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星球的大气层已被撕裂成碎片,直径千里的光暴领域如同一颗失控的恒星,纯白的光能量化作锋利的刃片,肆意切割着地表的一切——水晶建造的城市墙体崩裂,能量灌溉的种植园瞬间焦枯,光维文明的居民被迫挤在地下掩体中,透过能量观测窗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摧毁。更令人揪心的是,那些已掌握初步能量形态转换的族人,身体在光暴的紊乱波动中逐渐变得透明,仿佛下一秒就会消散在空气中。
“是长老会的激进派干的!”光维长老光曦的全息投影出现在联盟总部的紧急会议室里,她的银白色长袍沾满能量灼烧的痕迹,左臂无力地垂在身侧,显然是在阻止光暴时受了伤,“他们不满联盟的审批流程,认为我们太过保守,就通过非法渠道窃取了能量转换技术的片段数据。”她的声音带着哽咽,“现在带头的人已经在光暴中失控消散,剩下的人根本无法控制局面。”
“立刻启动一级救援预案!”悠悠的声音刚落,共生权杖已发出金色光芒,定位到光明星球的坐标,“超一,带上机械族最新的能量干扰装置;楚楚,集结所有心灵能力者构建意识引导网络;镜像悠悠,你留守联盟总部,协调各维度的能量支援。”十分钟后,由探索舰领衔的救援舰队穿过跨维通道,瞬间抵达光明星球的轨道上空。
刚靠近光暴领域,舰体的防护层就发出刺耳的警报,悠悠手中的共生权杖剧烈震颤,杖尖投射出光暴核心的影像:“光能量已与残缺的技术碎片完全融合,形成了‘无序光核’,它在不断吞噬周围的能量自我增殖,若不及时净化,不出三个小时就会突破光明星球的引力范围,扩散至周边维度。”
“我来牵制它!”超一按下机械臂上的按钮,数十个小型能量干扰器从探索舰中释放,如卫星般环绕在光暴周围,“这些装置能发射创造能量脉冲,暂时打乱光暴的能量流动,为你争取净化核心的时间。”随着他的指令,干扰器同时亮起金色光芒,无数能量脉冲如利剑般刺入光暴,原本狂暴扩张的光暴瞬间停滞,内部的光刃也出现了短暂的紊乱。
“就是现在!”悠悠纵身跃出探索舰,身体在平衡能量的包裹下化作金色能量体,径直冲向光暴中心。可刚进入光暴领域,无序光核就释放出毁灭性的能量冲击,金色的防护层瞬间被撕裂,悠悠的能量体胸口出现一道清晰的裂痕,剧痛让他险些失去意识。
“悠悠,用心灵能量引导!”楚楚的声音穿透光暴的嘈杂,通过心灵链接直接传入悠悠的意识,与此同时,无数淡蓝色的心灵能量丝线从救援舰中延伸而出,如温柔的藤蔓般缠住无序光核,“光维文明的本质是‘守护之光’,不是破坏与征服!你把这个信念传递给光核!”
悠悠立刻稳住心神,将光维文明的传承记忆从意识中调出——那是光维祖先在低维宇宙遭遇灾难时,用自身能量构建防护罩,守护数十亿陌生生灵的画面;是光曦长老年轻时,为了拯救被困在黑洞边缘的灵脉飞舟,耗尽一半能量的过往。这些承载着“守护”初心的记忆,化作金色的意识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无序光核。
无序光核的狂暴波动逐渐平缓,原本纯白的光能量中透出一丝温暖的金色。“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不是用来炫耀力量的工具。”悠悠将双掌按在光核上,平衡能量如细密的网络,彻底包裹住光核,“现在,跟着我的引导,把无序的能量转化为守护的力量。”
随着悠悠的引导,无序光核开始逆时针旋转,狂暴的光能量被逐渐梳理成有序的“守护光流”,顺着光核向外扩散。那些正在消散的光维族人,在接触到守护光流的瞬间,透明的身体逐渐凝实;被摧毁的城市废墟上,新的水晶嫩芽开始生长;撕裂的大气层,也在光流的修复下慢慢闭合。
三个小时后,光暴彻底消散,光明星球被一层璀璨的金色光罩包裹,象征着光维文明重拾初心。光维激进派的剩余成员被带回联盟总部接受审判,首领低着头,声音充满悔恨:“我以为掌握了强大的技术,就能让光维文明成为全维度的主宰,却忘了我们文明诞生的初心是守护,不是称霸。”
悠悠看着他,缓缓说道:“全维文明的强大,从来不是某一个文明的单独领先,而是所有文明并肩前行的力量。技术没有对错,错的是使用技术的人偏离了共识的方向。”联盟随即通过了“技术管控法案”,成立由各文明代表组成的“技术监督委员会”,任何涉及全维度安全的技术应用,都必须经过委员会全员投票通过才能实施。
光曦主动申请担任委员会主席,她走到悠悠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是光维文明的内部问题,让整个联盟陷入危机。我会用这次的教训,严格把控每一项技术的应用方向,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共识。”
悠悠伸手扶起她,拍了拍她的肩膀:“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所有文明能共同承担责任,一起纠正错误——这就是共识的真正意义。”两人望向窗外的光明星球,金色的光罩在星空中格外耀眼,那是光维文明觉醒的象征,也是全维度共识的见证。
就在救援舰队准备返回联盟总部时,悠悠的共生权杖突然再次震颤,这次不是警示,而是来自传承核心的异动。一道立体星图凭空出现在舰桥中央,正是之前在传承圣殿中见过的维度集群星图,但这次的星图更加清晰,其中一个编号为“c-101”的维度被标注上了醒目的红色警示,旁边的超古文字注释经本源意识翻译后,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虚空能量侵蚀,文明存续倒计时:7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