
“林宴——起床了起床了!”
门外苏小杏嗓门一如既往穿透力十足,“太阳晒到老柳树根了,你还躺着当树桩啊?”
我翻了个身,脸埋进被子里,嗓子里含糊地挤出一句:“今天星期几?”
“星期天啊!你昨天自己定的集市日!”她毫不留情,“快点起来,菜都送到小卖部门口堵着你了!”
我瞬间清醒。
——对,今天是“古柳村试点农货集市第一天”。
三户人昨晚紧张得睡不着,这会儿估计已经在数鸡蛋、抹辣椒酱了。
我胡乱洗了把脸,抓个馒头就出门。
村口那条老土路被人用粉笔画了格:
中间一条写着“大集市通道”,两边分别是“马家山货摊”“刘家豆制品”“宁青夫妻蔬菜角”。
再往里,赵家早早搭好了棚,布横幅写着——
【古柳赵家绿色示范田 · 创新果蔬专柜】
下面一行小字:
【山河社 · 某某农业联合示范点】
很会抢眼球。
我刚走过去,老马就拎着一筐土鸡从那头冲过来,急得脸通红:
“宴子!你快管管,你小卖部门口都放不下了!”
小杏的小卖部门口,此刻堆了三堆东西——
老马家土鸡、刘家豆腐和卤味、宁青那边刚摘下来的小白菜和西红柿。
“你们送货也不用一股脑往这塞啊……”我扶额。
“你不是说统一出货点看着‘正规’吗?”老马理直气壮,“我在门口看一眼,我就觉得自己是企业家。”
“企业家凌晨五点起来杀鸡,你这叫劳模。”小杏翻着白眼,一边戴手套把鸡一只只拎到塑料框里,“你再堵我门口,顾客得翻山越岭才能进来。”
“哪有顾客?”老马四下看一眼,“现在来看热闹的比买东西的多。”
确实。
小卖部对面那块空地上,已经围了一圈村民。
有人抱着小孩,有人插着兜,一边唠嗑一边指指点点:
“哎哟,这就是首批三家咯?”
“你看人家有命,小马以前种地赔了几回,这回又被选上。”
“可不是嘛,前两年要选的时候,我们家怎么没赶上?”
没赶上的那两年,是某个外面公司来收“高价稻谷”,最后欠款一走了之,还顺带拖走几台农机。
我提着一个纸箱走过去,把嗓子压低:
“今天是试营业,大家想买就买,不想买就看热闹。
就一条——不要在摊子前面吵吵‘谁更该被选上’,没意思。”
“你这是心虚了?”人堆里有人阴阳怪气。
我抬眼一看,是那天在祠堂会上最后退单的老赵。
今天他倒穿得精神——polo 衫塞进裤腰,头发打了点摩丝,人往自家棚下一靠,一副“我是特邀嘉宾”的架势。
“赵叔,你那边是企业示范点。”我笑了一下,“今天咱们互不打岔,谁卖谁的。”
“哎,我没说要抢你们生意。”老赵摆手,笑容里带点凉意,“只是想看看——你说的这三户,能不能卖出个样儿来。”
我正要回嘴,耳边“叮”的一声。
系统来了。
【系统提示:
——宿主,今日为【古柳农货集市·首日】。
——气运回流模型启动,试点三户与宿主绑定系数 0.6。
——为降低首日崩盘风险,建议分配【少量欧皇因子】至以下节点:
1 第一单成交
2 直播间首个远程订单
3 避免首名顾客当场差评。】
“……你这说人话吗?”我心里吐槽,“什么叫‘避免首名顾客当场差评’,你以为这是外卖平台?”
【简单说:
——别让第一单买菜的人骂街。】
我叹了口气:“那你具体想怎么搞?天上掉个冤大头下来?”
【宿主只需在1号节点附近停留 10 分钟,系统会做微调。】
【注意:本次分配为“试点型小额度”,不会立即引发连锁倒霉。】
“你终于学会打补丁了。”我边骂边往摊位那边走。
第一单,得漂亮一点。
不然整个集市的“气”一开始就走歪了。
周甜已经架好了三脚架,手机对着摊位。
“大家好,这里是《甜甜不吃糖》的直播间,今天我们直播一个全新的节目——”
她冲镜头眨眼,“《我们村的三户先富,能不能把自己先急死》。”
弹幕刷刷刷滚过:
【哈哈哈标题绝了】
【先富不是先疯吗】
【真是村里搞试点?不会是剧本吧】
“来来来,我们请今天最辛苦的项目负责人——林宴同学,上镜打个招呼。”
她伸手就把我拽进镜头。
我呛了一下:“你提前不打个招呼的吗?”
“真实才有流量嘛。”她冲我挤眼,“来,说两句。”
我对着手机屏幕,硬着头皮笑:“大家好,这里是古柳村。今天就是试试水,看我们卖不卖得出去。”
弹幕立刻评论:
【这男的有点紧张哎】
【项目负责人这么年轻???】
【他是不是那个…之前视频里被说把全村运气带走的那位??】
我眼角瞄了一眼,心里一紧——
“周甜,你直播间开弹幕审查没有?”
“开了开了,放心。”她笑得一脸无辜,“骂得太难听的我会删。”
“你自己就是流量黑洞。”我小声骂了一句,“手别抖,等下别拍到谁脸上皱纹。”
“你才皱纹。”她抬手故意从我额头扫过,“来,第一位顾客来了!”
是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从镇上赶来的。
她站在摊边左右看看,一手拎着帆布袋,一手哄孩子:
“你们这个鸡,多少钱一斤啊?”
老马紧张得耳朵都红了:“四、四十二。”
年轻妈妈眉头一皱:“现在镇上超市三十五,你们这多七块?”
老马一愣,眼神看向我。
周围立刻安静下来。
——系统刚才标记的1号节点来了。
我往前一步:“姐,你看——”
我指指土鸡,“这鸡昨天晚上才杀的,你买回去洗一洗,煲汤,汤面上那层油不发腥。你去镇上买,鸡在冷库里睡了几天,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掉味。”
年轻妈妈被逗笑了:“鸡还醒过来?”
“那当然,它要是醒不过来你是不是得去找老板?”我接着说,“再说我们这边包送一小把山上现摘的香叶,镇上超市给你那袋塑料调料包里,可能有你不想看的添加剂。”
她犹豫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孩。
周甜在旁边添火:“姐姐,你看这小孩脸蛋,红扑扑的,给他喝点好汤,他以后考试就不容易睡着。”
“你这广告违法。”我侧头说。
“你这系统都不合法。”她回了一句。
年轻妈妈还是笑了:“行,那…给我来一只小一点的吧。你们能不能便宜点?”
老马又看向我。
我心里一瞬间闪过无数算计——
——第一单,要漂亮;
——价格不能随便乱降,不然后面全是砍价;
——但要让她感觉“捡到便宜”。
系统淡定地弹出一行字:
【建议策略:
——按原价成交,附赠“随机小礼品”(由宿主当场决定),以强化“公平 + 惊喜”感。】
“行。”我说,“鸡按原价,四十二。
但是——”
我从旁边宁青那摊抓了一把小番茄,塞进袋子里:“这个送你,当我们今天第一单的彩头。”
宁青在后面张嘴想说什么,看见周甜对着镜头比“嘘”的手势,又把话咽了回去。
年轻妈妈笑得眼睛弯起来:“那行,刷卡可以吗?”
“可以可以。”小杏早就拖了个小桌子出来,“我们现在支持现金、微信、支付宝,除了赊账什么都行。”
第一单成交,红包样的提示在系统里一闪。
【节点1:首单成交。
——村源气运微量回流(三户 + 宿主)。
——宿主父母好感度+1(“这孩子竟然还会做买卖”)。】
“你别瞎备注。”我在心里骂,“他们又没在这儿。”
【气运是连的。】系统慢条斯理,【你做完一件事,远处总会有人莫名其妙心情变好一点。】
我还没来得及再吐槽,第二个节点来了。
直播间里,有条弹幕跳出来:
【请问能不能寄外地?想买点豆腐干尝尝。】
周甜眼睛一下子亮了:“可以可以!全国都可以!最多就是…运费贵一点。”
“你慢着。”我赶紧抢话,“我们先只寄省内,冷链跟不上,坏了你又骂我们。”
“看,你们项目负责人多诚实。”周甜转回镜头,“那位想买豆腐干的粉丝,方便私信一个地址吗?我们试寄一箱,坏了我赔你直播间一百个空耳。”
弹幕立刻爆开:
【啊啊啊啊从没在直播间买过这么古早风格的东西】
【竟然不是现成品牌,是村里自己做的?】
【给我也来一箱!】
系统在我视野里刷了一行字:
【节点2:首个远程订单——已锁定。
——建议宿主:
A. 亲自打包检查一次;
b. 亲自送到镇上快递点,避免“路上出幺蛾子”。】
“你现在连快递路线都管?”我无语,“你是气运系统还是生活小助手?”
【你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我不得不多管一点。】
老刘媳妇急急忙忙拿出一包刚做好的豆腐干:“宴子,这个包装行不行?”
塑料袋上用红笔写着“刘氏豆干”,字有点丑。
“行。”我说,“丑一点显得你真做东西,不是摆拍。”
“那人家会不会嫌弃?”她有点不安。
“嫌弃就退货。”我笑,“反正我们第一次也在试错。”
说话间,赵家那边的棚里传出一阵笑声。
我回头一看,几个人围在那儿,赵启明站在中间,手里拿着一杯什么自调饮料,说得眉飞色舞。
“我们这边是联名款小番茄礼盒,专供城里企业团建。”他朝这边瞟了一眼,“今天在村里只是试摆一下,不做零售。”
“人家不卖散的。”有村民小声说,“那档次看起来就不一样。”
“那又怎么样?”小杏在我旁边冷笑,“人家走他们那条路,我们走我们的,最后看谁先扛不住。”
她手上动作没停,一边往货架上摆新来的饮料,一边压着嗓子跟我嘀咕:
“你今天挺厉害啊,在镇上敢那样说话。”
“你偷听录音了?”我挑眉。
“罗姐发我了。”她理所当然,“她说以后你要是变成狗东西,她就拿这段录音天天放给你自己听。”
“我谢谢她。”我叹气,“你怎么看那个梁总?”
“那个说‘放屁’的女的?”小杏嘴角勾了一下,“嘴挺毒,但说的是人话。比有些只会说‘为你好’的亲戚强多了。”
她顿了一下,语气突然轻了点:
“你知不知道,以前村里每次搞什么项目,我爸都是最积极那几个。
最后一次亏惨了之后,他就再也不相信任何人说的‘机会’了。”
“我知道。”我说,“所以这次我才不敢乱来。”
“你可别说这话给他听。”她白我一眼,“他要是知道这回是你搞的,可能压根不来。”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
周甜那边又喊:“来——今天第一位现场买菜的大爷!大爷您愿意上镜吗?”
一个背有点驼的大爷被她拽到镜头前,手里提着一袋青菜。
“大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她把手机凑过去。
大爷懵了一下:“啥感觉?”
“就是——觉得这菜怎么样,贵不贵?”她引导。
“菜啊?”大爷想了想,“这菜和镇上一样价,路近一点,我就来你们这买。
要是路远,我就去镇上。”
弹幕哈哈哈哈:
【大爷太真实了】
【这才是用户反馈】
【这哥们项目压力应该更大了】
我在旁边笑得有点僵。
——这就是系统算不出来的部分。
你再怎么优化节点,也改变不了一个朴素的事实:
人都是为了自己方便和划算才来买东西的。
系统像是听到了我的心声:
【宿主,这就是你人类那一套“用户需求分析”。】
【气运系统只能帮你“不要刚起步就砸锅”,剩下的,你得自己想。】
“那你今天帮了我多少?”我问。
【帮你避免了以下情况:
——第一位顾客砍价之后,还要跟人说“亏了亏了”;
——首单寄出去的豆干在路上被压坏;
——直播间没有任何远程订单,现场以为这是个笑话。】
“那代价呢?”我眯眼。
【代价是——】
【今天整个古柳村,有三个人买菜时莫名其妙觉得“吃顿好的也没啥用”,放下菜篮子空手回家。】
我愣了一下:“你认真的吗?”
【这是平均层级的小幅波动。】
【你把好运集中在三户 + 小卖部门口,其他地方就会轻微变淡一点。】
“你就不能从外面世界调一点好运来?”我问,“比如把隔壁县城哪个老板的锦鲤体质借来用用。”
【可以。】系统淡定,【那叫什么?外来资本。】
“……”
我突然有点想笑。
——原来连系统嘴里,“资本”两个字都带着一点隐约的阴影。
集市进行到中午,人越来越多。
三户摊位前,终于开始有人排队:
老马鸡只卖掉一半,但已经开心得跟中了大奖一样,一边吆喝一边说“今天算开张”;
刘家豆干和卤味,靠着周甜直播间的那单外地订单,变成“爆款”,现场有人直接扫二维码说“给我来一斤试试”;
宁青夫妻摊位最惨,菜看起来跟镇上没差太多,被人嫌弃“没有品牌”,直到一个从市里来的年轻女孩拍照发朋友圈,配文——
【在真的村子里买到真的菜,感觉自己很环保】
她周围的朋友纷纷点赞,才带动几个人过来买。
三户都没赚大钱,但都赚到了第一笔“不是赔本”的钱。
太阳往西偏,老柳树叶子晃晃悠悠。
那棵树看起来还是秃的,但树干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作用——
总觉得没有前几天那种“要死要活”的灰气。
小杏坐在小卖部门槛上,喝着自己店里卖的冰可乐,汗把刘海黏成一撮一撮。
“今天这仗,还行?”我在她旁边坐下。
“还行。”她把可乐递给我,“总归,比我以前一个人在镇上摆摊要热闹多了。
那会儿没人认识你,你赔本你自己扛。
现在你前面挂着‘村项目’四个字,你扛不扛得住,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所以你就这么放心把自己家也绑上来?”我问。
“我没绑我家。”她摇摇头,“我先把自己绑上来。”
她看向对面人来人往:“你要是真能把这个集市搞出来,哪怕就三户赚到钱,我也能跟着转一圈。
到时候你还气运,我还欠债,各还各的。”
“你还什么债?”我笑,“你已经够苦的了。”
“谁年轻的时候没干过几件蠢事?”她撇撇嘴,“我爸那代做的决定,我也有份嘛。
我小时候在祠堂院子里喊得最响的就是‘我们古柳是十里八乡最旺的村’。
现在想想,也算嘴欠。”
她突然扭过头看我:“林宴。”
“嗯?”
“你要是有一天真能把运气分给别人……”
她把声音压得很低,“记得…也分我一点。”
“你不是最不信命的吗?”我反问,“之前谁说‘命这种东西,拿来当借口最方便’?”
“我是不信。”她哼了一声,“但我没说我不要。
你把运气分给别人,我可以当第一个实验品。
反正我这命,早就不值钱了。”
这句话比太阳还烫。
我喉咙有点紧,只能把可乐灌下去,冰得牙根发疼。
“傻不傻。”我说,“万一分着分着出事呢?”
“那就出事啊。”她耸肩,“我总得知道,是不是你真的把我们村的命偷走了。
要不然我这辈子见到你,嘴上骂你,心里还得给你留个位置,太累。”
周甜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把最后一段话全听到了。
“哎哟,好会说话哦。”她故意夸张,“小杏姐,你这段发到情感号,评论区至少一百个骂渣男。”
“滚。”小杏抬脚要踹她。
“哎哎哎别打我,我刚刚直播关了。”周甜笑得像个偷到好料的记者,“但这一段——”
她举起手机晃了晃,“我没录。”
“你要是录了我把你手机砸了。”小杏警告。
“我哪舍得啊。”她冲我眨眼,“这种东西留在你心里,比发在互联网上值钱。”
我突然有点感激。
——周甜这种人,看似只在意流量,其实比谁都懂哪条线不能踩。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系统最后一次弹出来:
【古柳农货集市·首日结算:
——马家:盈利 320 元(含预付款)。
——刘家:盈利 410 元(含远程订单)。
——宁青夫妻:盈利 160 元(含社交加成)。
——赵家企业示范点:暂无数据(走公司账)。
——宿主:气运负债总额不变,村源气运回流 +0.8%。】
“才零点八?”我皱眉,“折腾一天,就这点?”
【这是“利息的利息”。】
系统语气平静,【真正的本金还没动。】
“那什么时候动本金?”我问。
【等你准备好承受‘有人好运变平,有人坏运变惨’的时候。】
我沉默了很久。
村口路的尽头,远远能看见王支书骑着电动车往这边赶,估计来打听“今天战况如何”。
我突然意识到——
今天这一小步,只是把气运这盘账,从我一个人的噩梦,摊开给全村一起看了一眼。
后面,每一步都不会轻。
系统最后留了一句话:
【宿主,请注意——
——出资方梁思曼已经订好下周来访行程。
下一次,你要面对的不是三户和一个村,
而是:
——“项目成功故事”的写作者。】
“写故事的?”我冷笑,“她要怎么写?”
【这就看,你给她看见的是哪一面古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