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官员这话一出,朝列中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不少与张启年交好的官员纷纷点头,看向贾政的目光带着几分不善。
这时同年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
贾政心头一凛。
好快的反应!
这分明是借着徐冰之死,倒打他一耙,将“管理不当”的帽子扣下来。
看来张启年在朝堂上的势力,比他想的还要深。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臣有异议!”
“哦?贾爱卿说说。”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都察院整顿,是为肃清风纪,按章办事,何来‘严苛’之说?”
贾政不卑不亢,
“徐冰大人之死,系歹人下毒谋害,府尹大人已查明是刑事案件,与都察院管理何干?若因官员被害,便要追责上官管理不当,那今后谁还敢整肃吏治?岂不是让宵小之徒更加猖獗?”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有力:“臣恳请陛下,彻查徐冰死因,揪出幕后真凶,还都察院一个清白!至于所谓‘管理不当’,臣愿接受陛下查验,若有半点违规,甘受责罚!”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连不少中立官员都暗暗点头。
龙椅上的皇帝听着下方的争执,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圭,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满朝文武,看似俯首帖耳,实则盘根错节。
那些旧臣占据着要害部门,互相包庇,连他想推行的新政都处处受阻。
好不容易提拔起来的几个新人,没几年就被染得跟旧臣一个模样,甚至比他们更贪——上次查抄的那个户部主事,竟是他三年前亲自点的翰林。
心急?
何止是心急。
国库空得能跑老鼠,边关的军饷拖了三个月,江南的水灾奏折堆了半尺高,可朝堂上还在为“该不该减免江南盐税”吵得面红耳赤。
那些人,眼里只有自己的乌纱帽和家族利益,谁真的把江山社稷放在心上?
直到贾政站出来。
像一把突然插进腐朽木缝里的锥子,带着刺,却也带着锐气。
整顿都察院,查张麒麟,甚至敢跟张启年硬碰硬……这些,不正是他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吗?
至于贾政会得罪多少人?皇帝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得罪得越多越好。
旧臣们抱成一团,他动不了。
可贾政这个“外人”冲进去搅一搅,把浑水彻底搅开,让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都暴露出来,他才能趁机下手。
哪怕贾政最后成了众矢之的,只要能撕开一道口子,就值了。
“贾爱卿,”
皇帝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察院的事,你放手去做。谁敢阻挠,朕为你做主。”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满朝文武脸色骤变。
谁都听出来了,陛下这是铁了心要保贾政,要借他的手,动一动这盘积弊已久的棋局。
贾政心头一震,猛地抬头看向龙椅。
皇帝的目光与他对上,没有温度,却带着一种无声的托付——或者说,是利用。
他明白了。
自己成了皇帝手里的刀,一把用来劈开旧臣壁垒的刀。
刀是锋利的,但也容易磨损,甚至折断。
可那又如何?
贾政躬身领命:“臣,遵旨!”
声音朗朗,响彻大殿。
张启年的脸色彻底沉了下去,吏部侍郎等人更是如坠冰窟。
他们终于意识到,贾政背后站着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这位急于打破僵局的天子。
早朝的气氛变得愈发诡异,无人说话。
皇帝看着下方或惊或惧的群臣,眼底的冷意更甚。
吏治败坏?那就让这把新刀,好好刮一刮这层腐肉。
至于刀会不会崩裂……他要的是结果,过程,不重要。
皇帝沉默片刻,继续缓缓道:“贾爱卿所言有理。徐冰之死,交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务必查清真相。”
张启年站在朝列中,眼底闪过一丝阴鸷。
他没想到贾政竟能如此轻易化解攻势,看来这小子,比他预想的更难对付。
贾政退回原位,早朝这第一回合,他虽险胜,却也看清了前路的荆棘——张启年的反扑,已经开始了。
散朝的钟声落定,贾政与并肩走出太和殿的李清廉、赵振拱手作别,最近都要在都察院办公。
两人都与张启年一系素来不和,方才朝会上还暗暗为他帮腔。
“贾大人,三司会审之事,还需多费心。”李清廉低声道,眼底带着几分期许。
“分内之事。”贾政点头,目送二人离去,转身径直回了都察院。
刚进值房,他便吩咐随从:“把昨日会议记录的那位御史叫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官员走进来,正是那日硬着头皮站起来回话的御史。
他举止沉稳,见了贾政,躬身行礼:“下官周瑞,参见大人。”
“坐。”贾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将昨日的会议记录推过去,“这记录是你做的?”
“是。”周瑞应道。
贾政拿起记录仔细翻看,只见上面字迹工整,笔锋清劲,不仅将每位御史的汇报要点记得清清楚楚,连他与张启年的对话都一字不落,甚至在旁标注了当时的气氛变化,比如“张大人面色不悦”“众御史沉默”等,堪称细致。
“字不错。”贾政赞了一句,“看这笔力,倒像是翰林出身?”
周瑞有些意外,随即苦笑:“大人好眼力。
下官三年前确实在翰林院待过,后来调任都察院,做些文书差事。”
贾政指尖在纸页上轻点,谈话间,一缕神识已悄然探出,如细密的网般笼罩住周瑞。
他仔细观察着对方的神色——听闻提及翰林出身时,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却无半分谄媚或惊慌;谈及工作时,语气平和,条理清晰,周身气息稳而不躁。
这般心性,在都察院的浑水里,倒显得难得。
“记录做得很用心。”
贾政收回神识,语气缓和了些,
“国事艰难,都察院人才匮乏,恰逢右佥都御史徐冰徐大人遭奸人所害,你若有意,便推荐由你担任。”
周瑞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郑重的感激:
“下官……下官谢大人信任!定当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