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都走了后,崇治帝待在御书房,久久不语。
诸位大臣和皇子都不敢说,难道他就敢提?
张行确实有可能做这件事,他们大顺本就是武将夺来的,但张行的时机选的不对。
婚礼一过,靖北王便会调回京城,不出意外的话,北固城就会交到他与大皇子手中,这才是最好的时机。而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贸然出手。
那剩下的有嫌疑的……便是他那个大儿子了。
“勇武亲王……”崇治帝低声喃喃,语气中透着复杂。
李环站在一旁,犹豫片刻,终究还是轻声开口:“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崇治帝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去凤仪宫。”
皇后刚收到消息,说皇子们已经散去,而二皇子神情有些落寞。她思考片刻,唤来静姝重新梳妆打扮。
“需要给皇上准备些吃的吗?”静姝问道。
“不用。”皇后淡淡回应。
崇治帝一进门,便看见皇后眼中掩不住的疲惫。他就是不喜欢对方这点,每次都像是不想见到他一样。
他开门见山地说:“永年做错了事,为了给武安王府一个交代,我免了他的郡王爵位。”
皇后听完,语气平静,“陛下做的对。臣妾也一直觉得,他虽有功劳,但年纪尚轻,封郡王未免太早了些。不如再历练几年。”
崇治帝眉头微微一皱,“……他做的事,并没错。你也应多夸奖几句,而不是总觉得他还做得不够。”
皇后微微抬起头,似是不经意间扫了他一眼,随即又低下头,“是臣妾考虑不周。”
崇治帝轻咳两声,“那……我先走了,你也早点歇息吧。”
等人出了门,皇后也站起来,“我们也歇了吧。”
次日清晨,二皇子应永年照例来到凤仪宫请安。
他还没想好怎么说自己的事,皇后却先一步开了口,“昨日你父皇提起你的处罚了。”
应永年迟疑片刻,低声道:“是……儿臣的错。”
皇后抬眼看他,“我之前就说过,你父皇愿意给的东西你才要,不想给的,便是你努力争来,也会被收回去。”
应永年低头不语。
皇后也没有再多言。
应元正还在路上就收到了京城的消息,还是柳墨言坐在他的马车里念的。
“因管教不严、对抗皇叔,二皇子应永年被剥夺了郡王的爵位。”
应元正迟疑了片刻,问道:“还有其他的……惩罚或者封赏吗?”
柳墨言摇头。
应元正觉得这个皇帝疯了。既不赏有功之人,也不罚真正有罪之辈,反倒先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二皇子收拾了一顿,理由还如此离奇。
“到底为了什么呀?”他忍不住问道,可惜柳墨言也不明白。
这还在路上,京城就如此热闹,等他们这批人回去,还不知道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呢。
【宿主,皇帝连毫无过错的二皇子都惩罚了,你之后还是少说两句吧。】
‘他连毫无过错的二皇子都惩罚了,那像我们这些看客能逃得掉吗?’
系统没法回答他。
柳墨言也有这样的担心,他只能叮嘱应元正到了京城后,务必谨言慎行。
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赵世贤,他也没有避讳将消息分享给了常夏。
两人看到消息都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御书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自然也无法推断出皇帝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但仅从这条消息来看,这场风波恐怕比想象中更复杂、更棘手。
他们这支队伍中有不少伤员,行程缓慢。就在距离京城只剩两三天路程时,大皇子的部队竟追了上来。
“没想到能赶上你们。”大皇子翻身下马,向赵世贤和常夏拱手行礼,语气如常,神色平静。
赵世贤与常夏也礼貌回应,彼此寒暄。
到了晚上,应元正通过系统偷听到了大皇子说话。
“总算追上了。”大皇子长舒一口气,这几日日夜兼程,腿都快站不稳了。
越先生点头,“赶上了就好。接下来,咱们要与常将军一同入京。殿下这几日得多与赵大人、常将军走动,尤其要多慰问常将军,表现出足够的善意。”
“这是自然。”大皇子点头。
【大概是他们在路上都商议好了,对话也就这么几句,没什么实质内容。】
‘不过至少能确定,追上常将军就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本就离京城不过两三日路程,转眼便抵达了皇城脚下。
一群人第一时间便前往御书房觐见皇帝。
崇治帝看着赵世贤,皮笑肉不笑,“大家平安归来就好。”
他走上前,亲自扶着常夏坐到一旁的椅子上,“本该让您先休息几日,毕竟伤势未愈。但现在这情况……只能麻烦您先坐下说了。”
“无妨。”常夏低声答道,眼底泛着泪光,“陛下仍记挂靖北王府,臣已感激不尽。”
“朕当然记得。”崇治帝郑重地回答。
他挥手示意其他人也起身。大皇子在后金出现就去了宁边城,北固城的事他不清楚,崇治帝便没有问他。
“既然常将军有伤,那咱们就长话短说。”他转向赵世贤,“赵大人,你先来说吧。”
赵世贤便将事情都叙述了一遍,他知道皇帝肯定已经听过了,在路上思来想去,便只有和武安王吵架那次涉及到二皇子。介于二皇子的处置,他便详细描绘了那个场面。
崇治帝听得眉头微皱,终于开口打断,“赵大人不必担心,你与武安王之争,不过是各执己见,各打五十大板即可。至于二皇子的事,与你无关。”
赵世贤松了口气,逃离北固城的事因为他是和皇子一个队伍的,说的也差不多。便将位置让给了常将军和文昭王。
接下来是南门的故事,确实和之前不一样。
当听到是应元正修好了城门机关时,崇治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浮现出一抹笑意。他望向应元正,连连点头。
那一夜的故事有些长,但惊心动魄的情节转化成语言,也不过片刻功夫。
“除了应志外,应元正和常将军都立了大功啊。一个临危修机关,救众人于绝境;一个斩敌首黑崖,报了大仇。”崇治帝语气中透着满意。
他目光一亮,声音提高:“赏!要重赏!”
“常将军,朕特赐你‘护国将军’之号,并封‘巾帼英雄’,以彰其德。你功勋卓着,朕允你不卸军职,继续留任,即日起出任边境要塞总兵,统辖一方军务!
“同时,追封靖北王为‘护国亲王’,赐谥号‘忠勇’。朝廷将拨专款为其举办隆重国葬,并于王府前立碑纪念,以慰英灵。”
“至于其余将士的封赏,朕还需与赵大人及礼部商议后再定。”
眼看皇帝兴致颇高,却始终避而不谈最关键的问题。
常夏轻轻咳嗽两声,“陛下……蒙古军队早已掌握密道详情,我们之中,出了叛徒啊!”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