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的寒冬,似乎格外漫长而凛冽。当第一场大雪覆盖了豫北平原,也暂时冻结了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能。然而,在这片银装素裹之下,暗流的涌动却从未停歇,反而因表面的平静而愈发显得诡谲难测。
吴庄堡的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窗缝间渗入的寒意。林慕义面前的书案上,摊开着王五近期送来的所有情报汇总。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几份看似不起眼,却让他眉心深锁的消息上。
其一,来自京师。杨嗣昌推动的“议和”似乎取得了某种“突破”,有迹象表明,沈阳方面派出了规格不低的使者(虽未公开),秘密抵达了北京,下榻于会同馆,由杨嗣昌的心腹全程陪同,戒备森严。朝中清流,如少詹事黄道周等人,闻风而动,接连上疏痛斥“和议”之非,言辞激烈,直指杨嗣昌“卖国”,然奏疏皆如石沉大海,留中不发。崇祯皇帝的态度,暧昧不明。
其二,来自宣大。卢象升战死后,宣大总督一职空缺,杨嗣昌试图安插亲信,却遭到当地将领和部分朝臣的抵制,陷入僵持。宣府、大同等地边防,因主帅缺失、粮饷不继、士气低落,已然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和破绽。王五麾下哨探甚至回报,个别边堡守将已有弃守之心,只是碍于严冬和军法,尚在勉强支撑。
其三,来自南方。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在跳出车厢峡后,并未如朝廷所愿互相攻伐,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默契”,各自在湖广、四川等地流动作战,避实击虚,官军疲于奔命,剿抚两难。更令人不安的是,有零星消息显示,似乎有不明身份的“说客”在流寇首领之间穿梭往来。
其四,来自王五安插在宫中的那条极其隐秘的暗线。消息极为简短,却字字惊心:“东宫咳疾转重,陛下连日探视,忧形于色。宫中似有异动,周后(周皇后)频召嘉定伯(周奎)入宫。”
林慕义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这些分散的信息,在他脑中迅速交织、串联。
杨嗣昌的“议和”若成,北疆防务必将形同虚设,清军下次入寇将更加肆无忌惮。宣大边防的糜烂,等于为潜在的敌人敞开了大门。南方流寇的坐大,持续消耗着帝国最后的气血。而太子病重、外戚频繁入宫……这指向了一个他最不愿看到,却必须提前防备的可能性——国本动摇!
一旦太子有个三长两短,或者崇祯在内外交困下做出更立储君的蠢事(并非没有先例),必将引发朝局更大的震荡,甚至可能成为压垮这个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山雨欲来风满楼……不,是狂风已至,只是大部分人还在屋内,未曾察觉罢了。”林慕义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历史的进程,似乎因为他这只蝴蝶的翅膀,在某些细节上发生了偏移,但大势的走向,却依旧朝着那个既定的、悲惨的深渊滑去。
他不能再被动等待了。必须主动出击,至少,要为自己和振明军,在这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抢占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来人,请陈忠、王五、李贵、赵铁柱过来。”他沉声吩咐。
很快,核心将领齐聚书房。炭火的暖意,驱不散众人脸上因严峻形势而带来的肃穆。
林慕义没有赘言,直接切入主题:“局势诸位皆知,已危如累卵。朝廷靠不住,杨嗣昌欲卖国,宣大边防将崩,流寇坐大,甚至……国本都可能动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震惊的脸,“我们不能再困守豫北,必须有所作为。”
“教官,您下令吧!是北上加强宣大,还是南下打击流寇?”李贵第一个请战。
“不,都不是。”林慕义摇头,手指点在舆图的京师位置,“我们的目标,在这里。”
众人皆是一愣。京师?那里是龙潭虎穴,是杨嗣昌势力最盛之处,去那里能做什么?
“不是去打仗,是去……下棋。”林慕义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要在棋盘落下决定性的棋子之前,先布下我们的暗子。”
他看向王五:“‘潜龙计划’必须立刻启动,不惜代价!我要在三个月内,在京师,在东宫身边,至少埋下三颗可靠的钉子!不仅要能传递消息,必要时,要能起到掩护甚至……协助转移的作用!”他话语中的含义,让王五心头巨震,但看到林慕义那决绝的眼神,他重重抱拳:“属下明白!纵是刀山火海,亦在所不辞!”
“陈忠,”林慕义转向他,“即日起,秘密组建一支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人数不在多,在于精悍、可靠、绝对忠诚。全部配备最好的战马、新式火铳和手雷,进行高强度野外生存、长途奔袭和小规模突击训练。这支部队,将作为我们未来的‘拳头’,由我直接指挥!”
“是!”陈忠凛然领命。
“李贵,你的骑兵,开春后要动起来。以剿匪、巡边为名,向西北方向,逐渐靠近宣大边境。不是去接管,是去熟悉地形,建立秘密补给点,绘制详细地图。一旦宣大有变,我要我们的力量,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至少……要能接应一些人出来。”
“赵铁柱,开春后,格物院产能必须再上一个台阶!尤其是火药和定装弹药。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三个月,库存翻倍!另外,我画的那几种‘信号火箭’、‘照明火箭’的图样,尽快试制出来,配发给部队。”
一道道命令,不再是单纯的防御和备战,而是带着强烈的主动出击和深远布局的意味。众人虽然对某些命令的具体目的尚不完全清晰,但出于对林慕义绝对的信任,都毫不犹豫地领命执行。
会议结束后,林慕义独自留在书房。他推开窗户,冰冷的空气涌入,让他精神一振。窗外,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苍茫。
他知道,自己正在下一盘极大的棋,对手是杨嗣昌,是皇太极,是李自成,甚至是这冥冥中既定的国运。而他手中的棋子,还远远不够强大。
但他没有退路。这风已起于萍末,很快就会演变成席卷天下的风暴。他必须在这风暴彻底爆发前,让自己成为那个能够力挽狂澜,至少,是能够保住华夏文明一缕星火的人。
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缓缓写下了四个字:
未雨绸缪。
雪,依旧在下,覆盖了旧年的痕迹,也仿佛在掩盖着即将到来的、血与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