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走到他身边,轻轻按住他的肩膀:
“老爷也是为了大局,不必太过自责。咱们荣国府能做些什么吗?比如……拿出些私库的银子买粮?”
贾政握住她的手,眼神里有暖意闪过:
“你说得对,是该拿出些家底来。”
贾政握紧秦可卿的手,眼神愈发坚定,
“你身为嘉善县主,这些年陛下赏赐的金银玉器、田庄铺子不在少数,如今国难当头,正好派上用场。”
“既算你为国分忧,也不辜负陛下对你的恩宠。”
秦可卿眼中一亮,连忙应道:
“我这就去清点私库,把能折现的珠宝首饰、闲置的田契都整理出来,明日就送往户部送往前线。”
她转身就要往外走,却被贾政轻轻拉住。
“不急在这一时。”
贾政温声道,
“你先让人备些清茶点心,容我静一静。今日朝堂之事让我有所感悟,正好趁这功夫梳理梳理。”
秦可卿会意,点头道:
“好,我去吩咐下人,再亲自去库房看看,尽量多凑些物资出来。”
说罢,便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特意嘱咐门外的丫鬟不要打扰。
贾政起身走到内间的炕边坐下,双腿盘起,缓缓闭上双眼。
他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神识如倦鸟归巢般缓缓收缩,最终沉入识海。
识海之内,原本平静的“心湖”此刻却泛起微澜——白日里听到的百姓抱怨、官员争执、皇帝叹息,那些关于战争、饥荒、苦难的情绪碎片,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
他静静体悟着这细微的变化,忽然明白:
所谓人道,从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千万人的生计、期盼与苦难交织而成的洪流。
此前他修炼神识,多求自身稳固,今日才懂,若不能顺应这洪流,甚至为其导流疏堵,纵有再强的修为,也难安身立命。
不知过了多久,外间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贾政缓缓收功,睁开眼时,眼神已恢复清明,多了几分沉稳与通透。
秦可卿端着一盏参茶走进来,轻声道:
“老爷,私库清点得差不多了,能凑出八万两银子和五百石粮食,我已经让人去联系户部,明日一早就启程送往前线。”
贾政接过参茶,暖意顺着喉咙滑入心底:
“辛苦你了。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应对朝堂之事。”
他看着秦可卿,忽然笑道,
“这一趟捐赠,不仅是为国分忧,也是你我修行的机缘——人道兴衰皆在细微处,能为百姓多做一分,便是一分功德。”
秦可卿虽不完全懂他话里的“修行”之意,却也感受到他语气中的笃定,点头应道:
“嗯,只要能帮上忙,再多付出些也值得。”
窗外夜色渐浓,荣国府的灯火却依旧明亮。
秦可卿清点私库筹备捐粮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荣国府。
府里主子听闻北边战事吃紧、百姓遭殃,又加上外面关于“官兵缺粮、百姓困苦”的传言,都动了捐资助饷的心思。
不过半日功夫,便有人陆续提着礼盒、捧着银两,往秦可卿的院里赶。
贾政从书房出来,便跟着秦可卿往她院里去。
刚到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人声鼎沸,推门一看,顿时愣住——除了贾母和邢夫人没到,李纨、王熙凤、芸娘、宝儿、柳氏、南瑾,晚晴等女人,连小辈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都在,个个面前都摆着大小不一的包裹。
“老爷来了!”
王熙凤眼尖,率先起身招呼,脸上堆着恳切的笑,
“听闻太太要捐私产助军,我也凑了些银子首饰,虽是杯水车薪,也算份心意。”
她说着指了指面前的锦盒,心里却有些打鼓——自己平日里爱财,此刻若不表示,怕是要落个“贪吝”的名声。
李纨也起身道:
“我把压箱底的几锭金元宝找出来了,还有先夫留下的几块古玉,虽不值大钱,也是咱们荣国府女子的一点心意。”
她看着贾政,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父亲一心为国,遭受非议,自己身为内宅儿媳,自然不能拖后腿。
探春上前一步,捧着一个小巧的木盒:
“父亲,这是我平日里攒的月钱,还有老太太赏的一支翡翠簪子,也一并捐了。北边战事要紧,咱们不能只看着可卿嫂子出力。”
她性子向来爽利,见府里上下齐心,心里既感动又振奋。
秦可卿笑着走上前,一一接过众人送来的财物,对管事媳妇道:
“快把这些都登记好,明日一并送去户部那里兑换粮草。”
“是,太太。”
管事媳妇连忙应下,拿着账本仔细记录。
贾政看着眼前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们能有这份心,我很是高兴。”
正说着,贾母身边的大丫鬟匆匆跑来:
“二奶奶,老爷,老太太听说府里人都在捐钱捐物,让我把这个送来。”
她递过一个沉甸甸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整套赤金镶宝石的头面,还有一张五千两的银票。
“老太太怎么把这个都拿出来了?”秦可卿有些惊讶——这套头面是贾母的心头好,平日里从不轻易示人。
大丫鬟笑道:
“老太太说,国难当头,哪还顾得上这些身外之物?只要能守住北边,让百姓安稳,她什么都舍得。”
众人听了,都深受触动。
迎春性子柔弱,此刻也红着眼圈道:
“我……我也有几匹上好的绸缎,虽不能换粮,或许能给前线将士做些棉衣。”
“当然好!”
秦可卿连忙应下,
“棉衣也是将士们急需的,你这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这时,邢夫人的陪房也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布包:
“我们夫人说,她虽没什么值钱东西,却也凑了二十两银子,让给前线买点粮草。”
邢夫人向来吝啬,能拿出这些银子,已是难得,显然也是被府里的气氛感染了。
贾政见状,越发感慨:
“好!好!可卿,你安排人把这些财物分类整理,明日一早便送去兑换,务必尽快送往前线。”
“放心吧老爷,我都安排好了。”秦可卿点头应下,眼里满是干劲。
管事媳妇很快清点完账目,上前禀报:
“回老爷、二奶奶,府里众人共捐银十三万三千两,首饰玉器若干,还有绸缎二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