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范家的合作很快就秘密地展开了。刘云展现出了他作为现代人的惊人商业头脑和组织能力,将整个互市贸易都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
他在青石堡外专门划出了一片区域作为临时的交易市场,所有进出市场的商队都必须经过他手下士兵的严格检查,任何违禁品都不准出关,任何敢偷税漏税的都将面临倾家荡产的惩罚。
同时,他又利用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为那些遵守规矩的商队提供最安全的武装押运。
一时间,青石堡成了整个辽西地面上最安全也最繁荣的贸易中转站,无数的财富像流水一样涌入了他的口袋。
而范家虽然被刘云分走了一半的利润,但他们却发现自己的生意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因为有了安全的保障和稳定的环境,总的利润比以前还要高!
这让他们对刘云是又敬又怕,也更加坚定了与他长期合作的决心。
有了钱,刘云的扩军计划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用重金从关内招募了大批的流民和溃兵,又从范家的渠道购买了大量的战马和精铁。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青石堡的兵力就从两千人扩充到了五千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支由五百名装备了马刀和火铳的精锐骑兵!
这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个游击将军所能拥有的兵力范畴。
熊廷弼对此不是没有耳闻,但他却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刘云很“懂事”,他每个月都会准时地将一笔数目不菲的“孝敬”送到巡抚行辕,而且他还用范家的钱替熊廷弼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军饷。
他竟然主动承担了广宁城内一万多名守军的部分粮饷开支!
这对于早已被财政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熊廷弼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甘霖。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既然刘云这么“上道”,他自然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默许了他的扩军行为。
一时间,刘云在辽西风头无两,俨然已经成了除了熊廷弼之外的第二大军事巨头。
然而,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来自京城的不速之客,却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来人是魏忠贤的一个干儿子,叫刘侨。他带来的不是圣旨,而是一支由三百辆大车组成的庞大的“商队”,和一封魏忠贤的亲笔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他要刘云利用自己的职权和与蒙古人的“良好关系”,将这支满载着“上等丝绸和瓷器”的商队安全地护送出关,送到科尔沁蒙古的王帐。
作为交换,魏忠贤可以在朝中替他美言几句,甚至可以帮他运作一个真正的实授总兵的位子。
这又是一碗裹着蜜糖的毒药。刘云用脚指头想也知道,那三百辆大车里装的绝对不是什么丝绸和瓷-器,而是足以让建奴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的海量违禁品!
魏忠贤,这个祸国殃民的阉贼,竟然在和科尔沁蒙古做交易!而科尔沁蒙古早已是建奴最忠实的盟友!
这无异于是在资敌!是在卖国!
刘云看完信,气得浑身发抖。他恨不得立刻就将这个叫刘侨的死太监和他的车队全都砍了!但是,他不能。
他知道,魏忠贤这只老狐狸既然敢派人来,就说明他早已算准了自己不敢拒绝,也拒绝不了。
一旦他拒绝,魏忠贤立刻就能给他扣上一顶“破坏朝廷与蒙古友邦关系”的大帽子,然后联合朝中那些与他为敌的言官,将他往死里整。
到时候,别说熊廷弼保不住他,恐怕连皇帝都保不住他。
“好。”刘云沉默了许久,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字,“这趟镖,我接了。”
他只能再一次饮下这杯毒酒,然后再想办法从这必死的棋局中,找到一丝生机。