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特别……也是有些特别。”
“那家书店名义上已传给了店主的儿子,”孙使缓缓道,“但实际上,还是老店主在操持。因为他儿子幼时患过痿症,落下残疾。左腿萎缩如孩童,终年拄拐,行走艰难。”
【从描述来看,应该是小儿麻痹症。】
“那能活下来,还真是不容易。”应元正感叹。
“是啊。”孙使点头,“不仅活了下来,还娶了妻子。全靠家底尚厚,又有这间书店支撑,即便行动不便,日子也算安稳。”
应元正默默点头。
“他自幼在书堆里长大,饱读诗书,通晓经史,甚至涉猎西学译本。”孙使端起茶盏,啜了一口,比起刚才茶已经凉了些。
“但因为身体所限,满腹才学无处施展。”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院长起初还怀揣些理想,想请些大儒来书院讲学,搞一场‘东西交汇’的盛事。”
“她亲自登门拜访,但有人一听书院主推西学,便当即婉拒;有人得知竟有女子入学,连门都不让进。”
应元正心头一震,仿佛看见了那个被拒之门外的背影。
孙使轻叹:“我这侄女,是真的倔强。”
应元正皱眉:“既然大儒请不来,那找些落第举子呢?总该有人愿意吧?”
“她也是这么想的,退而求其次。只找愿意教授识字,算术的人。”
“结果这帮人眼高于顶。有的顾忌读书人的名声,不愿意;有的觉得此事对自己的学问无半点益处,也不愿意。”孙使摇头。
“年轻的不愿意,那老人呢?”
“那些老夫子,一辈子钻研四书五经。不甘心只教识字,老想教点四书五经。试了半个月,柳院长只好请他们离开。”
孙使看着他,“其实,我也问过她。教就教吧,教一点也没什么。可她却说,教了这个,世子的期望就没了。”
“她来书院,是因为认同你的理念,不是来妥协的。”
应元正甚是感动,思想上的同路人,更为珍贵。
“后来,”孙使继续说,“章文山的妻子主动找到院长,恳求为丈夫谋个教职。院长曾在书店见过他们夫妻,对那男子的残疾印象极深。”
“但不得不说,对方有天然的优势。
其一,因身体所限,科举无望,反倒能安心教学;其二,生于书肆,长于书堆,古今中外,无所不览,连西学译本也能通读。”
“院长与他深谈数次,理念相契,当即决定,开年让他试讲几日,若学生反响好,便正式聘用。”
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应元正也很欣慰。
“没想到身边竟藏龙卧虎。”他当时找人,还是靠着费神父呢。能找到的都是比较出名的学者,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反而难找。
孙使将一旁杯中的水喝干了,应元正顺手给他倒上。
“玻璃厂和钟表厂进展顺利吗?”
孙使点头,“世子还记得之前帮我们制造铅笔和橡皮的那两家工厂吧,如今铅笔销量虽然还有,但受外地仿品冲击,已大不如前。橡皮厂更是惨淡。”
“其中那家铅笔厂的老板年轻,准备把厂子卖给橡皮厂,自己接手咱们的玻璃厂。”
应元正皱眉,“你准备把这个技术卖给他?”
铅笔的技术可以卖?这个也卖?
孙使摇头:“不是卖技术,而是让出售卖权,我们生产的东西,只准他一家卖。”
应元正一想,这样也行,也算是减轻了孙使的负担。
“分成呢?怎么算?”
“他只要三成,但有个要求,就是他弟弟必须进学院读书。”
“他弟弟?”应元正一怔。
“世子你记得吧,就是那个负责学院招生登记的,说话直来直去,毫不客气的那位。”
应元正想起来了,是那个说‘抽不中就怪自己运气不好!怪不了别人!’的小子。
“这也不错。我就是要大家都愿意来学。”
孙使笑着点头,“会的,我们这都是新技术,商人迟早会嗅到机会。”
“新技术需要资金投入,有商家进来更好,不然全靠我,哪里来这么多钱。”应元正不觉得这是坏事。
孙使听到这句,嘿嘿一笑,“世子,我可是听说了,您是‘散财童子’,捐了不少钱去慈幼院和安稚堂。”
应元正瞪他一眼,“不要打这个主意,燕蒲可是看着的,这钱我也留不下来。”
孙使叹了口气,“我知道,我这不是随口说说吗?唉,要是没那个家伙在就好了。这笔钱可不少啊!”
“不用担心,新政推行完毕,他应该就会离开。”
这人离开,应元正就可以时常去珠海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时无言。
片刻后,孙使起身,将最后一口茶饮尽,“该说的都说完了,我得回珠海了。”
“先等一下。”应元正叫住他,思考片刻后,换了个迂回的说法。
“之前你说换了新原料,那你们有关注过,外面武器的进展?别人的武器发展的怎么样了?”
孙使一听这个,又重新坐下,“据我所知,咱们的燧发枪,仍是天下第一。”
但他神色一凝,“不过世子说得对,他国进步也不可小觑。之后我会注意这事的。”
“那你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枪都收一些,参考也好,研究也罢,先收集起来。”
孙使立刻会意,“明白。我整理好后,给世子也送一份。”
“有劳孙大人。”应元正拱手一笑。
孙使重新站起来,烛火映照出他的轮廓。
他走到门边停了下来,“世子,明天……会有一个惊喜等着您。”
应元正端着茶杯的手一顿,“什么惊喜?”
“明天您就知道了。”
孙使说完这句话也没有回头,语气却带着一丝藏不住的笑意。
惊喜?那应该就是礼物了,毕竟过年了,应该给他带礼物才对。
应元正思来想去,只有可能是一个东西——用来磨宝石的机器。
他之前只要求孙使给他带石头,没有说要带配套的设备。
现在想来,只有这个有可能是‘惊喜’了。
次日,他听小东儿说,孙使昨晚和他说完话,便连夜启程赶回了珠海。
而孙使说的‘惊喜’已在晨光中踏入他的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