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山被儿子话语中的气魄所感染,只觉胸中豪气顿生,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纵横江湖的岁月,但眼界与格局却已天差地别。
他沉吟片刻,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而睿智:
“建立宗门……此事非同小可,千头万绪。
无忌,你有何具体想法?
为父虽修为浅薄,但活了这几十年,于人情世故和管理调度上,或可为你分担一二。”
张无忌看着父亲,眼中流露出孺慕与信赖交杂的神色:“爹,您过谦了。
正是需要您来为孩儿掌舵扶稳。”
他身体微微前倾,分析道:“您性格沉稳仁厚,行事公允,明辨是非,在武当山时便协助大师伯处理诸多事务,经验丰富。
如今又得九品金灵根,金性至刚至阳,主‘杀伐’亦主‘规则’、‘秩序’,最是公正不阿。
未来宗门若立,这执掌戒律刑赏,维护门规森严的重任,非您莫属!
您就是未来宗门最坚实最可信的基石!
有您坐镇,孩儿才能放心在外开拓,无后顾之忧。”
这一番话,可谓是将张翠山放在了未来宗门权力架构的核心位置,更是对他品行和能力的高度认可与倚重。
张翠山闻言,心中震动,更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与自豪。
他明白,这不仅是儿子的信任,更是他作为父亲,作为宗门未来一份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重重颔首:
“好!既然无忌你如此信重,为父必当竭尽所能,为你,也为咱们张家和所有追随者的未来,打理好这‘家业’!
这戒律长老之位,为父接了!”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仿佛与这方小世界融为了一体,一种名为“传承”与“开创”的力量,在无声无息间涌动、凝聚。
随后,父子二人就未来宗门的雏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从弟子的选拔标准(灵根资质与心性并重),到资源的分配制度(贡献度兑换),再到各级职司的设定,乃至宗门法规的初步构想……
张翠山凭借其丰富的阅历和管理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中肯的建议,让张无忌颇受启发,许多模糊的想法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他们畅想着,将来宗门之内,传道峰上功法碑林林立,丹霞谷中炉火日夜不熄,演武场上剑气冲霄,弟子们勤修不辍,一片欣欣向荣。
而他们张家,作为宗门的创始核心,将引领着这股力量,不断向上,突破一层层境界壁垒,最终屹立于仙道之巅!
这一番长谈,直至月过中天。
当张无忌离开父母院落时,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与动力。
有了父母的全力支持,有了明确的功法指引,有了日渐壮大的班底,更有了一群需要守护的至亲骨肉……
他的仙途,他想要建立的秩序与辉煌,不再只是孤身一人的野望,而是一个正在稳步推进、触手可及的宏伟目标。
他抬头望向小世界那浩瀚的、由他意念模拟出的星空,眼神坚定如铁。
金丹宗门,只是起点。
他的目标,是那星辰大海,是那大道尽头!
……
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蜿蜒南下的官道。
路旁的草木叶片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在初升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张无忌换乘了另一匹神骏非凡的乌骓马,通体乌黑,四蹄雪白,马鬃在晨风中轻轻飘动。
他并未急于赶路,而是信马由缰,任由这匹灵性的坐骑不疾不徐地踏着官道上的碎石子,发出富有韵律的“哒哒”声。
他身着一袭月白长袍,与昨日那件青衫略有不同,更显几分儒雅与洁净。
双眸微闭,看似在马上闭目养神,实则心神早已沉入识海,反复推演,参悟着那部直指金丹大道的《青云诀》。
金丹之境,乃是修仙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
褪去凡胎,凝聚大道之种,寿元暴涨至千载,更能施展诸多呼风唤雨、驾驭法宝的强大神通。
《青云诀》中记载的灵力运转法门,如何由气态灵力压缩、提纯,逐步向液态真元转化,如何在丹田内构筑道基,最终引动天地灵气,凝聚虚丹,直至碎丹成晶……
每一步都玄奥异常,却又在“满级理解”下,被他迅速消化吸收,化为自身底蕴。
他沉浸在这大道玄妙之中,周身气息愈发内敛,仿佛与胯下骏马、与这官道、与周围的山林田野融为一体,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天人交感”状态。
外界的一切声响——鸟鸣、风声、远处农夫的吆喝——都变得遥远而模糊,如同背景的伴奏。
……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前方约莫一里之外,一处相对狭窄,两侧林木较为茂密的官道转弯处,激烈的兵刃交击之声、女子带着惊怒的呵斥声,以及男子阴狠的呼喝声,骤然打破了清晨的平和!
张无忌那沉浸在《青云诀》玄妙中的心神被微微触动,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并未立刻睁开眼。
他的神识如同水银泻地,早已先一步蔓延过去,将前方的景象“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十余名身着黑色劲装、黑巾蒙面的汉子,正将七八个身穿灰色僧衣的尼姑团团围在中间。
攻势凌厉,配合默契,显然训练有素,绝非寻常毛贼。
被围在核心的,是一位年约四旬、面容刚毅、手持长剑的中年尼姑。
她僧袍的袖口与衣摆处,已有几处被利刃划破,沾染了斑驳的血迹,呼吸略显急促,显然内力消耗巨大,且受了些轻伤。
但她身形依旧挺拔如松,一双眸子锐利如鹰,死死护在身前几名年轻女尼的身前,手中长剑舞动,化作一片森寒光幕,竭力抵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她身后那几名年轻女尼,个个脸色煞白,眼中充满了惊恐与无助,背靠背结成一个小小的圆阵,挥舞着长剑勉力支撑,但剑法已见散乱,险象环生。
地上,已然倒伏着两三名恒山派弟子的身影,生死不知,鲜血染红了黄土路面。
“阿弥陀佛!”那中年尼姑,正是恒山派白云庵庵主定逸师太。
她格开迎面劈来的一刀,厉声喝道,声若洪钟,试图震慑敌人,
“你们到底是何方神圣?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在此伏击我恒山派出家人!
究竟与我恒山派有何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