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渊深谷的晨雾还未散尽,淡绿色的灵雾缠绕在古木枝干间,谷底的灵脉桩静静立在中央,经过前日的清理,桩身周围已无碎石阻碍,只是断裂的顶端仍泛着淡淡的灰,像蒙尘的上古珍宝。悠悠带着五名巴国弟子站在桩前,手中捧着摊开的巴国秘策,书页停在 “灵脉桩修复术” 的章节,木灵光顺着书页边缘轻轻流淌,与桩身的纹路隐隐呼应。
“秘策说,修复灵脉桩需先以‘同源灵脉’唤醒桩心,再逐步填补残缺,最后注入五族灵脉完成激活。” 悠悠抬眼看向弟子们,蛇纹法器斜挎在肩,杖头的轩辕剑残片泛着细碎金芒,“我们先尝试用巴国木灵脉唤醒桩心,李师兄带两名弟子负责稳定灵脉输出,避免灵力波动损伤桩身;王师弟和剩下的师兄随我注入主灵力,注意跟上我的节奏。”
“是!” 弟子们齐声应下,迅速按方位站好。李师兄取出三枚木灵锭,嵌入灵脉桩周围的临时灵脉阵中,木灵锭亮起淡青,为后续灵力注入搭建了稳定的 “缓冲带”;王师弟则握紧木灵杖,指尖抵在杖头的青晶上,提前凝聚灵力,眼中满是专注 —— 经过前日的争议,弟子们对悠悠的决策已完全信服,此刻只想全力协助修复。
悠悠深吸一口气,将手掌贴在灵脉桩的木灵纹上,指尖注入温和的木灵脉。起初,桩身只是微微发热,纹路间的灰气缓缓消散;随着她加大灵力输出,淡绿色的光从纹路中渗出,顺着桩身向上蔓延,原本断裂的顶端竟泛起了一层薄薄的绿光,像有生命般缓缓蠕动。
“桩心醒了!” 王师弟忍不住低呼 —— 他能清晰感受到,灵脉桩正通过木灵纹 “吸收” 灵力,周围的灵雾也被牵引着向桩身汇聚,古木的枝叶轻轻摆动,似在为灵脉桩输送自然灵脉。
其他弟子见状,立刻同步注入灵力。五道淡青灵光从不同方向汇入灵脉桩,桩身的绿光愈发浓郁,纹路间的细节逐渐清晰,甚至能看到细碎的灵脉藤虚影在桩内流转。残缺的顶端也有了变化,一层薄薄的 “灵脉膜” 正在形成,试图填补断裂的缺口,只是膜的质地还很脆弱,随着灵力注入的节奏微微颤抖。
然而,半个时辰后,悠悠的额头渗出了细汗,注入灵力的指尖也开始发麻 —— 灵脉桩吸收灵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仅凭五名弟子的灵力,已难以支撑缺口的修复,那层灵脉膜不仅没有增厚,反而因灵力供应不足开始变得透明。
“停!” 悠悠果断收回灵力,灵脉桩的绿光瞬间黯淡了几分,灵脉膜也随之消散,只留下桩身纹路的淡淡绿光,“灵脉桩需要的能量远超预期,我们的木灵脉只能唤醒桩心,要修复残缺、激活节点,必须借助其他四族的灵脉 —— 单独靠巴国,做不到。”
李师兄也收起木灵杖,语气带着一丝遗憾:“之前高估了我们的灵力储备,看来五族灵脉共生确实是唯一的办法。”
悠悠没有气馁,她取出灵脉笔,在灵脉桩周围的地面画出五圈标记,每圈对应一族的灵脉属性:“我们先标记好五族灵脉的注入位置,记录下桩心的灵脉频率,然后返回青丘 —— 狐帝那边应该已收到各族的进展,正好借此机会召集大家,商议五族共同激活灵脉桩的具体方案。” 她顿了顿,看向灵脉桩顶端,“而且,灵脉桩已被唤醒,短时间内不会再陷入沉睡,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协调。”
弟子们点头应下,开始协助记录灵脉数据:王师弟测量桩心的灵脉波动频率,李师兄绘制注入位置的详细图谱,悠悠则将秘策中 “五族灵脉配比” 的章节折起,准备带回青丘供各族参考。
就在这时,灵脉桩突然毫无征兆地爆发出一阵强光 —— 淡绿色的光冲天而起,穿透谷顶的晨雾,直指向青丘的方向。悠悠下意识抬头,掌心的蛇纹法器突然发烫,杖头的轩辕剑残片与灵脉桩的强光产生共鸣,泛着金绿交织的光。
更奇妙的是,她的脑海中竟隐约感应到一股熟悉的灵脉波动 —— 那是青丘议事殿灵脉玉的气息!波动中带着淡淡的回应,似在与灵脉桩的强光隔空对话,虽然微弱,却清晰可辨。
“是青丘的灵脉玉!” 悠悠心中一喜,握紧蛇纹法器,“灵脉桩与青丘灵脉真的存在连接!这说明秘策记载没错,它就是五族灵脉的核心节点,修复后不仅能串联藤渊、极北,还能直接与青丘的灵脉网互通,防御网的稳定性会大大提升!”
这意外的共鸣让弟子们也振奋起来,李师兄笑着道:“看来我们的辛苦没白费,至少证明了灵脉桩的价值,各族看到这共鸣,肯定会更愿意投入灵脉支持。”
悠悠收起灵脉笔,将记录好的图谱与秘策收好:“我们尽快整理行装,今日就返回青丘 —— 灵脉桩的进展、楚楚那边的道具污染、极北的混沌低语,还有玄辰长老的幻灵机关阵,这么多信息需要汇总,五族的下一次议事,必须尽快召开。”
弟子们迅速收拾好工具,灵脉桩的绿光已渐渐平复,却依旧维持着淡淡的亮度,像一盏指引方向的灯,立在藤渊深谷中。晨雾散去,阳光透过谷壁的缝隙洒在桩身上,为其镀上一层金边 —— 这根沉睡千年的上古灵脉桩,终于在五族协作的浪潮中,重新显露出它的价值,而五族共同激活它的那一天,也已不再遥远。
众人转身向谷外走去,灵脉兽欢快地跟在身后,尾羽的橙红与灵脉桩的绿光遥相呼应。悠悠回头望了一眼灵脉桩,心中充满了期待 —— 当五族灵脉同时注入这根石柱时,或许就是山海界抵御混沌的真正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