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边关局势不容乐观,不然镇北王也不会将仅剩的三十余骑带走,但这对使团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剑洲不比北境和古月洲,作为和龙城接壤的九洲之一,剑洲的治安是最好的,龙城朝廷每三年举办的科举选拔出的举人和进士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在剑洲各知县知府任职。所以只要使团入了剑洲就不会再有袭杀发生,就算有凭借老剑仙现在的实力也可以轻松对付。
使团一行人来到了渡口,这里挤满了等着渡河的百姓,渡口作为两洲的交汇处,这里通常都是有重兵把守。
果不其然,负责看守此处的燕军校尉在看到使团后,忙率领一队人马赶忙上前。
“参见长公主殿下,末将收到军令,特在此等候。”燕军校尉自动无视了北境世子王莽,对着宁柔长公主抱拳恭声道。
闻言,宁柔缓缓掀开帘子,下了马车,声音悦耳道:“无需多礼,此行我们需要横渡渭水前往剑洲,有劳将军安排船只。”
“遵命,能为长公主解忧是末将的荣幸。”
悦耳的嗓音加上动人心魄的容颜以及尊贵的身份,试问哪个男人能不拜倒在龙阳长公主宁柔的石榴裙下?
使团众人托宁柔长公主的光,很快在大队甲士的护送下安全上了船。渡船很大,不可能只为使团一行人服务,所以船上还有其他人,这些人中有行走江湖的侠客、有往返两洲做倒卖生意的商贾小贩,还有普通的市井百姓。
作为龙阳皇室的长公主,一行人自然是以最高规格标准去安排的。使团一行人被安排在了渡船的第五层,渡船可以容纳近千人,甲板之上有五层小阁楼,而第五层阁楼一般都是住着达官显贵。
顺利上了船后,王莽独自一人漫步在甲板之上,此时渡船的甲板上挤满了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市井百姓以及普通侠客。
渡船坐一次可不便宜,哪怕是住船舱的收费标准也要五钱银子,甲板之上的阁楼更是至少三两银子起步,最贵的甚至能到二十两!因此这些囊中羞涩的江湖侠客和市井百姓一般都会选择经济实惠的船舱,但船舱里面光线昏暗,空气不好,夹杂着各种味道让人作呕。所以大家趁着停靠岸边的间隙纷纷来到甲板呼吸新鲜空气。
“小哥不是两洲之人吧?”王莽身侧的一名穿粗布麻衣的老者上前搭话。
王莽闻言微微一笑,说出心中疑惑:“何以见得?”
“剑洲人民风尚武,常年习武让他们的面容更加刚毅。古月洲人祖上多是商人,眼中往往偷着精明。而老朽观公子 面容俊朗,气度不凡不像是两洲之人。当然,如若老朽猜错了,还望公子莫怪,权当老朽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老者笑着解释道。
“老伯猜的不错,我确不是两洲之人。”王莽笑道。
“船舱呆久了,老朽实在是有些闲得慌,和公子聊两句,望公子莫见怪。”老伯说道。
“老伯说笑了,出门在外都是朋友,聊几句解解乏挺好的。”王莽淡淡道。
闻言,老者心安几分,继续说道:“公子既然不是两洲之人,那想必是第一次坐这渡船吧?关于渭水的传说可是许多,公子可有兴趣听一听?”
这一次,还未等王莽开口说话,只见老者身后传来一句娇嗔:“爹,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出门在外不要这么健谈,逢人就说上几句。”
闻言,老者不好意思的尴尬一笑道:“这是我家小女,此次去剑洲是带她去投靠她姐姐。”
王莽等老人侧身介绍时,才看到老者身后的一年轻女子,女子身穿极为朴素的布衣,身材高挑,纵使身着素衣也难掩她那惊艳的容颜。看的出来女子已经极为低调了,生怕自己的美貌惹人注目,但就算不涂粉黛胭脂,仅凭自身脸颊上的红晕以及摄人心魄的双眸也不知让多少男人春心荡漾。
好在王莽见惯了美女,眼前女子虽然惊艳却还是和宁柔以及慕容若曦有一定差距,所以王莽很快就收回目光,双眸低垂淡淡道:“姑娘多虑了,我和老伯聊的很开心。”
见王莽没和其他男人一样沉沦在自己的美貌之中,亦或者色眯眯的盯着自己,女子顿时心生好感,语气柔和道:“小女子曲婉婷见过公子。”
王莽摆摆手道:“我可不是什么公子,我就一粗鄙武夫。”
闻言,曲婉婷小手掩嘴噗嗤一下,双目动人道:“公子当真是会说笑,看穿着打扮也不像习武之人。”
渡船五层阁楼上,将窗推开一条缝的宁柔此时正咬牙切齿注视着甲板上的王莽,语气中满是醋意:“好你个王莽,当真是一刻也闲不住。”
宁柔身侧的翠儿闻言,好奇的看了眼甲板上的王莽,随即愤愤不平道:“驸马当真是风流成性,此次到了龙城翠儿一定启禀陛下,让陛下赏他几个大板子。”
闻言,宁柔瞥了眼翠儿,翠儿立刻禁声不再说话,于是她缓缓关上窗户,眼不见心不烦,幽幽道:“逢场作戏罢了,他喜欢就随他去吧。”
甲板上的王莽巧妙的岔开话题,看向老者问道:“老伯此去剑洲哪里?”
老者笑道:“不瞒公子,老朽此行去哪也不知,老朽大女儿不久前写了一封书信回来。我让同村的秀才念给我听了,说她在剑洲现在过得很好,嫁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官人,此次前去剑洲,下船便会有人来接。”
王莽闻言点了点头,不再多说。在这个年代,百姓家中稍有姿色的女儿都会想方设法送往大城镇去闯荡,如若被某个达官显贵瞧上,那整个家族因此都会鸡犬升天跟着共享荣华富贵。
见王莽不再说话,兴许是觉得王莽有些瞧不起这个当爹的,脸上神情有些许落寞,随即缓缓开口道:“渭水据说天地初开之时就已经存在了,而不知多少年过去了,渭水从未干涸,这也让民间有很多关于渭水的传说。”
闻言,王莽颇有兴趣的看向老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一百多年前,古月洲有一草莽英雄,因为不满古月洲当时沉重的劳逸赋税,于是揭竿而起,反了!这也是历史上着名的陈武起义。”老者不紧不慢道。
王莽略微回忆了一下,就想到了小时候教书先生给自己讲过陈武起义,大概过程便是一普通农民受不了官府强行征收的赋税,恰逢干旱之年,于是揭竿而起,带着同乡的数百人一路壮大起来,直至将整个古月洲都几乎攻陷,而当陈武把目光投向剑洲,在大军过渭水之时,昔日平静的渭水突然波涛汹涌,水底有数百条蛟龙同时翻涌而出,将陈武大军的船只全部掀翻,十万大军几乎丧失殆尽,而陈武也被蛟龙一口吞下,至此陈武起义彻底告一段落。当时教书先生还告诫过他,为人臣子一定要忠君报国,切莫行那谋逆之事,不然自会有天收。
“老伯是想说这渭水之下有蛟龙?而陈武就是被这蛟龙吞掉的?”王莽笑眯眯道。
见王莽听过这个传说,老伯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如常,继续说道:“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个传闻,但其实渭水之下真的有蛟龙,只不过平时都在河底沉睡罢了,而陈武渡河之所以会惊动蛟龙,只因陈武那时身上已经出了龙气,而蛟龙最喜食人间气运,因此才惹得百蛟争鸣。”
对此,王莽表面上是不置可否,但内心却不大相信,气运这东西虚无缥缈,与其说是因为陈武龙相初显,已经有了龙气,倒不如说蛟龙饿了,集体出来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