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城破,山东各州再无阻拦生民军的力量。
生民军三面出击,势如破竹。
五月初,秦叔宝率军一路挺进,直捣黄龙、攻入登州,占领靠山王府。
随后史大奈领兵五千镇守登州,秦叔宝带余下八千兵马去收服滨州和德州。
(隋帝杨广虽改州为郡,但自文帝时代走来的百姓,依旧习惯称呼地方州名。只在官方文书上会以郡名记录,以表正式。)
生民军虽不曾招兵买马,却并不意味着没有收服降军。
只不过,生民军军纪严苛,摒弃以往拉壮丁、充人头的做法,降军没有经过审查,暂不算入主力军序列。
当然,战功依旧予以核算。只是生民军内部的培养体系和思想体系未曾落实。
同一时间,樊虎和谢映登攻入枣州和临州,不日将平定此地。
麻烦的,还属泰州和宁州两路。
翟让的进攻目标泰州还好,虽有泰山阻隔,地势险要,也无非耗费更多的时间。
最棘手的,是王君可去的宁州。
此地,有一方传承千年的世家——孔家。
无论是哪一方势力夺取天下,孔家始终屹立不倒。
纵使五胡乱华的黑暗年代,曲阜之地的光辉依旧没有熄灭。
而如何面对孔家,将是生民军成立以来所遇最大的难题。稍有不慎,就是前路晦暗。
好在此地武德不足,王君可占据宁州后,安排防务,整顿民生,倒也和孔家一时相安无事。
只是,这种平静能维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
中原一带,义军联盟依旧在和隋帝杨广斗智斗勇。
义军联盟出手,在小幽山设下大阵,阻挡巡游队伍回归。
秦真插手,挡住了宇文成都后,伍云召等人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却被裴元庆所阻。
诸将人人带伤,裴元庆得到隋帝倾力培养,勇不可当。再加上其父裴仁基、姜松、杨玄感、李靖等人,隐隐压制义军一头,却前进缓慢。
隋帝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愤而下达圣旨召集四方猛将勤王。
第一封圣旨,入洛阳,调王世充、宇文伤、独孤阀阀主独孤峰斩断义军身后的利益链。
第二封圣旨,过黄河,直达太原李氏,指名道姓要李世民和李元霸前往救驾。
第三封圣旨,调北平府世子罗成和燕云十八骑南下。
第四封圣旨,调次子齐王杨暕和老臣韩擒虎、贺若弼入西域,换回西域大将魏文通,令其坐镇洛阳,等待命令。
这一来一回,六月已过。
......
义军联盟在前阻路,皇帝晚归一日,大隋的威望就衰落一日。
各地文武官员对于大隋的忠诚也会一日不如一日。
若是长久不归,就连洛阳城,也未必会继续认同隋帝的意志。
而这,就是暗中支持义军势力的阳谋。
各义军首领明知有鬼,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
一旦隋帝回归洛阳,上下一心,最先死得不是别人,一定是各路义军。
隋帝杨广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派人彻查。
按照常理,宇文伤坐镇,独孤峰指挥,王世充办事,这个班子没问题,对于各地世家也有足够的威慑力。
但隋帝忽略了一点。
真正的敌人,往往不在面前,而在身后。
这支大军狠狠扫荡了一波中原大地的反抗分子,朝廷的统治力明显畅通许多,但就是始终无法杜绝义军大营神秘的支援。
而这,还有秦真和单雄信暗中调查,传信给宇文成都的一分功劳。
当然,调查还是有成果的。义军联盟以一旬百里的速度缓缓后退,步步为营。
六月中旬,生民军初步达成战略目标,占领山东九州之地。
生民军数年来积累的文武官员迅速补上,趁着这当下前所未有的机会在各地大兴改革,所过之处血流漂橹,为民请命。百姓热泪盈眶,群情激奋。
有了充足的钱粮和人口,生民军大肆扩军,短短一月增兵十二万,分布在九州之地,镇压一切不服。
与此同时,单雄信以损失惨重为由,主动要求从后方补充兵源。
增至七人的义军联盟议会,看着苦战两月、从一万人打到五千人的生民军,确实是“损失惨重”,不得不换。
不像其余二十三路义军,越发兵强马壮,军容严整,全军上下好似换了一茬般。
义军联盟中生民军本就是一等一的精锐,秦真本人在此与宇文成都对峙,隋军将领又不是发疯,一定要和生民军死磕。
生民军所谓的五千死伤,实则是在数次战败之中,调往他处,另有所用。
真正的死伤,不到五百。
......
七月,樊虎先行带一万大军赶到义军联盟,换回单雄信四将和五千“残部”。随后,秦叔宝安顿好军务,会同军中数位后起之秀赶到战场。
秦真预感到李元霸将至。也想看看,秦叔宝能不能挡住天命二凤的满级亲和力。
顺便,在义军中勾几个将领回去。
尤其是裴元庆,让秦真眼馋不已。何况在原本的轨迹中,他本就是瓦岗中人,且裴家长女裴翠云,在剧版英雄传世界,和程咬金有命定姻缘。
这些年秦叔宝儿女双全,程母早就羡慕得不得了。奈何程咬金与监寺广亮一般无二的体型实在惊人,不是一般的姑娘可以消受。
单雄信快马加鞭赶回济州,一来确为轮换诸将以见识天地广阔;二来,生民军壮大,身为军方支柱的单雄信自当要有战功傍身。
博州以东的六州之地,就是单雄信的用兵之所。
最初的计划是,秦叔宝去义军联盟,单雄信攻济州。但碍于秦家家仇,单雄信主动退让,这才有秦叔宝攻济州、杀杨林、报父仇、了心愿的历程。
仿佛是天命的牵引,秦叔宝抵达义军联盟时,李元霸和李世民也面见完隋帝,加入大军。罗成更是先二人一步到达,早已等候多时。
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次,隋军主动发起进攻。
裴元庆和李元霸联手,加上姜松组成箭头,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饶是秦叔宝和伍云召三兄弟,加上恢复伤势的李子通为首,再辅以义军数十员大将联手,也被这三人杀得节节败退。
至于杜伏威和辅公佑,在裴仁基和李靖联手布下的军阵,战力大减,又被罗成和燕云十八骑合击,险些命丧当场,更不用谈左右战场局势。
余下的义军,根本挡不住隋军的冲击。
此战,隋军追亡逐北,打得义军一溃千里,再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