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杨佑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
“免去虞衡清吏司郎中一职,着贾政接任。”
顿了顿,皇帝又看向贾政,语重心长道:
“贾政,你且记住,往后多专注于办公之事,少参与那些流言蜚语。”
“工部兵器制造一事至关重要,你要好生督办,若再出纰漏,朕定当严惩不贷。”
贾政心中一凛,忙出列叩首:
“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兵器制造按时完成,不负陛下重托。”
殿上众臣见状,纷纷交换眼神,各自心中自有打算。
贾政此时也有些懵,按照剧情中没有这件事啊,怎么突然给自己升职。
贾政由于是荫封官职,在朝中并不被看重,
再加上性格古板,此次职位也是烫手山芋,因此前来祝贺的并不多,
只有工部的通僚和上官前来祝贺。
原虞衡清吏司郎中孙昌元孑然一身离开。
回到衙署,贾政望着手中明黄诰命,耳畔还回响着皇帝 “少参与谣言” 的训示。
直到右侍郎赵振轻拍他肩膀,
“恭喜存周,虞衡清吏司可是工部实权差事。”
赵振的步伐轻晃,腰间玉佩撞在他新赐的麒麟补子上,
“不过这烫手山芋......”
他忽然住口,目光扫过走廊尽头交头接耳的吏员。
贾政会意,随他转入僻静的海棠花廊。
晨光透过花窗,在赵振清瘦的面颊上织出斑驳光影。
“不瞒大人,”
贾政压低声音,
“卑职正想请教,属下该如何行事?”
想起前身记忆中那个只会按《考工记》死搬硬套的迂腐形象。
他转身从桌上拿起木盒,打开后是一方砚台,
赵振捋着三绺长髯笑道:
“政翁今日竟有闲情论砚?”
“偶然得一方老坑端石,”
贾政打开盒盖,露出砚台上天然形成的 “金星望月” 纹路,
“听闻大人好古,特来请教。”
赵振的眼睛瞬间亮了:
“此乃宋坑极品!政翁可知,这砚背该有‘米芾’款识?”
他小心翼翼捧起砚台,确实是珍品,笑容止不住。
“实不相瞒,”
贾政关上房门,
“卑职听说甲胄缺铜、箭矢少翎,不是户部无银,是有人故意刁难。”
赵振将砚台轻轻放回盒中,语气郑重:
“政翁可知,当今皇上初登大宝,很多人不喜。若兵器足额送到,西北军势强了......”
他伸手蘸着砚台余墨,在纸上画出东宫徽记,
“有些人,不想看到边境太平。”
贾政心中一凛。
原来这烫手山芋,背后竟是皇权与心思不明之人的角力。
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明史》,那些因党争而延误的军饷,最终都成了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那孙郎中......”
“已外放琼州。”
赵振打断他,
“政翁若想办好差事,需记住八个字:‘尽忠尽职,阴修兵器’。”
他指着墙上 “忠勤慎明” 的匾额,
“明日我会让账房拨出三成库银,剩下的...... 你去城西大柳树巷,找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汉。”
右侍郎赵振离开后,贾政明白过来,这封建社会都已经有对外委托加工了,
原本还以为自己能够凭借后世见闻提高产量,没想到后来不过拾人牙慧!
下值后,贾政坐在马车上,望着街边百姓议论纷纷的场景,忽然想起早间阿福禀报的流言:
“老爷,今儿个街头都在传,咱们荣国府往宫里送钱......”
“停轿。”
贾政掀开轿帘,只见醉仙楼前围满了人,一个书生站在台阶上高声朗诵:
“荣国府,金银堆,日进斗金献天威......”
“狗屁不通!”
旁边卖梨膏糖的老婆子啐了一口,
“我家姑爷在贾府当差,说连主子们的月例都减了三成。”
“减月例?那是做戏给外人看!”
戴瓜皮帽的货郎压低声音,
“听说昨夜有十辆大车进了神武门,车上全是金叶子......”
贾政皱眉,忽闻街角传来孩童歌谣:
“荣国府,野心狼,白日送银夜翻墙......”
他定睛一看,几个乞儿正拍着手唱,手中拿着崭新的铜钱 —— 那是官窑才有的黄亮成色。
“阿福,去把那几个孩子叫来。”
贾政摸出碎银,待乞儿们围拢过来,他温声道,
“谁教你们唱这歌的?”
“是...... 是个戴斗笠的叔叔。”
最大的男孩攥着银子,
“他说唱一遍给一文钱。”
贾政心中警铃大作。
这些流言有组织、有节奏,
先是指向贾府与皇室的金钱往来,再慢慢引导到 “觊觎宫闱” 的诛心之论。
幕后黑手显然想将他贾政,乃至整个贾府,卷入皇权斗争的漩涡。
“老爷,您看这个。”
阿福递来一张传单,不知何时塞在马车缝隙里的。
上面用朱砂写着 “贾府夜献十万金,图谋禁宫龙椅梦”,落款竟是 “知情者”。
贾政捏紧传单,指尖因用力而发白。
他忽然想起赵振的话 “尽忠尽职,阴修兵器”,看来这场局,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回衙署。”
贾政放下轿帘,声音低沉,
“从明日起,作坊实行三班倒,所有兵器刻上‘工部’暗记。明日申时三刻,我亲自到作坊参观验工。”
阿福愣了愣,旋即明白主子的用意 ——
既然流言无法阻止,便认真履职,再用实打实的兵器进度证明清白。
是夜,贾政在书房铺开舆图,用朱砂标注西北军所需兵器数量。
他忽然运起 “定神” 功法,神识如蛛网般蔓延宁荣街就停止:
茶馆里的说书人在添油加醋,当铺老板在向公差打听贾府当票......
可惜了,要是能够遍布神京,探听消息就容易的多了。
窗外,一轮弯月爬上飞檐,
贾政站起身,活动着发酸的肩膀,忽然想起赵振送别时的感慨:
“林如海常说你不耐俗物,如今看来,倒是我等俗物小觑了。”
俗物?贾政望着手中的兵册,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朝堂,若不做 “俗物”,又如何护得贾府周全,护得这一世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